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从他的表情看出事情属实,只是不清楚具体缘由,便说:“刘向,如实交代对你更有利,否则难逃皮肉之苦,你知道陛下因此痛失三子,愤怒至极!”
刘向冷笑:“阳平王莫非真敢对我这个亲王用刑?”
贾环冷笑道:“刘向,我可不是好惹的,若你不老实交代,别怪我不客气!”
刘向笑道:“我可以告诉你原因,但我不是怕你,而是不愿无辜背黑锅,让奸人得逞!”
随着刘向的解释,贾环才得知他出城的理由。
原来,刘向担心遭到弘武帝的清算,所以在城外秘密安置了一处外宅,以备万一,还能为自己的血脉留一条后路。
那女子为他诞下了儿女一双,上次出城正是因为儿子生病,才前往探视。
贾环听后默默摇头,心中暗叹,皇室中人果然复杂。
这件事知晓的人绝不会多。
贾环对身旁侍立的郭达说道:“派人去城郊查探康王所言是否属实,切勿惊扰到他们。\"
郭达抱拳领命,转身离开康亲王府。
贾环转向刘向说道:“希望你所说句句属实,否则无人能保康亲王府周全。\"
刘向沉声回应:“本王无需在这事上撒谎,阳平王稍作调查便知真伪。\"
贾环挥了挥手,锦衣校尉随即带走了刘向。
下午郭达回来汇报:“王爷,正如康王所言,那里确实住着一家三口,是一名女子带着两个孩子生活。
按照您的指示,我们并未惊动他们。\"
贾环点点头道:“周边邻里有没有打听过这家人的日常活动及往来情况?”
郭达答道:“已经查明,这家人靠收租维生,与邻居关系融洽,时常行善助人,在当地口碑甚佳,未曾发现与可疑人物有过频繁接触。\"
贾环示意郭达退下,独自思索,越觉得这家人不简单,但也不能仅凭表面判断。
太后回到慈宁宫,依然满腔怒火,愤然道:“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生下这孽障!”
宫人们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出,低眉顺目地站立。
御书房内。
弘武帝得知慈宁宫的消息,冷笑一声:“既不把我当作儿子,那我也无须再顾虑你的感受!”
戴权站在一旁,唯恐再听到什么不该说的话。
这时,一名小太监来到门口,戴权急忙迎出问道:“何事?”
小太监呈上奏折,说道:“这是阳平王贾环的奏折。\"
戴权听后不敢怠慢,双手呈上贾环的奏折,说:“陛下,这是阳平郡王贾环的奏折。\"
弘武帝接过一看,眉头紧锁,“难道真是刘向所为?”
随即吩咐戴权:“让南燕和南言二人去调查这家人,看看是否真如康王刘向所说。\"
戴权恭敬地应允:“奴才遵命!”
校事处接到指令后迅速介入调查。
很快,他们查明这家人经常前往直隶探望所谓“外家”
。
但经校事处核查,这名女子竟是个孤儿,并无外家可言。
因康亲王府被围一事非同小可,必定瞒不过这家人,校事处连夜将其拘捕,并派员赴直隶侦查。
此时,贾环置身事外,于康亲王府静候消息。
随着调查深入,康亲王刘向也坐立不安,多次欲面圣都被贾环一笑化解,无论结果如何,刘向此番难逃罪责。
夜深时分,御书房内。
弘武帝阅完校事处送来的密报,勃然大怒,“走,随朕去康王府会一会刘向!他怎敢痛下 ** ,那可是他的亲侄子啊!”
想到惨死的三子,弘武帝情绪激动。
戴权劝阻道:“陛下,宫门已闭,不如明日再去,以免惊动太多人。\"
校事处在直隶的调查发现,所谓的“外家”
竟藏匿山中,私养武装。
这一线索是校事处通过秘密追踪获取的。
弘武帝得知刘向私养武装,便猜到铁网山事件的 ** 。
无论是铁网山的变故还是贾环遇袭,都与刘向脱不了干系,于是急于出宫质问,为何对他下手如此狠辣。
次日清晨,康亲王府。
贾环正在休憩,周扬入内通报:“王爷,陛下驾临!”
贾环大惊,匆忙赶往正堂。
“臣,贾环拜见陛下。\"贾环行礼毕。
弘武帝面色阴沉,“免礼,把刘向带来,朕有话问他!”
贾环点头示意,郭达立刻去请刘向。
刘向踏入正堂,见状笑对弘武帝道:“四哥,许久未见,你似乎消瘦了许多!”
弘武帝震怒:“刘向,朕待你不薄,你怎敢对三位侄儿痛下 ** !”
刘向听后仰天狂笑:“四哥,成王败寇,事到如今无需多言。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说我狠毒?哈哈哈……”
他笑得涕泪横流,“天家哪有什么情谊可言?四哥,你当年对二哥何其好,又是如何回报他的?哈哈……你敢说二哥之事与你无关?我多年调查毫无头绪,谁能做到不留一丝痕迹?除了你这位当朝至尊,还能有谁!”
贾环听罢忙低下头,不愿深究天家秘事。
弘武帝冷脸回应:“朕是谁,自有世人评说,无需向你辩解。
你身为亲王私养重兵、谋害皇子,图谋不轨,朕绝不会轻饶!”
随即下令,“戴权,传旨让王伦率军剿灭直隶山中的五千私兵!”
戴权领命离去。
弘武帝转向贾环:“抄了康亲王府,明日午时问斩所有男丁,妇孺送入教坊司为奴!”
贾环心中一紧,深知弘武帝怒不可遏,连天家体面都顾不上了,忙跪地道:“臣遵旨。\"
随后,康亲王府陷入一片混乱。
郭达来报:“王爷,康亲王妃自缢身亡了!”
贾环点头道:“我知道了,如此也好,免受羞辱……”
抄家和处决的消息迅速传遍神京城。
太后闻讯赶至养心殿。
“太后息怒,陛下有旨,不见任何人!”
戴权率人在宫门前阻拦。
太后盛怒之下斥责:“滚开!你们这些奴才竟敢拦我?若我不撞死在这门口,看你如何向天下交代!”
戴权左右为难,太后若真的撞死,弘武帝将背上恶名,他必死无疑。
养心殿内,弘武帝低沉的声音传来:\"让母后进来吧。\"戴权听闻,立刻让开道路。
白太后进入,怒气冲冲地质问弘武帝:\"皇帝,你为何这般无情,竟要将刘向一家赶尽杀绝?在你眼中,还有没有我这个母亲!\"
弘武帝悲痛地说:\"朕无情?哈哈哈,母后,我的三个皇子惨死,你却不说刘向无情,难道我的皇子不是你的亲孙子吗?\"
太后听后,老脸发热,但此时并非争论之时,她必须救下刘向。
于是说道:\"皇儿,不管刘向有何过错,他也是你的骨肉,你的亲兄弟,你若背上弑弟的罪名,对自己也不利。
不如饶他一命,贬为平民如何?\"
弘武帝听到\"皇儿\"二字,心中复杂,平静后说道:\"母后,如今局势已定,若刘向早承认,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如今满朝皆知,我也无能为力,母后请节哀顺变。\"
白太后闻言几乎晕厥,哭诉道:\"皇儿,哀家如此恳求,你竟不愿给刘向一条生路吗?\"
见弘武帝沉默不语,太后愤怒道:\"既然如此,那你连哀家也一起杀了算了!\"说完,坐在地上不起。
弘武帝皱眉道:\"母后,国法不容私情,我无法赦免刘向。
母后还是回宫吧。\"说完,对戴权挥了挥手,戴权立刻安排小太监将太后送回慈宁宫。
深夜,御书房里,弘武帝问戴权:\"太后还是不肯进食吗?\"
戴权答道:\"陛下,自回慈宁宫后,太后娘娘便滴水未进,这样下去恐怕不好。\"
若太后有什么闪失,弘武帝难辞其咎,他眉头深锁,片刻后说:\"你去告诉太后,朕只能将康王世子刘伏贬为庶人释放,若再不答应,我也无计可施了。\"
慈宁宫中,太后得知弘武帝的话后,问戴权:\"那康王的爵位呢?刘伏要是没有爵位,哀家岂不是再也见不到他了吗?\"
戴权苦涩地说道:“太后娘娘,如今陛下能够网开一面,赦免世子,已是法外开恩,还请太后莫要逼得太紧,世子的爵位日后定会妥善安排。\"
白太后深知儿子刘向已无逃脱之机,谋害皇子的罪名足以让康亲王府满门覆灭。
她之所以找弘武帝理论,只为给刘向留一条后路。
然而,得知刘向即将受极刑,白太后悲痛欲绝。
多年来的心血养育,眼见儿子面临生死离别,怎不令她痛心疾首?于是将怒火全数归咎于贾环,暗中发誓,必要让贾环付出代价。
次日正午,菜市口。
贾环走下高台,来到刘向前,语气低沉地质问:“刘向,本王问你,本王回京途中遭遇的刺杀者,是否你所派?”
身穿囚服的刘向冷笑:“贾环,此事重要与否?你觉得你又能有什么好结果?我在黄泉之下等着你,哈哈!”
贾环厌恶地摇头,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刘传。
此刻的刘传被刀斧手押着,头发散乱,满脸颓丧之态。
贾环走近道:“刘传,本王问你,你还有什么话要说?若有重要的消息,或许还能救你一命!”
刘传抬起头,目光充满怨恨地说:“贾环,休想我会告诉你什么。
即使苟且偷生,我又有什么好结局?不如随父王一同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