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挂掉老陈的语音通话后,没急着说话,只是低头看了看手机屏幕——那上面还留着“会唱歌的玻璃杯”几个字,是小张刚才激动时写上去的,墨迹未干,蹭到了他大拇指。
他没擦,反而笑了,像捡到一颗糖的小孩。
“走!”他一拍大腿,拎起桌上那份刚打印出来的原材料清单,“咱们现在就去仓库,把‘产品硬’这三个字,从纸上搬到玻璃上。”
阿芳愣了一下:“这就开始了?不是说好明天再……”
“明天哪有今天香?”刘好仃已经迈出门,“你们还记得迪拜邮件里那句‘我们要的是故事,不是完美履历’吗?可故事要是讲歪了,人家连听都不听——玻璃不亮,谁管你树歪不歪?”
这话一出,三个人全跟了上去,脚步比开会还齐。
仓库里光线有点暗,但老李早就等在那儿了,手里拿着一块刚切好的玻璃原片,边角还带着点毛刺。他眯着眼看刘好仃走近,慢悠悠地说:“你猜我刚才用放大镜看了啥?这玩意儿里头有气泡。”
“多大?”
“针尖那么点儿。”
“扔了。”
“值二十块。”
“留着,卖给想练眼力的同行。”刘好仃接过玻璃片,对着灯晃了晃,眼神认真得像在挑西瓜,“咱们现在不是卖玻璃,是在卖‘光’。光里不能有杂质,人也不能将就。”
小张忍不住问:“那要是供应商给的料都带气泡呢?”
刘好仃放下玻璃,拍拍手上的灰:“那就换供应商。咱们找的不是便宜货,是懂我们脾气的人——就像找对象,不能光看脸,得看心跳合不合拍。”
阿芳噗嗤一笑:“您这比喻也太接地气了。”
“接地气才踏实。”他说完,转身对老李点头,“清单列好了没?”
“列好了,国际标准全对标上了,连钠钙比例都标出来了。”
“好,明天开始联系供应商。记住一句话:我们要找那些,宁愿少赚点也不愿糊弄人的。”
这话像颗小石子,在几个人心里轻轻荡开一圈涟漪。
第二天上午九点,会议室桌子被清空了一半,剩下那一半堆满了各种样品袋和检测报告。刘好仃坐在主位,背后贴着一张手写的A4纸:“原材料采购三原则:干净、稳定、讲良心。”
老李负责对接三家新供应商,其中两家报价高得离谱,第三家倒是便宜,但送来的小样一测,铁含量超标。
“这不是做玻璃,是炼铁。”小张捏着检测单摇头。
刘好仃没生气,反而乐了:“说明我们眼光提高了——以前可能就收了,现在一眼就能看出不对劲。”
下午两点,生产线那边传来消息:几位老师傅对新加的质检流程不太买账,觉得“以前这么干几十年都没事,现在突然多三道检查,纯属折腾人”。
刘好仃二话不说,直接去了车间。
他没训人,也没开会,而是搬了把椅子坐在流水线旁,等一位姓王的老工人做完一批产品,才走过去,拿起一块玻璃,在阳光下慢慢转动。
“王哥,你看这个反光面,是不是有点发乌?”
王师傅凑近一看:“嗯,是有点。”
“这不是你手艺问题,是前头熔制温度差了五度。以前没人查,现在我们查了,就能改。”
他顿了顿,声音不高,却像钉子扎进地板:“咱们不是为了应付谁,是为了以后客户摸到这块玻璃时,能说一句——哎,这手感真不一样。”
王师傅沉默了几秒,忽然笑了:“行啊刘师傅,你现在说话都带‘光’了。”
刘好仃也笑:“不是我带光,是你做的玻璃本来就有光,只是以前没人擦亮它。”
当晚,厂里开了个临时培训会,刘好仃没放ppt,而是拎来一个破箱子,里面全是过去五年因为质量问题被退回来的样品。
有边缘崩角的,有透光率不均的,甚至还有一次客户投诉说玻璃里头像藏着头发丝似的黑线。
他一个个拿出来,摆在桌上,像在摆一桌失败的宴席。
“这些都是学费。”他说,“有的花了钱,有的花了脸,最贵的一次,赔了三个月工资。”
工人们看着那些瑕疵品,没人说话,空气安静得能听见空调滴水的声音。
最后刘好仃说:“从明天起,每条生产线设一个‘质量之星’奖,月底评一次,奖金不多,但名字要贴在食堂门口。谁不想吃饭时被人夸一句——哎,这玻璃是他做的?”
第二天,车间里多了几块白板,上面写着当日质量评分,还有工人自发贴上去的便签:“今天零瑕疵!”“擦玻璃比擦鞋还认真!”“老板看不见,但我看得见!”
到了周五,第一批按新标准生产的成品出炉。
检验员小陈拿着放大镜看了半小时,最后抬头说:“刘师傅,这批里头,有两块边缘有点细微划痕,不影响使用,但按国际标准……得挑出来。”
刘好仃没犹豫:“挑出来,单独放一边。”
“要不要修复?”
“先不动。”他走到那两块玻璃前,伸手摸了摸划痕处,指尖微微一顿,“这不是能不能用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接受‘差不多’的问题。”
他回头对所有人说:“咱们不是大厂,拼不起规模,那就拼细节。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我们要看得见;别人放过的毛病,我们要揪出来。”
阿芳低声问:“那这两块怎么办?”
“送去实验室,找原因。”他说完,又补了一句,“顺便告诉研发组,以后每批产品抽检比例翻倍。”
晚上七点,刘好仃最后一个离开质检室,手里还攥着那两块带划痕的玻璃。
他没锁门,而是把它们放在门口最显眼的位置,旁边贴了张纸条:
“别怕有问题,就怕看不见问题。”
走出厂门时,天已经黑了,路灯刚亮,照在他脚边那滩积水上,映出模糊的倒影。
他低头看了眼,忽然蹲下来,用手指轻轻拨了拨水面。
涟漪荡开,倒影晃动,像一块正在慢慢变亮的玻璃。
这时,手机响了。
是老李发来的消息:
“刚联系上一家新供应商,老板说他家玻璃能照出人脸轮廓,不信咱们明天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