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盯着监控画面,走廊尽头那个黑衣人的背影已经消失在拐角。他收回视线,手指在终端上滑动,确认被动探测节点全部运行正常。生活区、训练厅、控制室外围,七个监测点无一遗漏。刚部署完最后一道防线,屏幕中央突然跳出一条提示。
【天选系统检测到高优先级更新包,是否立即安装?】
红底白字的框悬在界面正中,没有倒计时,也没有关闭选项。沈逸停顿了一下,调出后台流量监测面板。网络状态平稳,内外连接均无异常读取行为。他点了确认。
进度条从零开始推进。
“协议重构中……”
“深度学习模块融合……”
“策略推演引擎扩容……”
六分二十三秒后,界面刷新。主功能区多了个新标签——“战术溯源分析”。图标是一个环形结构,像齿轮咬合又像数据流回旋。沈逸点进去,加载昨日比赛录像。系统响应速度比之前快了近三倍,十七秒完成解析,生成一张动态热力图。
图上标注出三次团战的关键节点。敌方在第二波冲锋时,左侧突进职业有零点六秒的走位停滞。这个空档过去被判定为普通节奏调整,但新系统结合地图视野盲区和技能冷却时间,推演出这是预设埋伏失败的结果。而我方当时反击提前了零点四秒,刚好打乱对方后续衔接。
沈逸把这段数据导出来,再导入三场不同对手的历史对局。对比模式开启后,一组共性浮现出来。面对高压压制时,使用双法师组合的职业队列,普遍存在技能释放间隔延长的问题。平均延迟0.4秒,最长一次达到0.7秒。这种偏差在常规复盘里几乎不可见,但在高强度对抗中足以决定胜负。
他又切换到己方数据。翻到林悦的操作记录,在某张防守地图的右下角区域,她连续五次团战都选择了相同的站位。位置不算危险,但角度固定,容易被远程职业预判落点。这不是失误,更像是一种习惯性选择。沈逸记下坐标,准备明天私下提醒。
新的分析工具还能反向追踪决策链。他输入一场早期失利的比赛,系统自动拆解了每名队员在关键三十秒内的行为逻辑。结果显示,当时团队误判了对方主攻方向,并非因为信息错误,而是信号传递过程中出现了两秒延迟。那会儿还没有加密语音通道,靠文字指令沟通,等消息传达到位,时机已经错过。
现在不一样了。所有A级信息走系统加密通道,b级用代号交互。昨天放进伪装网络的那份假战术文档已经被下载,路径指向“雷霆战斧”的后勤邮箱。他们接下来几天肯定会针对那个漏洞布防。真正的打法早就换了。
沈逸把这次升级后的发现整理成一份报告。删掉所有涉及系统推演的术语,把“行为建模”改成“趋势统计”,“决策延迟”换成“反应节奏变化”。标题定为《近期对手行为共性观察及应对建议》。文档末尾附了一句:“下周战术会讨论其中几点,建议提前阅读。”
他通过内部平台发送出去,刷新页面查看已读状态。林悦在线,文档标记为已打开。其他核心成员也陆续上线。
屏幕右下角弹出一条日志提醒:虚假内网又有访问记录。这次来自欧洲某个代理Ip,停留时间比上次长,浏览了整个目录结构,最后下载了另一份伪造的阵型调整表。沈逸标记该设备为“持续关注”,顺手更新了诱饵文件的版本号。
他重新打开“战术溯源分析”模块,尝试加载一场更早的比赛。那是他刚加入战队时的一场败局。当时以为是配合不熟导致溃败,现在系统回放显示,敌方辅助职业在开战前十秒就提前移动到了最佳控场位置。这不是临场发挥,而是赛前就规划好的起手式。
原来那时候就已经有人在研究他们的习惯。
沈逸关掉旧录像,新建一个项目文件夹。命名为“雷霆战斧_预判模型构建_V1”。双击打开,输入初始参数:常用阵容、技能衔接间隔、高压环境下的走位偏好。系统开始匹配数据库中的对局样本。
进度条走到一半时,终端震动了一下。不是警报,也不是消息提示,而是系统内部发出的一条新通知。
【碎片收集模块已联动溯源分析功能】
沈逸停下操作。这个提示他从未见过。点开说明,页面显示:当历史战斗数据中识别出可提取的行为碎片时,系统将自动归类并计入兑换池。这些碎片不再是实物道具的残片,而是对手战术模式中的可复用片段。
比如刚才发现的“双法师延迟释放”,就可以被打包成一枚“战术碎片”。积累一定数量后,可在系统内兑换对应类型的反制技能或临时属性加成。
他试着手动标注那段0.4秒的技能空档。确认提交后,界面上弹出一条反馈:【已生成“节奏断裂点”碎片x1,当前持有总数:3】
另外两个来自之前的比赛。一个是敌方突进职业喜欢贴墙移动的习惯,另一个是某支战队换人时必先撤退五秒的规律。以前只觉得是巧合,现在看来都是能被捕捉和利用的数据痕迹。
沈逸靠在椅子上,盯着那个数字。三个碎片还不够兑换任何东西,但这条路打开了。以后每场比赛不只是赢或输,还能留下可回收的经验。每一次观察,每一次推演,都在让系统变得更强大。
他重新进入“雷霆战斧”的模拟推演界面。这一次,加入了刚刚提取的碎片作为干扰变量。系统开始运行新的对抗模型。屏幕上,虚拟战场展开,双方队伍在地图上移动,技能轨迹交错闪现。
第一轮推演结束,胜率显示为58%。
第二轮,加入林悦的习惯站位修正,上升至61%。
第三轮,导入“节奏断裂点”反制策略,跳到65%。
沈逸停下操作,新建一条加密笔记。内容只有两行:
“对手会根据假战术调整布防。”
“我们用真实数据重构反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