最后,周晏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宛城,然后划向襄阳:“至于南线,乃此番决胜之主战场!建议由孟德您亲任全军统帅,晏,为副,听从调遣。总谋士,由奉孝、公达、文和担任。”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勾勒南线进攻的详细序列:“我军主力,应即刻秘密向宛城集结。下分四大集群:
第一,先锋与快速反应集群。主将,赵云!以其所率平南军主力骑兵为核心,配以张绣、曹纯(虎豹骑)为副。
他们的任务,便是在刘表死讯传来之第一时间,以‘护驾’或‘平乱’为名,轻装疾进,不顾辎重,直扑襄阳!目标只有一个——与城内的蔡瑁里应外合,以最快速度控制城门、府库,并‘保护’住刘琮母子,完成政治上的‘斩首’,为我军主力入城,扫清一切障碍!”
“第二,陆军主力攻坚集群。主将,夏侯惇!核心为平南军主力步兵。待子龙控制襄阳城门后,元让兄即刻率领重装步兵主力入驻,形成强大威慑,足以碾压任何敢于反抗的荆州零星部队,彻底稳定襄阳局势。”
“第三,水军与东征集群。主将,由于禁兼任(前期其在合肥牵制,待襄阳一定,可视情况调其部分精锐水师南下)。副将,乐进。
此集群任务重大:在接管襄阳和江陵后,若蔡瑁、文聘等荆州水军将领投降,则迅速整合其水军力量。
以此为基础,组建一支强大的混合舰队,顺长江而下,直扑江夏的刘备!此乃能否阻止孙刘联盟形成、乃至一举剿灭刘备的关键!必须快!”
周晏一气呵成,将心中酝酿已久的全盘计划尽数托出,条分缕析,面面俱到。堂内一时寂静,唯有他清朗的声音似乎还在梁柱间回荡。
他转过身,看向坐在一旁、裹着薄裘的郭嘉,语气转为询问:“奉孝,如此安排,你看可还有何遗漏之处?”这些安排他私下与郭嘉还有贾诩推算演练了无数次,没想到因为刘表突然不行了,提前用上了。
郭嘉微微一笑,站起身,先对周晏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随即目光转向如同阴影般静立的贾诩:“文和,荆州人心浮动,仅靠武力恐难尽全功。
还需劳烦你的‘蜂房’,在刘表病危期间,于荆州士族与军中,全力散布一则流言——刘备此行,若入襄阳,名为吊唁,实为夺权。他若得势,必清算蔡、蒯,以报昔日刁难之仇。”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带着一种洞悉人性的冰冷,“尤其要‘自然’地,让一句‘诸葛亮曾言:蔡瑁、蒯越,冢中枯骨,他日必为国贼祭旗’之语,分毫不差地传入蔡瑁耳中。此人心胸狭窄,必深信不疑,可绝其最后一丝摇摆之念。”
贾诩面无表情,微微躬身:“奉孝先生所虑周详,属下即刻去办。”他直起身,又看向周晏,补充道:“都督,还有一人或可利用。黄祖未死,且其旧部在江夏仍有影响。待我军掌控荆州大局之后,可令黄祖随军,以其名义招揽旧部,或可里应外合,加速江夏之平定。”
周晏闻言,心中暗道一声厉害。自己方才所思,多是宏观战略层面的排兵布阵,而郭嘉与贾诩,却已将谋略细化到了人心鬼蜮的层面,一个攻心,一个利用残子,都是他未曾第一时间想到的狠辣招数。
这些古人对于细节和人心的把握,确实不容小觑。
他收敛心神,对曹操拱手道:“孟德,我与奉孝、文和所议补充之处,暂止于此。若无其他补充,便请丞相决断!”
曹操抚须沉吟,目光如电,缓缓扫过堂下每一位核心谋臣与虽未在场、却被委以重任的将领名字(在心中),最终,他猛地一拍案几,霍然起身!
“善!诸公之谋,可谓算无遗策!便依此议!即刻起,全军按此方略调动!文若留守许都,总揽后方;公达、奉孝、文和随军参赞;子孝镇守邺城,总督后方支援及预备事宜;元让、妙才、文则、子龙诸将,各依指令,迅速就位!”
他的声音如同金铁交鸣,带着一股席卷天下的霸气:“刘景升既然撑不住了,那这荆襄九郡,便由我曹孟德,替他收下了!”
堂内众人轰然应诺:“谨遵丞相令!”
风雷,已在这北方的丞相府中凝聚,即将席卷向南方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