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乔万尼·保罗·奥利瓦虽身处联合舰队之中,亲眼看着不列颠人主导这场迟到了六十年的征服之战,心里却始终憋着一股难以言喻的不快。
在他看来,这场承载着宗教复仇与殖民野心的战争,理应由西班牙主导才名正言顺——
毕竟当年的桑切斯计划,本就是西班牙王室与耶稣会缔结的神圣盟约,不列颠人不过是半路插进来的“受益者”。
于是,他在联军议事会上当众提出反对意见,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
“艾儒略已经与南明弘光政权达成深度合作,对方迫切需要我们的支持对抗北明。
我们何必亲自动手流血牺牲?
不如由南明组织军队去消灭北明政权,南明的商人早已与我们勾连,定会提供充足的粮草与精准情报支持。
这样‘以明制明’,既能减少联军伤亡,又不至于将南明彻底推向对立面,还能坐观两虎相争、相互消耗,岂不是更稳妥高效?”
理查德·费尔法克斯爵士向来以不列颠的霸权为傲,骨子里带着与生俱来的傲慢,可听完乔万尼的话,却不得不承认这个建议的精妙合理性。
让明国的割据势力打头阵,用北明的刀斩南明的兵,再借南明的手耗北明的力,联军则稳居幕后坐收渔利,这与当年不列颠暗中鼓动尼德兰脱离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逻辑如出一辙——
借他人之手削弱强敌,自己则牢牢掌控最终的主动权,等到双方两败俱伤,再顺势出手收拾残局,便能以最小的代价攫取最大的利益。
他眼底闪过一丝赞许,随即放缓语气道:
“奥利瓦阁下的提议很有见地,值得我们深入商议。”
弘光二年、乾德四年二月初二,春寒料峭,长江畔的南京紫禁城却早已褪去寒意,旌旗蔽日遮天,礼炮齐鸣震彻云霄,连空气里都飘着一股肃穆又激昂的气息。
奉天殿内,鎏金梁柱在晨光中泛着璀璨光泽,盘龙藻井之下,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身着十二章纹衮龙袍,玉带束腰,端坐于铺着明黄色锦缎的龙椅之上,神情肃穆得不见半分平日的松弛。
随着殿外鸿胪寺卿一声“宣昭告天下”的高声唱喏,手持鎏金诏书的寺卿缓步走出殿门,声音洪亮如钟,穿透层层宫阙,传遍大殿内外,也越过朱红宫墙,回荡在南京城的大街小巷:
追封前明崇祯皇帝庙号为“大明思宗”,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周皇后则谥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
这道昭告如同一道惊雷划破沉寂的天际,正式宣告南明政权不再蛰伏龙潜,彻底走上台面,与北方的神谕会政权公然决裂、分庭抗礼。
南京城内,百姓们扶老携幼夹道围观,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人对着皇宫方向遥遥叩拜,眼中满是对前朝的追思与惋惜;
也有人攥紧拳头,脸上写满对南明北伐的期许,盼着能早日诛灭伪逆、恢复故土。
二月初六,祭祀太庙的大典如期举行。
朱由崧一身祭天礼服,亲自焚香燃烛,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躬身叩拜,三拜九叩毕,他手持北伐檄文,声音铿锵有力地诵读开来。
檄文历数北方伪政权“惑乱朝纲、荼毒生灵、背弃祖制、崇奉邪教”的累累罪状,字字泣血,句句诛心,末了更是高声号召天下大明有识之士:
“同心同德,共商国是,挥师北伐,诛灭伪逆,复我大明河山!”
檄文一经传布,四方响应者云集,不少身怀武艺的义士自带粮草器械,千里迢迢奔赴南京投军,短短几日,城外军营便已人满为患。
二月初七,南京城外的天主教堂内,烛火通明,气氛庄重肃穆。
耶稣会长艾儒略身着绣金祭袍,手持十字架,代表欧洲耶稣总会与弘光皇帝朱由崧正式签署结盟协约。
协约条文清晰明确:
天主教列为大明国教,允许传教士在境内自由传教、修建教堂;
南洋诸国为南明永久盟友,欧洲七国为协约国,将持续为南明提供军事援助与先进火器支持;
南明则以本国特产的上等丝绸、醇香茶叶、精美瓷器及各类矿材作为回报,并允许朝廷官员后代自愿受洗入教,接受天主教教义熏陶。
三月初八,长江江面帆影连天,密密麻麻的战船如雁阵般驶来,南洋诸国联军的三万六千将士搭乘战船,顺利抵达扬州府码头。
早在此地等候的,还有南明将领刘良佐麾下的一万五千精兵,以及高杰统领的一万五千劲旅,三方人马合兵一处,组成七万浩浩荡荡的北伐联军。
扬州城内,校场之上军旗猎猎,迎风招展,士兵们身着崭新铠甲,手持刚从马尼拉运抵的精良火器,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透着必胜的信念。
誓师大会上,朱由崧亲自登台授旗,红底黄字的“北伐复明”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联军将士齐声高呼“北伐复明,誓死不归”,声浪直冲云霄,震彻寰宇。
与此同时,丹麦与瑞典派出的一百六十人军官团也正式入驻北伐联军营地。
这些金发碧眼、高鼻深目的欧洲军官,身着笔挺的军装,带着西方先进的战术理念与操典,将全权负责训练联军士兵使用火器,调校刚运到的火炮与火绳枪,手把手传授排队枪毙、步炮协同的战术技巧。
校场上,口令声、枪械操练声、火炮试射声交织在一起,为即将到来的北伐之战做足了最后的准备。
一场裹挟着宗教野心、殖民贪欲与王朝复兴梦想的战争,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正式拉开序幕。
早在两个月前,一份盖着耶稣总会烫金印章的征兵文书,便已悄然送进朝鲜望京的兴福宫。
文书措辞看似恳切恭敬,字里行间却透着不容置疑的裹挟之意——
号召朝鲜、倭国等东亚诸国抽调本国精锐,加入征伐北方明国的“正义联军”,名义上是“帮助南大明讨伐邪教政权、恢复正统”,实则不过是要借各国之力当炮灰,为欧洲人的殖民野心铺路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