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拾遗·筑光”工作室的窗棂,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木屑香。
傅沉舟坐在绘图桌前,手里拿着一支铅笔,正在修改一张设计图。
图上是一个儿童活动区的草图,他想在角落里加一个小小的榫卯结构展示台,让孩子们能直观地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江逾朝坐在不远处的工作台旁,正用一把细小的刻刀,修复一块清代的砖雕。
砖雕上的花纹繁复精美,只是边角有些破损,他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
“爸爸,爸爸!”一个清脆的童声响起,打破了工作室的宁静。
五岁的养子小安,手里拿着一把小小的刻刀,兴冲冲地跑了过来。
那把刻刀是江逾朝特意为他做的,尺寸比普通刻刀小了一圈,刀刃也打磨得十分圆润,不会伤到手。
这把小刻刀,是仿照江逾朝爷爷留下的那把刻刀做的。
小安跑到傅沉舟面前,举起手里的刻刀,仰着小脸问:“爸爸,为什么这把刀这么旧呀?你看,这里还有划痕呢。”
他指着刻刀刀柄上的一处磨损,那是江逾朝多年使用留下的痕迹。
傅沉舟放下铅笔,接过那把刻刀。
阳光照在刀身上,反射出温润的光泽。
他轻轻抚摸着刀柄上的划痕,眼里充满了温柔的笑意。
“因为它刻过最珍贵的东西。”傅沉舟说,声音低沉而温柔。
“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呀?”小安歪着脑袋,好奇地问。
他的眼睛很大,像极了江逾朝,眼神清澈明亮。
傅沉舟正要回答,江逾朝已经放下了手里的活计,走了过来。
他从背后轻轻环住傅沉舟的腰,下巴抵在他的肩膀上,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现在它要刻我们的未来了。”江逾朝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笑意,在傅沉舟的耳边响起。
傅沉舟的身体微微一僵,随即放松下来。
他反手握住江逾朝环在自己腰间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他的手背。
江逾朝的手很温暖,指尖因为常年握刻刀,带着薄薄的茧子,摸起来很有质感。
“对,”傅沉舟附和道,转过头,在江逾朝的指尖轻轻吻了一下,动作自然而亲昵,“它会刻下我们所有美好的时光。”
小安看着两个爸爸亲密的举动,咯咯地笑了起来。
他跑过去,抱住傅沉舟的另一条腿,仰着脸说:“那我也要用它刻东西!我要刻一个大大的房子,给爸爸们住!”
傅沉舟笑着把小安举了起来,架在自己的肩膀上。
“好啊,”他说,“等你再长大一点,爸爸就教你用刻刀。”
阳光透过工作室屋顶的藻井,在地上投下斑驳的榫卯光影,刚好落在小安的脸上。
光影随着阳光的移动而缓缓变化,像一幅流动的画。
江逾朝看着傅沉舟和小安打闹的身影,脸上的笑容越发温柔。
他拿起那把旧刻刀,轻轻抚摸着刀身。
刀身已经有些磨损,刀刃却依旧锋利,那是爷爷留下的念想,也是他和傅沉舟感情的见证。
从最初的针锋相对,到后来的追悔莫及,再到如今的相濡以沫,这把刻刀见证了太多。
它曾被他愤怒地扔在傅沉舟面前,也曾被傅沉舟小心翼翼地拾起,笨拙地学着使用。
现在,它静静地躺在工作台上,等待着刻下更多属于他们的故事。
傅沉舟把小安放下来,让他自己去旁边玩积木。
他转过身,走到江逾朝面前,从身后轻轻抱住他。
“在想什么呢?”他问,下巴抵在江逾朝的发顶,声音里带着满足的笑意。
“在想,”江逾朝靠在他的怀里,声音有些含糊,“时间过得真快。”
“是挺快的,”傅沉舟附和道,手臂收得更紧了些,“但只要身边有你,再快也不怕。”
他低头,在江逾朝的发顶轻轻吻了一下,然后反手握住他的手,把自己的脸颊贴在他的手背上。
江逾朝的手很温暖,带着刻刀留下的独特触感。
小安在一旁玩得不亦乐乎,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儿歌。
阳光、笑声、木屑香,还有身边人的体温,构成了一幅无比温馨的画面。
江逾朝闭上眼睛,感受着傅沉舟有力的心跳,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平静和踏实。
他知道,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只要他们三个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
这时,门口的风铃“叮铃”响了一声,阿婆端着一盘刚做好的糕点走了进来。
“小安,快过来吃糕点啦!”阿婆笑着说,“两位爸爸也过来歇歇,尝尝老婆子的手艺。”
小安欢呼着跑了过去,傅沉舟拉着江逾朝的手,也跟着走了过去。
阳光依旧明媚,工作室里的时光,仿佛被拉长了一般,温暖而悠长。
只是,傅沉舟在拿起一块糕点时,无意间瞥见了门口进来的另一个人影,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那人是周镇长的秘书,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看样子是有公务来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