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波妞:
沪上的秋阳,正斜斜切过衡山路的梧桐叶,我对着你发来的照片,笑出了声。
你站在上海交响乐团的海报前,身上那件灰蓝色条纹衬衫,竟和我此刻穿的这件,连袖口的纽扣样式都分毫不差。
这让我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天,我们约好在广州美术馆看岭南画派特展。
我攥着伞柄站在馆门口的骑楼下,看着雨帘里冲过来的身影,突然就忘了该说什么。
你抹着脸上的雨水傻笑,身上那件靛青色的棉麻衬衫,湿哒哒地贴在背上,和我身上这件从同一个裁缝铺定做的衣服,像两滴落在宣纸上的墨,晕开了一模一样的蓝。
“你这是……”
我指着你胸前那枚同系列的银杏叶胸针,话没说完就被你拽进雨里。
你把伞往我这边斜了大半,自己半边肩膀泡在雨里,却笑得像捡了宝:
“上周,路过巷口那家‘一针一线’,陈师傅说‘有个姑娘,刚做了件靛青衬衫,你要不要也来一件?’我一看料子,嘿,这不就是我上次说,想找的那种粗麻布吗?”
其实,我哪会告诉你,头天去取衣服时,陈师傅也跟我说过:
“昨天,有个小伙子来做衬衫,指定要这种靛蓝染料,说‘耐脏,适合陪女友看展’。”
我当时憋着笑,让他在袖口多缝了一颗珍珠扣,想着等见面时逗你“看谁的更别致”,却没承想,你竟在同样的位置,让师傅绣了一朵极小的木棉花——广州的市花,藏在袖口内侧,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进馆时,检票员盯着我们俩笑:
“您二位是约好的吧?连衬衫上的褶皱都差不多。”
你正弯腰帮我拂去裙摆上的泥点,闻言抬头冲我挤眼睛:
“这叫‘审美趋同’,说明我们对美的理解高度一致。”
我踹了你一脚,却没说出口——早上出门前,我对着镜子系了三次领口,总觉得哪里不对。
直到看见你领口那道同样歪了半寸的折痕,才突然明白,原来连穿衣服的小习惯,都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了一个模样。
特展里,有一幅《雨景图》,墨色的雨丝里藏着几点朱砂。
你站在画前突然说:
“你看这雨,下得再大,落到地上也能汇成一条河。”
我正盯着画里那抹朱砂发愣,没注意你往我这边挪了半步,直到肩膀碰到一起,才发现你衬衫上的墨香,竟和我袖口沾着的檀香,混在一起成了一种新的味道。
“陈师傅说,这种靛蓝染料得用板蓝根根煮,”你突然凑到我耳边,热气拂过耳廓,“他还说,好的染料越洗越亮,就像……”
“就像有些人,越处越像?”
我打断你,指尖摸到你袖口那朵木棉花,针脚歪歪扭扭的,像你写的字。
你抓住我的手按在那朵花上,掌心的温度烫得我想缩回去:
“是越处越知道,原来这世上真有个人,连喜欢的布料纹理、扣子样式,甚至系领口的歪度,都能想到一块儿去。”
中场休息时,我去咖啡馆买拿铁,服务员端来两杯,杯套上印着同样的“美术馆限定”字样。
你非要跟我换,说“我这杯奶泡厚,适合你”,却在我喝咖啡时盯着我的袖口笑:
“珍珠扣是好看,但不及我这木棉花——你看,它会开,你的扣只会反光。”
我刚想反驳,就看见你偷偷把自己那杯里的糖包,悄悄放进了我的杯碟旁——
你知道我喝咖啡总爱多放半颗糖,却又嘴硬说“太甜了,不好”。
离开展馆时雨已经停了,夕阳把云染成了橘色。
你突然蹲下来系鞋带,我盯着你后颈那道熟悉的发旋,想起陈师傅说的话:
“两个人过日子,就像做两件衬衫,不用刻意缝成一个样,但只要料子是真心喜欢的,洗着洗着,就会变得越来越合身。”
此刻,看着你发来的照片,上海的阳光透过梧桐叶,在你灰蓝色衬衫上投下斑驳的影。
你说“刚路过静安寺旁的裁缝铺,师傅说‘这衬衫料子不错,是广州那边的吧?’”,我摸着自己袖口那颗珍珠扣笑,突然发现,原来所谓的“撞衫”,哪是什么巧合。
就像此刻,我往咖啡里加了半颗糖,突然想起你在上海肯定又只放了一颗;
你在视频里整理领口时,下意识把折痕往左边歪了半寸,而我低头看自己的领口,竟也是同样的角度。
陈师傅说得对,好的感情从不是刻意模仿,而是像那锅煮染料的板蓝根,在日复一日的相处里,慢慢把两个原本独立的个体,染成了彼此最舒服的颜色。
刚才巷口的“一针一线”关店了,陈师傅退休回了乡下,临走前托人给我带了一块新染的靛青布料,说“留给你和那小伙子做一件冬衣”。
我把布料铺在桌上,阳光照在上面,蓝得像那年美术馆里的雨,也像你此刻在上海穿的那件衬衫。
亲爱的,突然想给你发消息:
“下次见面,咱们穿这件新布料做的衣服吧。这次我要在袖口绣上海的白玉兰,你呢?”
猜你肯定会回:
“那我就在领口绣朵木棉,让它们在中间碰头——就像我们一样。”
沪上的梧桐叶还在落,广州的木棉却已经结了花苞。
我把照片里你的衬衫和我的并排放着,突然明白,那些不经意的“撞衫”,不过是两个灵魂在说:
“你看,我把你的喜好,悄悄缝进了自己的日子里。”
此刻,我突然想起,之前你举着两件几乎一模一样的浅蓝衬衫,笑弯腰的样子——
我那件袖口绣着小月亮,你那件领口藏着小星星,原是两家店买的,却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这哪是撞衫,是老天爷怕咱们吵架,提前把‘和平暗号’绣在衣服上了。”
你当时边说边把我的衬衫拉过去比对,指尖划过布料上相同的纹路,
“你看这针脚的斜度,连歪的角度都一样,说出去谁信是巧合?”
后来才发现,那些藏在针脚里的默契,早就悄悄发芽了。
你记得我喝咖啡要加两勺糖,我知道你系鞋带总爱绕三圈;
你会在雨天提前把伞放在我公司楼下,我会在你加班的夜里热着汤等门。
就像那两件衬衫,看着是偶然撞在一起,其实是日子一天天过,把彼此的习惯磨成了同款,把对方的喜好,缝进了自己的生活里。
原来,所谓撞衫,哪是什么运气,不过是两个人在时光里慢慢长成了彼此的影子,连穿衣服的弧度,都带着同一份舒服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