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玻璃厂的食堂门口,手里拿着一沓打印好的调查问卷,脸上挂着笑,像是在等一场考试的开场铃。
“刘工,这回的问卷,真不会影响绩效吧?”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凑过来,压低声音问。
“你这小伙子,怎么跟上回一样,还问这个?”刘好仃笑得更开,“上回我不是说了嘛,这问卷就是听听大家心里话,不打分、不排名,更不会拿去跟工资挂钩。”
“可上次还有人说……”
“上次有人还说厂里要改食堂菜谱呢,结果呢?”刘好仃打断他,“你看看,红烧肉还是那个味儿。”
小伙子愣了一下,也笑了:“那我可得抓紧填,不然红烧肉凉了。”
食堂里人渐渐多了起来,刘好仃站在门口,一边发问卷,一边跟大家打招呼。有人接过问卷就低头填,有人还一边填一边念叨:“这回能选烘焙课吗?上次那个小王都出书了。”
“能!”刘好仃回答得干脆,“只要咱们能安排的,都行。”
阿芳抱着电脑坐在角落,一边录数据一边摇头:“刘哥,这次的问卷回收率比上次还高。”
“说明大家开始信任咱们了。”刘好仃坐下,喝了口茶,“信任这东西,比奖金好使。”
“可问题也多了。”阿芳指着电脑屏幕,“你看,有人问‘公司能不能支持我去学潜水’,还有人问‘能不能让我带狗上班’。”
“潜水?”刘好仃挑眉,“这有点挑战。”
“带狗?”阿芳也笑了,“我猜他是想缓解工作压力。”
“那咱们得想想办法。”刘好仃摸着下巴,“潜水不好办,但户外活动可以安排。至于狗……”
“别告诉我你真打算让狗进厂。”阿芳瞪大眼。
“当然不是。”刘好仃笑,“但我们可以搞个‘员工心理关怀日’,安排心理咨询师来,或者组织点减压活动。”
“比如?”阿芳好奇。
“比如……带薪散步。”刘好仃一本正经地说,“每天下午三点,大家放下手头工作,去厂区走一圈,呼吸新鲜空气,顺便看看玻璃在阳光下多漂亮。”
阿芳笑得差点打翻水杯:“刘哥,你这想法……真挺新鲜。”
“新鲜才好。”刘好仃喝了口茶,“咱们这厂子,不就靠玻璃折射出五彩光活着吗?”
几天后,调查结果出来了。阿芳把数据整理好,递到刘好仃桌上。
“整体满意度比上季度高了百分之十五。”她指着图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都有明显提升。”
“看这个。”刘好仃指着一个柱状图,“生产部的效率提升最多。”
“是李师傅那组。”阿芳点头,“他那个‘光影记录团’搞得挺火,还拍了几个宣传视频。”
“不错。”刘好仃翻着报告,“还有这个,设计组的客户反馈评分也涨了。”
“林小雨那小姑娘功劳不小。”阿芳说,“她现在在市场部也混得开。”
“看来咱们这激励菜单,真有点意思。”刘好仃笑着合上报告,“不过,这数据里有个问题。”
“哪个?”阿芳问。
“你看这个。”刘好仃指着一个曲线,“有个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不明显,怎么回事?”
阿芳皱眉:“是他自己填的,说‘感觉变化不大’。”
“那就得找他聊聊。”刘好仃拿起笔,“咱们不能落下一个人。”
他们约了那位员工在休息室见面。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叫陈浩,平时话不多,但做事踏实。
“刘工,阿芳姐。”他有点局促地坐下。
“陈浩,你填的问卷我们看了。”刘好仃开门见山,“你说‘感觉变化不大’,能说说为什么吗?”
陈浩低头想了想,说:“其实……我不是对激励措施不满意,而是……我有点迷茫。”
“迷茫?”阿芳问。
“是。”陈浩点头,“以前我就是按部就班干活,现在突然让我选激励菜单,我反而不知道怎么选了。”
“你有没有特别想学的?”刘好仃问。
“我想学……编程。”陈浩低声说,“但我不确定这对我工作有没有帮助。”
“编程?”刘好仃笑了,“你这是想往技术岗转啊。”
“我……我只是觉得,学点新东西,以后可能有用。”
“那你选‘技能提升类’的激励菜单,里面有‘编程培训’这一项。”阿芳说。
“我……我怕学不好。”陈浩有点不好意思。
“怕什么?”刘好仃拍拍他肩膀,“咱们这厂子,不就是靠一块玻璃,慢慢打磨出光来的吗?你愿意学,我们就支持。”
“真的?”陈浩眼睛亮了。
“当然是真的。”刘好仃点头,“下个月,你就去参加培训,学完还能考个证书。学得好,我们还给你安排技术岗的实习机会。”
陈浩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连连点头。
送走陈浩后,阿芳问:“刘哥,你真打算让他转岗?”
“为什么不?”刘好仃反问,“咱们的激励菜单,不就是为了让人看到希望吗?”
阿芳点点头:“那我得再加点菜单选项。”
“加吧。”刘好仃看着窗外的生产线,“咱们的菜单,永远不嫌多。”
几天后,一份新的“激励菜单”更新了。除了原有的选项,还新增了“编程培训”“心理关怀日”“户外减压活动”等项目。
“员工的积极性,像春天的草,一点点冒头。”刘好仃站在窗边,看着阳光下的玻璃厂,“只要我们用心浇灌,总有一天,能长成一片森林。”
阿芳站在他身后,轻声说:“刘哥,你说得真像诗。”
刘好仃笑了笑:“那我们就把这首诗,写进每一个员工的心里。”
窗外,阳光洒在玻璃上,折射出五彩的光芒,像希望,也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