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第三部分:写着战略态势分析与两国投送能力评估。
大鹰皇家海军全球部署概要:
大西洋方向: 首要战略任务为防御德意志日益增长的潜艇威胁,尤其是可能重现的“无限制潜艇战”,需投入大量反潜舰艇护航运输线。
地中海方向: 需应对罗马王国海军的挑战,维护通往中东及亚洲关键航道的安全,牵制部分主力舰只。
远东方向(也是这篇报告的研判核心):大鹰帝国海军最大可投入兵力预估:约15-20万吨(约占其总吨位的12%-17%)。
可能编成: 以1-2艘较旧式战列舰为核心,辅以4-6艘巡洋舰(重轻混编),15-20艘驱逐舰,以及少量潜艇和辅助舰只,难以将其最新、最强的主力舰长期部署于远东。
局限性: 远离本土核心补给基地,依赖星岛前进基地,后勤链漫长脆弱。
高卢海军全球部署概要:
欧洲方向: 核心防御对象为德意志,主力舰队需盯防北海及大西洋入口。
地中海方向: 直面罗马王国,保卫本土南翼及北非殖民地。
远东方向(只有殖民地防卫属性):
可投入兵力预估:约3-5万吨(仅占其总吨位的4%-7%)。
可能编成: 以“远东分舰队”或“殖民地巡逻舰队”形式存在,核心可能为1艘重巡洋舰或2-3艘轻巡洋舰,搭配少量老旧驱逐舰和潜艇。其主要任务是象征性存在和维护殖民地治安,而非与同等对手进行舰队决战。
依赖性: 极度依赖安南的金兰湾等殖民地基地,且其作战意志与本土政局紧密相连,存在不确定性。
四、综合结论与应对建议(总参部得出结论)
核心结论: 大鹰与高卢海军总吨位虽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但其战略需求全球分散,面临“两线(甚至三线)作战”困境。在远东地区,其能够长期、有效投入的海军力量严重不足,仅能维持“象征性存在舰队”规模,无法对我形成决定性海上优势。
我方优势:
内线作战: 我海军主力可集中于本土周边海域,享有地利,补给便捷。
岸基支援: 拥有强大的岸基航空兵(朱雀战斗机、毕方轰炸机)和沿海雷达警戒网络,可极大延伸制海范围。
陆军威慑: 我拥有规模庞大、战力强悍的陆军集团,可对敌在远东的脆弱殖民地基地构成致命威胁,使其投鼠忌器。
最终研判: 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大鹰与高卢无力在远东与我进行一场大规模、长期的海上决战。此乃我与之外交周旋、维护我核心利益之重要底牌与战略依托。
看完这份报告,陆绍远缓缓合上文件,脸上露出了仿佛尽在掌握中的笑容,他抬头对一旁的陈安说道:“通知外务部部长沈云鸿,立刻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是,少帅!”
不久,沈云鸿便走进了陆绍远办公室,他精神满满的说道:“少帅,您找我?”
陆绍远将手中的报告递了过去,语气带着深意:“沈部长,你也看看这份报告,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明天就要和那些大鹰使团面对面了,心里得有底。”
沈云鸿有些疑惑地接过文件,当他翻开第一页,看到那些详尽的、本应属于各国最高机密的军力数据时,饶是他见多识广,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脸上写满了震惊。
他快速翻阅着,越看越是心惊。这份报告不仅罗列了数据,更进行了极其专业和富有远见的战略分析,将大鹰和高卢的全球困境与远东的虚弱赤裸裸地剖析了出来。
“这……少帅,”沈云鸿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这些数据,尤其是关于其舰队分布和可投入兵力的研判,堪称绝密!隐龙卫……竟有如此能量?能将对手的底牌摸得如此清晰!”他再次感受到眼前这位年轻统帅麾下那架庞大战争机器的可怕之处了,他的可怕不仅仅是明面上的枪炮战舰,更有那无孔不入的情报网络和强大的战略分析能力。
陆绍远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前,说道:“报告你也看了。大鹰和高卢,看似庞然大物,实则已被全球利益捆住了手脚。在远东,他们是纸老虎,拉维爵士此次前来,无非是抱着昔日帝国的傲慢,想用威慑来换取利益,或者至少阻止我们进一步‘破坏’他们主导的亚洲秩序。”
他转过身:“明天的谈判,我们的基调要变一变。不必在意他们虚张声势的威胁。东瀛问题,没有妥协余地,必须按照我们的条件来,不然就等着我们登陆作战吧。我们南边的海洋主权,同样不容置疑。至于贸易和所谓的‘地区稳定’,他们若想谈,就必须建立在平等和尊重我们核心利益的基础之上。”
他走到沈云鸿面前,手指点了点那份报告:“这份报告的核心结论,就是你最坚强的后盾,你要让拉维爵士明白,在远东这片土地上,时代的规则,已经变了。如果他们还想维持哪怕一丝体面和影响力,就必须学会用新的方式,与新的强者对话。”
“想当这里的大哥,手里要有筹码才有话语权,在这里,他们没有资格!陆绍远颇为霸气的说道。
沈云鸿紧紧握着手中的报告,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更加的自信,因为他明白眼前的这个年轻男人,一贯对于那些西方人没有什么好脸色:“我明白了,少帅,请您放心,接下来的就交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