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康的伤势渐渐好转,能拄着拐杖在院子里走动了。
这天他刚走到堂屋门口,就看见杨菲菲趴在小桌上算账,桌上摊着几张粗纸,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数字。
有采草药卖的钱,有买油盐酱醋的支出,还有给苏康抓药花的钱,一笔一笔都写得工工整整,就是字迹有点小,看得出来她很认真。
“算这么多账呢?”
苏康凑过去看,含笑问道。
杨菲菲脸一红,赶紧把纸往回拢了拢,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就是记着玩的,省得日子过糊涂了,到时候不知道钱花哪儿了。”
苏康拿起一张纸,仔细看了看,发现她用的还是单式记账法 —— 收入归收入,支出归支出,中间没什么关联,要是想对账,得从头加到尾,麻烦得很。
他指着纸上的数字,微微一笑:“菲菲,我教你个新法子,叫‘复式记账法’,比你这法子简单多了,对账也快。”
杨菲菲眼睛一亮,凑得更近了些:“还有这样的法子?那您快教教我!”
苏康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 “t” 字,左边写了个 “收”,右边写了个 “付”:“你看,左边记‘收’,就是你得到的东西,比如钱、草药;右边记‘付’,就是你花出去的东西,比如银子、粮食。每一笔账都两边都记,比如你卖了五文钱的草药,左边就写‘草药收入五文’,右边就写‘现金增加五文’,这样两边的数永远一样多,有没有错,一看就知道。”
这其实是现代会计的基础方法,他穿越前曾在图书馆看过一些会计书,隐约记得大概的原理。
杨菲菲听得很认真,还拿起笔在旁边画了个小“t”字,跟着苏康写。
苏康又举了个例子:“比如你买了两文钱的针线,左边就记‘现金减少两文’,右边就记‘针线支出两文’,是不是比你以前的法子清楚多了?”
杨菲菲拿起笔,照着苏康说的,把昨天的账重新记了一遍。
她学得很快,没一会儿就记完了,对着纸看了看,高兴得拍手:“太好用了!以前我对账得算半天,生怕算错了,现在这样,两边的数一样,就知道没算错,比以前快了一倍还多!”
杨爷爷端着刚熬好的药进来,见孙女这么高兴,就笑着问:“啥好事这么乐?笑得跟朵花似的。”
“爷爷,您看看,苏大人教我个新记账法,可好用了!”
杨菲菲把账本递给他看,指着 “t” 字说,“您看,左边记收,右边记付,对账可快了,再也不用怕算错了!”
杨爷爷眯着眼睛看了半天,虽然认不全字,但也看出来条理清楚,点头道:“是比你以前的法子清楚!我家菲菲就是聪明,一点就透!苏大人,真是谢谢您,教菲菲这么好的法子。”
苏康淡然一笑:“杨爷爷客气了,菲菲本来就聪明,一学就会。”
他看着杨菲菲认真记账的样子,突然想起自己的作坊 —— 现在青砖、蜂窝煤和水泥生意越来越红火,矿场也开始出铁矿进行炼铁了,账目会越来越多。
鲁琦是个能干的工匠,管生产还行,管账就不行了,经常把账记混。
而复式记账法在现代的生意里很常用,杨菲菲若是学会了,正好能派得上用场。
他心里一动,认真地说:“菲菲,跟我回武陵县城吧。我的作坊和矿场都缺个会算账的人,你学的这记账法,正好能用上。工钱我给你开最高的,每月五两银子,还能让你去学堂跟着学认字、学算术 —— 我知道些算术技巧,比如‘九九乘法表’,教你了,算账更快。”
九九乘法表也是现代基础算术工具,他打算教给杨菲菲,提高记账效率。
杨菲菲愣住了,手里的笔停在半空,半天没说话。她抬头看了看杨爷爷,又看了看苏康,小声说:“我…… 我走了,爷爷一个人怎么办?爷爷年纪大了,身边没人照顾不行。”
“我到时跟你一起去!”
杨爷爷突然说,他放下药碗,看着菲菲,眼神很坚定,“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去县城给人抓抓药、种种草药,也能混口饭吃。总不能让你一辈子困在这凤岭村,你有本事,该去大地方闯闯,学点东西,过好日子,这样我也放心。”
杨菲菲眼睛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拉着杨爷爷的手,哽咽着说:“爷爷,可是您在凤岭村住了这么久,去了县城,要是不习惯怎么办?”
“习惯习惯就好了!”
杨爷爷拍了拍她的手,“有你在身边,我在哪儿都习惯。苏大人是好人,跟着他,我放心。”
杨菲菲看着爷爷,又看了看苏康,终于用力点了点头:“好,我跟您去武陵县城!苏大人,您放心,我一定会把账管好,不辜负您的信任!”
苏康笑了,心里特别高兴 —— 不仅找到了个得力的管账人,还能把现代的会计方法用在武陵的作坊里,这也算是穿越带来的一点“小贡献”了。
他看着眼前的祖孙俩,觉得这趟安秀峰遇险,虽然受了伤,却也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值了!
从那以后,杨菲菲每天都会跟着苏康学记账,苏康还教她认更多的字,给她讲 “九九乘法表”:“一九得九,二九十八…… 记熟了,算乘法就不用掰手指头了。”
杨菲菲学得很认真,没过几天,就能把简单的账目理得清清楚楚,还能用乘法表快速算账。
在不知不觉中,两人的心开始贴近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愈发变得深厚起来,也越发变得暧昧了起来。
杨老头看在眼里,心知肚明,却也没有点破,打算顺其自然。
不日后,杨老头也开始收拾起东西,把常用的草药和抓药的工具都打包好,盼着早点去武陵,帮苏康做点事,也让菲菲有个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