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考试结束的铃声响得格外刺耳。林阳盯着答题卡上被橡皮蹭出毛边的选项,第37到45题的铅笔印歪歪扭扭,像被雨水泡过的蚂蚁——那是他蹲在厕所隔间时,脑子里反复循环的“听力没了听力没了”,此刻正变成密密麻麻的悔意,顺着掌心的汗渗进答题卡纸纹。
“稳哥,你脸色比英语试卷还白!”阿浩的声音从身后撞过来,校服肩带还搭着半瓶没喝完的冰镇可乐,拉环声在走廊里格外清亮,“中午不是说戒冰饮了吗?咋还偷喝?”
林阳没抬头,指尖捏着准考证,边缘被冷汗洇出软塌塌的褶。他想起考前三天妈妈特意熬的姜茶,说“英语考试别受凉”,可今天中午路过食堂冰柜,鬼使神差拿了瓶冰可乐,又分了半块老三带来的冰西瓜——此刻胃里还泛着虚浮的空荡,像被掏空了半片灵魂。
考场外的梧桐叶在风里哗啦作响。他蹲在围墙根下撕草稿纸,碎纸片混着蝉蜕落在脚边,忽然想起听力试音时,喇叭里的女声说“请考生注意,听力部分即将开始”,那时他正攥着肚子憋冷汗,眼前的试卷标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突然变成模糊的重影,第一个单词“w: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还没听完,肠道的绞痛就像突然绷紧的琴弦,扯着他几乎是撞开了考场后门。
“阳哥,要不咱去校医室?”老三举着包纸巾蹲下来,纸包上印着歪歪扭扭的“Neverdown”——是昨天他们在考场外互相画的加油符号。林阳盯着那行字,忽然想起擦黑板时在倒计时牌背面看见的小字:“真正的Neverdown,是对自己的选择不低头”,此刻却觉得讽刺——他终究还是在最不该掉链子的时刻,让“稳子”的外号成了笑话。
回家路上经过便利店,冰柜的蓝光映在玻璃上,像极了考场里冷白的灯光。妈妈的电话在裤兜震动,接通时先传来厨房的油烟声:“小满说你考完英语没直接回家……阳阳,是不是中午吃坏肚子了?妈早上就该盯着你别碰冰的……”
钥匙插进家门锁孔时,客厅的电视正播着高考英语听力解析。爸爸的茶杯在茶几上冒着热气,旁边摊开的报纸被折成小方块,恰好盖住“英语临场发挥技巧”的标题。林阳盯着自己沾着草叶的运动鞋,忽然想起哥哥去年高考前,也曾偷偷在冰箱里藏冰啤酒,后来被爸爸发现时,父子俩在阳台沉默了半小时——此刻爸爸没像往常一样问“考得咋样”,只是把温好的小米粥推过来,碗沿上还贴着张便利贴,是妈妈歪扭的字迹:“粥里加了山药,护胃。”
深夜的书桌前,林阳摊开英语真题卷,笔尖在“听力理解”部分悬了十分钟。草稿纸上反复写着“如果当时”,却在划掉第三十个“悔”字时,听见隔壁房间传来哥哥压低的声音:“当年我数学最后一道大题空着,现在不也照样把店开起来了?”冰箱门开合的轻响里,哥哥的话混着易拉罐拉环声落进耳朵:“没人能把所有题都‘稳’住,关键是别让一道题稳住你。”
他摸出裤兜里的橡皮——那块陪了自己三年的米黄色橡皮,边角被磨得发亮,此刻正安静地躺在答题卡旁,橡皮屑还沾着第42题的b选项痕迹。想起交卷前最后五分钟,自己盯着剩下的阅读题,手指不受控制地发抖,最终闭着眼把橡皮抛向空中——下落时的阴影盖住了c选项,他却鬼使神差地涂了b。
月光透过纱窗落在试卷上,“阅读理解b篇”的第一句话忽然清晰起来:“Life is full of unexpected turns, but every turn holds a lesson.” 林阳盯着句尾的句号,忽然发现橡皮划过的答题卡上,那些歪扭的选项其实早有伏笔——就像中午那口冰可乐,就像考前没听进去的叮嘱,从来没有“突然”的意外,只有被忽略的“必然”。
床头的闹钟指向零点,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阿浩发来的消息:“稳哥,老三把咱当年的联盟宣言拍给你了,记得看最后一页!” 点开图片,泛黄的纸上除了歪扭的草莓酱印,页脚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是老三的狗爬体:“其实我们都知道,你最怕的不是考砸,是别人说‘稳子也会翻车’——但翻车了又咋样?咱可是Neverdown联盟的人啊。”
橡皮在掌心转了个圈,林阳忽然笑了。他想起高考前三天,自己在教室擦黑板时,故意留了点“Neverdown”的粉笔灰在角落——此刻那些灰大概正混着无数人的脚印,散落在校园的某个角落,就像他此刻的心情:虽带着狼狈的褶皱,却在夜色里渐渐舒展成一片坦然。
妈妈睡前送来的热牛奶还冒着热气,杯壁上凝着细密的水珠,顺着“稳子加油”的便利贴往下淌——那是小满用彩笔写的,画着歪歪扭扭的加油小人。林阳抿了口牛奶,胃里的暖意渐渐漫上来,忽然发现比起纠结“听力丢了多少分”,更清晰的是此刻的感受:原来再“稳”的人,也会有兜不住的时刻,而真正的“稳”,从来不是不出错,是出错后敢直面那张划满痕迹的答题卡——就像现在,他终于敢在草稿本最末页写下:“就算橡皮抛歪了选项,也要把剩下的题,认认真真画完。”
窗外的蝉鸣低了些,远处的教学楼还亮着灯,不知哪个班的学生在打扫考场。林阳盯着自己映在玻璃窗上的影子,校服领口还沾着中午蹭到的西瓜汁——像块洗不净的夏天印记,却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他知道,属于这场高考的故事还没结束,就像答题卡上的b选项,或许错了,或许藏着另一种可能——而他此刻能做的,就是把橡皮收进笔袋,翻开那本没看完的志愿填报指南,让笔尖在“外语类”专业栏上,轻轻顿一个逗号。
毕竟,夏天的风雨从来不会只朝着一个人落,而所有被雨水打湿的路,最终都会在阳光里,晒出属于自己的脚印——深的,浅的,歪的,直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关于成长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