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突然爆了个灯花。于学忠盯着地图上代表娘子关的那个黑点,想起九年前郭松龄反奉时,自己率敢死队死守巨流河的冬夜。同样刺骨的寒冷,同样悬殊的兵力对比。不同的是,当年是为军阀混战,如今却是为民族存亡。
\"孝侯兄,\"卫立煌压低声音,\"其实我来还有件事...\"他瞥了眼李振唐。
于学忠会意,挥手让副官退下。卫立煌从内衣口袋取出张小纸条——
纸条上只有十六个字:\"兄弟阋墙,外御其侮。协同作战,共保太原。\"
于学忠把纸条凑近灯焰,火舌瞬间吞没了字迹。
卫立煌点头:\"林彪的一一五师正在五台山活动,聂荣臻部也在向正太线靠拢。周的意思,希望我们在娘子关方向放开条通道,让八路军侧击日军后勤线。\"
\"委员长知道吗?\"
\"当然不知道!\"卫立煌苦笑,\"上月刚颁布的《共党问题处置办法》你忘了?严禁各部队与共军协同作战。\"
炭火盆里一块木炭爆裂,火星溅到卫立煌的军裤上,他却浑然不觉。于学忠想起西安事变时,自己在张学良公馆看到的那份绝密情报——蒋介石早年在日本振武学校的成绩单,成绩栏里\"战术学\"一项赫然标着\"甲上\"。如今这个\"战术优等生\"却把百万国军绑在阵地战上,任日军机械化部队逐个击破。
\"俊如兄,\"于学忠突然问,\"你觉得我们能守住太原吗?\"
卫立煌沉默良久:\"除非奇迹。\"他指向地图,\"板垣师团从北面压来,川岸师团自东进攻,再加上从朔县南下的日军...阎锡山存心放弃,我们独木难支。\"
\"那为什么还要打?\"
\"因为这里是太原!\"卫立煌一拳砸在炕桌上,\"丢了太原,日军就能沿同蒲路南下,与华东日军会攻武汉。到那时...\"他没说下去,但两人都明白——中国将失去最后的大后方。
于学忠走到窗前。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照在太行山的雪峰上,像一排出鞘的利剑。他想起去年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德国顾问塞克特展示的欧洲战例——当敌军装甲部队突破防线时,最有效的反击是打击其脆弱的补给线。
\"我有个想法。\"于学忠转身时,眼中闪着异样的光,\"既然守不住,不如放进来打。\"
卫立煌愕然:\"什么意思?\"
\"放弃娘子关正面防御,放日军先头部队进入山谷。\"于学忠的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圈,\"我率精锐埋伏在两侧山脊,等他们辎重队通过时截断退路。林彪的部队如果真在附近,可以配合打击增援之敌。\"
\"太冒险了!委员长命令坚守阵地...\"
\"淞沪会战我们死了三十万,就是因为死守阵地!\"于学忠突然提高声调,又迅速压低,\"俊如兄,东北沦陷那年,我带着弟兄们撤进关内,一路上被老百姓戳脊梁骨骂'不抵抗'。这次在娘子关,我宁可战死,也绝不再退!\"
晨光微露时,两人终于达成共识:卫立煌回报蒋介石仍按固守方案,默许于学忠实施机动防御;同时通过秘密渠道通知八路军协同作战。
院门外,卫立煌的卫兵正在跺脚取暖。马匹不耐烦地喷着鼻息,蹄子刨着冻土。
\"孝侯兄,保重。\"卫立煌系好斗篷,突然从腰间解下把精致的毛瑟手枪,\"这个送你。\"
于学忠认出这是德国原厂造的c96,枪柄上镶着象牙,握把底部刻着\"蒋中正赠\"四个小字。\"这太贵重了,使不得。\"
\"民国二十二年在鄂豫皖剿共,委员长亲手赏的。\"卫立煌硬塞到他手里,\"如今打鬼子比打共匪要紧。你在敌后更需要好枪。\"
于学忠不再推辞,从腰间解下自己的勃朗宁:\"礼尚往来。\"两双手在晨光中紧紧相握,枪械冰冷的金属质感下,是血脉的温热。
目送卫立煌一行消失在晨雾中,于学忠转身对李振唐说:\"传我命令,一小时后全团以上军官开会。另外...\"他压低声音,\"派人去五台山方向,找穿灰布军装的部队联络。\"
雪后初晴的阳光照在于学忠斑白的鬓角上。他摩挲着毛瑟手枪光滑的枪身,想起昨天审讯汉奸时,那人交代的日军口令是\"樱花\"。多讽刺,这些侵略者一边喊着象征美好的花名,一边把炸弹投向中国的村庄。
\"总司令,早饭后您歇会儿吧?\"李振唐看着他眼下的青黑。
于学忠摇头:\"给各营发双份弹药,伤员全部转移至后方。\"他望向东面巍峨的群山,那里,娘子关的古城墙正在朝阳中渐渐清晰,\"告诉弟兄们,这次我们身后没有退路——太行山就是最后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