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记得那天的自己,穿着旧毛衣、抱着设计图,在医院门口打电话筹钱,眼里满是绝望与不甘。
那时的她以为人生只剩下交易与妥协。
“你可以选择离开。”陆景行终于开口,声音低缓,像是怕惊扰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
可他没说的是——
如果她真的选择离开,他会亲手将她送出去,然后用余生记住这个清晨。
林疏桐抬起头,望着他,嘴角缓缓扬起一抹笑,温柔却坚定。
“除非你也签下它。”
陆景行愣了一下,眉头微微皱起:“你在说什么?”
“我说,除非你也签。”她重复了一遍,语气没有一丝动摇,“你让我自由,但我不想逃开。我不走,是因为我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什么事?”
“陪你一起走下去。”她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我不是为了钱才嫁你,也不会因为协议到期就离开你。我想留下来,是因为……你让我相信,爱可以是真的。”
窗外的风停了,阳光似乎也更暖了些。
陆景行沉默地看着她,眼底情绪翻涌,最终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他缓缓伸出手,覆上她的手背,掌心温热有力。
“你总是这样,”他低声说,“明明是我该给你自由的人,结果你反而成了束缚我的人。”
“不是束缚,”她笑着纠正,“是牵绊。”
两人十指相扣,谁都没有再说话。
咖啡馆里回荡着钢琴轻柔的旋律,像是某种无声的见证。
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
林疏桐转头看去,只见弟弟林子阳站在门口,朝他们挥手,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他已经康复出院,正准备进入大学建筑系学习,如今的他是她的骄傲,也是她的希望。
“姐!姐夫!”他大声喊道,跑进来一头扑到林疏桐身边,“你们怎么一大早就在这儿?是不是有什么秘密计划?”
林疏桐揉了揉他的头发,笑着说:“没什么,只是谈点小事。”
陆景行起身,拍了拍少年的肩膀:“以后叫哥就行。”
林子阳一愣,随即露出惊喜的笑容:“真的?姐夫变亲哥了?”
三人之间的气氛轻松了许多,仿佛那些曾经压在心头的阴霾,随着这一场对话,彻底消散。
当天下午,林疏桐回到基金会办公室,正式接手“青年建筑师扶持基金”的筹备工作。
这不仅是一个慈善项目,更是她多年来坚持梦想的延续。
她坐在档案室的电脑前,调出过往项目的资料,准备从中梳理出第一批资助名单。
鼠标滑动间,一个标注为“未启用”的文件夹引起了她的注意。
她点开,页面加载缓慢,等了几秒后,一份熟悉的设计方案出现在眼前。
那是她三年前刚入职陆氏集团时提交的第一份城市更新提案,曾因被认为“理想主义、缺乏商业价值”而被驳回。
她早已遗忘它的存在,没想到竟然在这里出现。
她的心跳微微加快,手指停留在屏幕上,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那个夏天。
那时候的她,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却敢于挑战陈规,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而现在,她有机会让这份梦想重新启程。
但她不知道的是,这份提案背后,隐藏着一个连她都未曾预料到的秘密——
一个关于陆景行从未说出口的决定。
不过此刻,她只是轻轻合上文件夹,眼神里多了一份坚定。
他们的故事,还没有完。
而她的梦想,也才刚刚开始。
林疏桐坐在基金会办公室的档案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桌面上,光影斑驳。
她正在调取过往项目的资料,准备着手“青年建筑师扶持基金”的第一批资助名单。
屏幕上的光标缓缓滑动,她的目光落在一个标注为“未启用”的文件夹上。
这个标签太过熟悉,也太过久远了。
她迟疑了一瞬,还是点开了它。
页面加载缓慢,像是要唤醒一段尘封的记忆。
几秒后,一份设计稿出现在眼前——
是她三年前刚入职陆氏集团时提交的第一份城市更新提案。
那一刻,时间仿佛倒流回那个夏天。
那时候的她,穿着租来的西装,带着熬夜修改的图纸,站在会议室门口,心跳如擂鼓。
她记得自己是如何在一群西装革履、资历深厚的前辈面前陈述方案的,也记得当时会议室内一片沉默,最后只有一句评价:“理想主义,缺乏商业价值。”
她以为那份提案早已被销毁或遗忘,没想到它竟然被归档在这里,安静地等待着某一天被人重新打开。
林疏桐的手指轻轻滑过屏幕,心中泛起一丝波澜。
她没有多想,立即将这份文件扫描归档,并通过内部邮件发送给陆景行。
附言只有五个字:
“我想重启它。”
回复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已安排资源对接。】
简短、果断、毫无犹豫。
她嘴角微扬,眼中浮现出久违的光彩。
当天下午,陆氏集团总部召开了紧急董事会会议。
会场上气氛凝重,几位年长的老股东眉头紧锁,低声交谈。
他们对陆景行近期的一系列决策颇有微词,尤其当他提出要将集团旗下地产开发部门重组并交由林疏桐主导时,反对声浪几乎当场爆发。
“林小姐?一位建筑师?你让我们这些在商场打拼几十年的人听命于一个刚接手基金会的女人?”一位白发老者沉声质疑。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陆景行端坐在主位,神情淡然,目光却冷得能冻住空气。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他开口,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要做的不是建楼卖房,而是创造有温度的城市空间。林疏桐的设计理念与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你们担心风险,是因为不了解;但我不需要你们理解,只需要你们执行。”
话音落下,空气中仿佛凝结了一层寒意。
关键时刻,高律师起身,拿出一份厚厚的市场调研报告:“各位不妨先看看这个。这是关于全国一二线城市居住环境改善需求的数据分析。林小姐当年的提案虽然被否决,但如今看来,前瞻性极强。”
他翻开一页,指着关键数据:“过去三年,这类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平均回报率高达21.3%。如果我们继续墨守成规,只会被时代淘汰。”
老股东们低头翻阅,原本激动的情绪逐渐平息。
最终,无人再提出异议。
林疏桐开始着手组建新的设计团队。
她亲自参与每一轮面试,挑选标准不是名校背景或社会关系,而是才华、潜力和一颗愿意为城市带来改变的心。
她特别关注那些出身普通却有着不屈精神的年轻人。
一次内部会议上,她看着围坐在圆桌旁的新成员,语气坚定地说:
“我希望你们记住一件事——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而建楼,而是为了改变生活。建筑不仅仅是结构和空间,更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纽带。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栋楼、每一条街巷,都拥有属于它的故事和温度。”
这句话如同一粒种子,在年轻的设计师心中悄然萌芽。
她不再是那个只能默默提交提案的新人,而是一个可以引领方向、决定未来的建筑师。
她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夜幕降临,林疏桐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正准备离开基金会办公室时,私人律师走了进来,递给她一封信。
“刚刚收到的,匿名寄来的。”
她微微蹙眉,接过信封,上面没有署名,只写着一句话:
“有些真相,或许你并不想知道。”
她没拆开,只是随手放在桌上,心里却莫名升起一丝异样的感觉。
但她没有深究。
此刻的她,正沉浸在梦想一步步实现的喜悦中。
直到第二天早上,她在整理资料时无意间提起这封信,才注意到律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送信人还提到……关于你弟弟林子阳的康复记录,可能存在‘人为干预’的痕迹。”
林疏桐的动作顿住了。
她的脸色微微一变,随即迅速打开电脑,调取医院原始档案进行比对。
屏幕上跳转的数据,让她瞬间皱起了眉头。
一切都太顺利了,顺利得不像现实。
她开始怀疑,那段看似自然而然的痊愈过程,是否真的如此纯粹?
但她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也没有惊慌失措。
她只是默默地关掉文档,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我需要查一家医院的所有手术记录,从三年前到现在。”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应答声:“明白。”
窗外晨曦初照,新的一天刚刚开始。
而林疏桐的眼神,已经变得格外坚定。
林疏桐坐在电脑前,指尖在键盘上轻敲如风,屏幕上不断跳转的数据记录像是被她一双眼睛强行拉出真相的线头。
她的脸色越来越沉,眼神也越来越冷。
篡改痕迹极其隐蔽,若不是律师那句“人为干预”,她或许永远不会去深挖这看似完美的康复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