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通往外地的四条水泥大道刚竣工,苏康就带着王刚和周文彬在县城里转了一圈。
城外的路宽敞平整,可城里的街道却还是老样子 —— 石板路坑坑洼洼,有的地方石板都松动了,下雨的时候积满了水,行人得踩着石头才能过去;刮风的时候,尘土飞扬,落在店铺的招牌上,灰蒙蒙的一片。
有个拉货的车夫,赶着牛车路过,车轮陷进坑里,费了半天劲才把车推出来,气得车夫骂骂咧咧:“这破路,迟早得把车颠坏了!”
“城外的路修好了,城里的路也得跟上,不然客商来了,一看城里这么破,下次就不来了。”
苏康回到县衙,立刻召集各大小官员、衙役和修路队的民工开会,“咱们把县城里的街道全部用水泥硬化,让百姓走得舒服,让客商来得放心!”
修路队的民工们一听,都高兴得拍起了手。
这些民工大多是武陵本地百姓,以前走城里的破路,没少摔跤,现在能参与修城里的路,都愿意干。
硬化方案拟定后,苏康就把民工分成了十个小组,每个小组七十多人,选了十个有经验的民工当组长。
苗家寨的阎武,以前在修路队里表现最好,不仅活干得好,还会照顾队友,苏康特意让他当总组长,负责协调十个小组的工作。
“阎叔,这次修街道,有几个要点你得记好。”
苏康把一张图纸递给阎武,指着上面的线条吩咐道,“第一,街道要铺六寸厚的水泥砂浆,下面得用碎石子夯实,不然过两年就会裂;第二,街道两边要挖排水沟,宽一尺,深一尺,下雨的时候水能及时排出去,别淹了百姓的房子;第三,每个店铺门口要留半尺宽的台阶,方便百姓上下,也能保护店铺的门槛。”
阎武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点头说:“苏大人您放心,俺都记好了,保证把路修得平平整整的,让百姓满意!”
第二天一早,县城街道的硬化工程就开工了。
民工们先撬起石板整理路面,该挖土的就挖土,该平整的就平整,撬起的石板则废物利用,或打碎后作为铺路的基石,或作为排水沟的盖板。
垫上一层碎石料并压平后,就开始将拉来的水泥和砂子、碎石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就开始找平并浇筑路面,一边浇筑,一边用木棍进行震动夯实,然后抹平。
路边的排水沟,也在同步施工,苏康够奢侈,架设上了粗大的铁条作为排水孔!
苏康每天都去工地上查看,有时候还会帮民工们递工具,民工们见县太爷都这么卖力,干得更起劲了。
可工程刚开工几天,就出了点小插曲。
县城里有个张记布店,老板姓张,店铺就在主街中间。
民工们要修张记布店门口的路,得先把门口的石板撬起来,可张老板担心施工影响生意,拦在门口不让修:“你们这一修,得修好几天,我这布店没法开门,损失谁赔啊?”
苏康听说后,赶紧跑去张记布店查看。
张老板见苏康来了,赶紧诉苦:“苏大人,您看我这布店,全靠开门做生意吃饭,这一停工,我一家老小都得喝西北风啊!”
苏康笑着说:“张老板,我理解你的难处。这样,你先去武陵市场租个临时摊位,租金我让县衙出,你把布搬到市场去卖,等路修好了,你再搬回来。要是搬东西需要帮忙,我让民工们帮你搬,保证不耽误你做生意。”
张老板一听,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苏大人,您真是为百姓着想!俺听您的,现在就去搬布!”
民工们赶紧过来帮忙,有的扛布架,有的抱布匹,没一会儿就把张记布店的布搬到了武陵市场。
张老板在市场里摆了个临时摊位,因为市场里人多,他的布卖得比以前还好,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有了张老板的例子,其他店铺的老板也都很是配合。
有的店铺老板还主动给民工们送水送干粮,一个卖包子的王老板,每天早上都给民工们送两笼热包子:“苏大人为咱们修水泥路,民工们辛苦,俺也没什么好送的,就送点包子,让大家垫垫肚子。”
一个月后,县城里的所有街道就都全部硬化好了,焕然一新。
以前坑坑洼洼的石板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街道两边的排水沟修得整整齐齐,每个店铺门口都有半尺宽的台阶。
百姓们走在新路上,都忍不住感叹:“这路真平啊!走在上面,一点都不硌脚!”
有个小孩,拉着娘的手,在路边跑个不停,笑着说:“娘,这路好走,我再也不用怕摔跤了!”
苏康和阎武一起走在新修的主街上,阎武指着路面说:“苏大人,您看这路,水泥抹得平平整整的,排水沟也通畅,以后下雨再也不用踩石头了。俺昨天试着拉了一车石头,从东头走到西头,一点都不颠,比以前快了半个时辰!”
正说着,一个赶牛车的车夫路过,看见苏康,赶紧停下来打招呼:“苏大人,您这路修得真好!以前我赶牛车,得绕着坑走,现在不用了,直接就能走,可省了不少劲!”
苏康赶紧含笑回应道:“这路是给大家修的,只要大家走得舒服,我就高兴。”
翌日清晨,县城里的店铺都开了门。
张记布店的张老板,把布店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在门口挂了个新招牌,上面写着 “感谢苏大人修水泥路”。
武陵市场里的商贩们,用牛车拉着货物往回运,牛车在水泥路上跑,车轮滚滚,一点都不颠簸。
百姓们在街道上散步,有的去店铺里买东西,有的在路边聊天,整个县城都热闹起来了。
苏康站在县衙门口,看着眼前的景象 —— 平整的水泥路,热闹的店铺,开心的百姓,心里特别踏实。
他知道,修好了路,商市会更红火,百姓的日子会更好。
以后,他还要在武陵建更多的学堂,更多的工坊,让武陵县成为这一片最富裕、最热闹的地方,让百姓们都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