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盾收缩的瞬间,沈逸的手指没有抬起。他盯着屏幕右下角的团队状态栏,林悦的技能冷却条比平时慢了半秒,小舟的生命值波动频率变高,星语的位置信号出现了不到一米的偏移。
这不是操作失误。
他迅速调出系统面板,一行黄色提示在角落闪烁:“团队心理阈值临近临界。”这是“潜力挖掘预警”功能第二次亮起黄灯。上一次是在区域赛淘汰局,当时林悦因队友脱节被围杀,情绪崩溃导致后续三轮反应延迟。
现在的情况更复杂。连续两波高强度对抗后,对手虽然被压制,但己方节奏也开始松动。林悦刚才那一下假退动作太急,差点暴露视野;小舟在护盾展开时多推了一档输出,浪费了百分之八的能量储备;星语切入后没有按计划撤离,反而在原地停留了零点七秒,像是在确认战果。
这些细节单独看都不致命,可叠加在一起,说明三人的注意力已经开始分散。
沈逸按下加密频道键,声音放慢:“刚才那波打得好,但他们怕了,我们不怕。”他停顿一秒,让每个字都清晰传入耳机,“现在不是拼反应的时候,是拼定力的时候。”
他同步调出三秒前的战斗回放,画面定格在星语双刃命中敌方远程的那一刻。“看见了吗?你们差零点一秒就能完成双杀——这不是失误,是极限。”
频道里安静了几秒。
林悦的声音先传来,低了一些:“我刚才太想突破了,反而乱了节奏。”她的呼吸声透过麦克风传出来,比正常快了一拍。
小舟接着开口,语气有点硬:“他们专盯我这边打,护盾扛了四次冲击,再这样下去撑不住。”
星语没说话,但他的角色从阴影区微微后退了半步,回到了预设安全点。
沈逸没反驳。他知道这时候讲战术没用,得先稳住人。他切断外部通讯,只保留四人内部频道,将画面切换到系统生成的心理态势图。一张动态网格出现在每个人屏幕上,用不同颜色标注当前状态——林悦是橙色,压力值上升;小舟偏红,专注度下降;星语呈深蓝,属于沉默性高压区间。
“你们看,”沈逸指着星语那一块,“他的信任指数最高,他相信你们会补位。我的压力值比你们都高,但我没慌。”他轻笑了一声,“因为我知道,我们练过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此刻生效。”
没人回应,但三人的呼吸频率开始趋于平稳。
他继续说:“还记得训练赛那次吗?我们被压在高地打了整整十分钟,所有人都觉得要输了。结果呢?林悦用一个假跳骗出对方大招,小舟反手开盾断了他们的推进链,星语从地下通道绕后切掉了后排。那局我们赢了,不是靠爆发,是靠节奏。”
他说完,下达了一条非战术指令:“接下来十秒,所有人原地待命,深呼吸三次,等我信号。”
频道陷入短暂沉默。只有轻微的电流声和呼吸声交错响起。
系统后台悄然启动“心理调整功能”,向四人终端释放低频稳定脉冲。这种信号不会影响操作精度,但能轻微调节神经系统反应速度。第一轮呼吸结束,林悦的生命条波动恢复正常;第二轮过后,小舟的能量监控曲线回归平稳;第三轮完成时,星语的状态格终于转为绿色。
沈逸看着数据变化,轻轻点头。
就在这时,赛场外的声浪突然加大。观众席爆发出一阵哄叫,夹杂着对手支持者的挑衅口号。紧接着,敌方左翼角色猛然前冲两步,在边缘区域甩出一道范围技能,虽未命中,但明显是在试探己方阵型是否松动。
这是心理施压。
沈逸重新开启公共频道,声音依旧平稳:“记住,他们越吵,说明他们越怕安静。我们只要按自己的节奏走,就能赢。”
他将系统模拟出的下一波进攻概率图共享给全员。一张动态热力图展开,显示敌方最可能强攻的方向是左翼,时间节点锁定在十二秒后。“他们会在12秒后强攻左翼,因为以为林悦心态不稳——那就让她,成为诱饵。”
频道另一端,林悦的眼神变了。她低声说:“这次我来控节奏。”
小舟检查了一遍护盾充能进度,回复:“护盾还能撑两次。”
星语终于开口,声音很轻,但足够坚定:“我在侧后就位。”
四人状态回归协同轨道。沈逸确认所有心理指标进入绿区,手指缓缓移回指令面板。
“好,回到战场。”
他话音落下,主战场边缘的尘土被一阵疾风吹起。敌方右翼近战角色已开始移动,脚步节奏加快,武器提前进入蓄力状态。左翼则保持静止,但技能图标开始闪烁,冷却即将结束。
沈逸的目光锁定林悦的位置标记。她站在掩体外一步,身体微侧,做出了准备迎击的姿态。这不是命令动作,而是她自己选的站位。
他知道,她已经准备好了。
敌方左翼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五秒。
四秒。
林悦抬起左手,在空气中划了一下。那是她在队伍里的信号——“我等你出手”。
三秒。
小舟的护盾发生器发出轻微嗡鸣,能量条满格。
二秒。
星语的角色完全隐入侧翼阴影,连轮廓都看不见了。
一秒。
敌方左翼角色猛然跃出,手中长刀直劈而下。
林悦没有后退。
她迎着刀光,向前踏出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