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二件事,是马神甫事件。
1853 年 2 月,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公然违反大清律法,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传教。
传言此人行为恶劣,玷污当地妇女,而当地又发生多名儿童失踪事件,
坊间皆传是外国传教士用孩子做实验致其死亡。
当地官府依据大清律例(禁止外国传教士在通商口岸外活动等条款),将马赖处以绞刑。
当时,法国对大清施加压力:要么赔款,要么赔命,否则洋枪洋炮加巡洋舰伺候!
当法国看到英国炮轰广州府后,吓尿了慈禧,哈哈,不加楔子不出油,法国加入了英国军事行动,合起伙来欺负大清!
在美、俄两国的煽动下,英法联军开始了行动。
“……”
这第二次鸦片战争,可分两个阶段,1856 至 1858 年为第一阶段。(签订天津条约)。
1858至1860年为第二阶段,(签订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
﹉﹉﹉﹉
说干就干,欺负人有快感!1858 年 4 月,英法联军舰队向北进发,抵达大沽口外,直接威胁北京。
5 月,联军发射炮弹,百发百中,捣毁大沽炮台,贼船溯白河而上,直逼天津城下。
“皇上,洋人打到家门口了!”小太监带着哭腔说道。
咸丰帝带着哭音:“载垣、穆荫,你二人前往天津与英法联军进行和谈,务必让洋人给个面子,不要进攻紫禁城。”
载垣是咸丰的堂叔,穆荫是理藩尚书,主持外交事务。
随后,大清代表与英、法、美、俄四国代表在天津开始了交锋,
大清代表没招架几下子,就缴械投了降,乖乖签订了《天津条约》。
这是一份欺负人的条约,此后清朝没一份是平等的条约,你说丢人不?
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同意外国公使驻京、增开 10 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军费等诸多条件。(美、俄充当调解人,偏向英法)
签订完毕,载垣和穆荫,灰溜溜回宫向咸丰汇报工作。
“皇上,这是天津条约的手抄本,请陛下过目。”
咸丰帝接过文本看了一遍,手脚顿时冰凉,口打哆嗦问,“洋人为何要在北京设立使馆?
“他们半夜派杀手刺杀朕该怎么办?载垣!这条件你也敢答应?我大清向来有天朝上国的规矩,外邦使节哪有长期驻扎京师的道理?
载垣垂首跪于阶下,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皇上息怒,英法联军已然兵临城下,老臣实在是万般无奈,才不得不画押签约……原想着先稳住他们,日后再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咸丰帝猛地转身,龙袍的下摆扫过案几上的茶盏,
“如今他们催着换约,还妄图带着军队进京!你让朕如何从长计议?
那些洋鬼子真的驻进北京,见了朕不肯磕头,祖宗的脸面该往哪搁?”
载垣赶忙劝道:“皇上圣明。老臣也深知这礼仪之事万万不能让步。
依老臣之见,不如暂且拖着——他们要进京,便说京中疫病尚未平息,容后再议。”
咸丰帝眼神阴沉下来,手指点向载垣:“拖?你可得给朕拖牢了!
要是让那些洋人得寸进尺,你这个怡亲王的顶戴,也别想戴了!”
载垣叩首:“老臣万死不辞!定不让洋人坏了我大清的规矩。”
英法联军一等再等,就是等不来换约的通知。“大清官员狡猾狐狸,把我们骗了!”
回过味来的英法联军,开动马力向北京冲去。
1860 年 9 月,英法联军抵达通州。此时的咸丰,在联军的洋枪洋炮威胁下,再次认怂,同意双方在通州再次谈判。
咸丰再派载垣、穆荫等人,去通州与英法代表巴夏礼、葛罗等人进行谈判。
双方一见面,互作寒暄,巴夏礼操着不太流利的中国话说道:
“咱们都是老行家了,谁也别绕圈子,说吧,哪条皇上不同意?我去给他做工作!”
载垣苦笑道:“巴夏礼大使,我们皇上不同意设立大使馆,而且面见我们皇上签约时,你们必须磕头!”
“No!No!我们见女皇陛下都行拱手礼,双膝下跪是绝不可能的。”
巴夏礼态度坚决,坚持行拱手礼。
双方叨叨哔哔,谁也不退步。最终谈判破裂。英法代表气冲冲地嚷嚷,谈不拢那咱们就干!
“干!谁怕谁是孙子!”参加和谈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直接怼了回去。
“你等着,我让你猖狂!”巴夏礼指着僧格林沁鼻子说。
“嘛滴!别走了,来人,把他们全扣下!”僧格林沁怒了!
“呼啦啦”,清兵上来,把英法39 名代表全部扣留。
僧格林沁就是要用这些代表,换来洋人退兵。
“走,押着他们去北京。让他们尝尝首都的窝窝头。”
说实话,大清这么干不地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底线。
这给了英法炮轰紫禁城的理由,在国际上,大清也站不住脚。
随后,英法使团 39 人,被关进了圆明园。
后来,这些人被折磨死了一大半。
英法使团代表悲惨遭遇,彻底激怒了英法联军,“嘛滴!还有这么干的,强盗,杀进紫禁城!”
哈哈,英法联军骂大清是强盗,真特么讽刺。
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像恶狼,一路“哇哇”叫着往北京杀去!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没啥说的。
僧格林沁率骑兵迎战,双方在八里桥仇人相遇,“乒乒乓乓”开始了互殴!
由于咸丰有言在先,不许僧格林沁开第一枪,加上清军装备落后,骑兵对洋枪队,这不是送死吗?
清军的人马尸体堆成了山,最后清军还是败了。
英法联军突破八里桥防线,炮口对准了北京城门。
“我的娘啊。快跑吧!”一时间,紫禁城内人心惶惶,百姓和官员,争先收拾东西往北跑。
吓得咸丰面色惨白如纸。
哆哆嗦嗦问:“各位爱卿,如何是好?朕要亲自带兵迎战。”咸丰色厉内荏,
大臣们知道皇上做样子,忙跪下,“皇上龙体保重,大清有将军,何须皇上御驾亲征!”
咸丰顺坡下驴,最终,在御前会议上,拍板决定:“朕意暂幸热河,我去打猎,留奕欣在京周旋。”
“打猎?说起来好听,咸丰这是要去避难。”
旨意一下,咸丰收拾行李要跑。
临行前夜,他在圆明园召见奕欣。兄弟二人相对无言,气氛凝重。
过了一会,咸丰忧心忡忡说:“老六,如今京畿形势危急,洋人骄横跋扈,唯有你能担此议和重任。
记住,能缓则缓,能让则让,保住祖宗基业要紧,不必拘泥于小事。”
奕欣是道光的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弟弟,人称“鬼子六”。
此时他无法推脱,心说这时候用上你弟弟了,平时防着我。
奕欣叩首在地,声音哽咽:“臣定不负圣托,只求皇上在热河保重龙体,早日回銮。”
次日黎明,咸丰带着后妃、皇子及一班亲信大臣,仓促登上北巡的马车。
銮铃叮当,车队缓缓驶向避暑山庄方向,只留下一堆棘手的烂摊子,给奕欣处理。
奕欣以留在圆明园废墟旁的善缘庵,硬着头皮与英法联军交涉。
此时,他面对的是气焰嚣张的洋人,处境如履薄冰。
释放出去的英法代表诉说折磨,一把鼻涕一把泪,
英军司令额尔金大怒,“嘛滴,一定要为这些代表出口气,给我烧圆明园,
英军要给咸丰一个教训,你关我的人在圆明园,我特么烧了它!
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抢劫。
这座历经康熙至咸丰,六朝修建的皇家园林,汇聚了天下奇珍异宝,融合了天下园林艺术。
洋鬼子如野兽掠夺园内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
对于那些无法带走的珍贵物品,就一锤子砸碎,毫不怜惜。
其贪婪,就连匾额上的镀金都刮得一干二净。
抢劫之后,英国代表额尔金下令火烧圆明园。
熊熊大火,持续燃烧了三天三夜,这座世界园林之最,瞬间化为了一片焦土。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许多老百姓,看热闹一样冷眼旁观,
大清平时对待百姓刻薄,国不知百姓,百姓自然不知有国,烧圆明园,是烧皇帝家的东西,与我何干?
最终,1860 年 10 月,奕欣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并增加了新的条款:
割让九龙司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 800 万两白银、允许外国传教士在华租地建房等。
与此同时,俄国趁火打劫,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占中国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沙俄最可恶,掠夺的资源,是英法所得的总和,沙俄成了这场战争中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