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苏念卿是被窗棂上的阳光晃醒的。
身侧的位置已经空了,只余些许残留的温度,空气中飘来淡淡的小米粥香,混着油条的焦脆气。
她披衣起身,刚走到外间就见陆霄凛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沈清婉正抱着陆承平在桌边喂辅食,陆承安则围着小椅子转圈,嘴里咿咿呀呀地喊着“爸爸”“妈妈”。
“醒了?”陆霄凛回头看她,眼底带着未散的笑意,“我煎了油条,快趁热吃。”
苏念卿走过去帮他把油条盛进盘子,指尖不经意触到他的手背,烫得她缩了缩手。
陆霄凛顺势握住她的手吹了吹:“小心烫。”
“多大的人了还毛手毛脚。”沈清婉笑着打趣,“赶紧吃饭,吃完了好去百货大楼。”
早饭桌上,陆承安非要自己用勺子喝粥,结果大半都洒在了围兜上,陆承平则安安静静地靠在沈清婉怀里,小口小口地吃着蒸蛋,偶尔抬眼看看打闹的哥哥,嘴角噙着浅浅的笑意。
“这俩孩子,真是一天一个样。”苏念卿给陆承安擦着嘴,心里软得像浸了蜜,“昨天还只会叫‘爸’‘妈’,今天就能跟着学舌了。”
陆霄凛喝着粥,忽然道:“等下我让警卫员开车送你们,买完东西直接回学校?”
“嗯,下午有节课。”苏念卿点头,“对了,布料多买些,我想给院里的孩子们也做两件新衣服,天冷了,福利院的孩子怕是缺衣少穿。”
“我让后勤给我把票都换成布票送过来。”陆霄凛放下碗筷,“别委屈了自己。”
到了百货大楼,沈清婉拉着苏念卿直奔布料区。
货架上的布匹五颜六色,有厚实的卡其布,也有柔软的棉绸,售货员正拿着尺子给顾客量布,算盘打得噼啪响。
“这块藏青色的卡其布不错,给霄凛做件中山装正合适。”沈清婉摸着布料,又指了指旁边的碎花棉绸,“这个给你做件连衣裙,开春穿正好。”
苏念卿笑着应下,又挑了几块亮堂的颜色:“这个黄色给安安做罩衣,耐脏;蓝色给平平,看着文静。”她顿了顿,拿起一块粉色的细棉布,“这个给念娣做件夹袄,衬得她气色好。”
正挑着,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喊:“苏医生?”
苏念卿回头,见是军区医院的护士长,手里抱着个孩子,正拿着块花布比对。
“王护士长,您也来买布?”苏念卿笑着打招呼。
“是啊,给我家丫头做件新棉袄。”王护士长指了指她手里的布,“苏医生眼光真好,这粉色看着就暖和。”她顿了顿,压低声音道,“我们院长昨天还在问,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来给我们上课呢。”
苏念卿笑着道:“等忙完这一段时间,我看看还见。”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苏念卿就继续去买她所需的东西,但是现在什么都还是需要票,想着该找谁帮忙。
“霄凛,我们手上的票据比较少,我看能不能找沈老或者我们学校的院长帮忙,到时候以单位名义购买。”
“行,那我们先买自己的东西。”陆霄凛带着苏念卿又逛了逛,买了一些护肤品,家里需要的东西。
两人又在国营饭店吃了饭,然后陆霄凛送她去学校上课。
车子稳稳停在医学院门口,苏念卿推门下车时,陆霄凛忽然拉住她的手:“放学后在门口等我,我来接你。”
“不用,我自己回去就行的。”苏念卿笑着摆了摆手,“你刚调去后勤,要忙的事情一定很多,别担心我。”
“再忙接我媳妇的时间还是有的。”陆霄凛挑眉,有些伤心,“媳妇,你就让我来接你,好不好。”
苏念卿怎么也没想到,陆霄凛竟然还有这一面,看着旁边越来越多的人,只能点头同意了。
走过来的学生看到苏念卿,都主动跟苏念卿打招呼:“苏教授,下午好。”
甚至于有些学生都开始,一边跟苏念卿走着,一边讨论课题,“苏教授,太喜欢听你讲课了,浅显易懂,还生动有趣。”
“喜欢就好,那你们加油,好好学,争取四年之后进一个好单位,为祖国医疗事业做贡献。”苏念卿很喜欢这群学生朝气蓬勃的样子。
时间总是过得最快的,苏念卿在京市医学院,一边教学,一边跟着沈老做研究。
大三的时候,从学生中选了几个一起做研究,先后又研发了很多药剂,也将某些药剂配方进行了改良,让它的效应发挥地更大。
转眼又是三年。
苏念卿在医学院的办公室里,写着教案,孩子满一岁后,她的工作几乎排满了,陆霄凛干脆从后勤部辞职,开始了经商之路。
陆霄凛的经商之路得益于,前期他们远大的目光,买了很多楼和房产,甚至于在改革开放的风还没刮过来时,在岭南买了几块地皮,所以发展得十分顺利。
但是不管多忙,陆霄凛都会将苏念卿和两个孩子放在首位,只要不出差,每天雷打不动地接送苏念卿上下班,两个孩子也是他一手包办,苏念卿只需要做她的研究就好。
两个孩子也慢慢长大,在孩子们一周岁抓周时,哥哥陆承安抓的是一把军刀,弟弟陆承平抓的是妈妈,都在笑说,这两个孩子一个是要承父业,一个是要紧跟妈妈的脚步。
孩子慢慢长大,变化就越发明显,陆承安对各种运动,格斗非常热衷,也很喜欢看爸爸之前留下来的军工类的书籍,而弟弟就喜欢跟在妈妈身后,甚至于妈妈带回来的药材,都能熟记于心,包括用途功效。
后面干脆他们俩一人带一个,直到孩子三岁要上幼稚园时,第一天,陆霄凛去接他们,孩子们一脸不开心,他们说,幼稚园里的小朋友说他们不合群,他们也不愿意在幼稚园待着,挺没意思的。
陆霄凛苏念卿两人是很明主的,坚持送了三天,孩子们一天比一天蔫吧,干脆退园,由他们在家请老师教,有时候他们自己上,孩子们确实各有各的天赋。
到孩子9岁时,两人觉得孩子还是需要在学校学习知识,跟两个孩子商量后,直接转战初中。
当时,校长不收,是后面陆霄凛找了关系,校长和各任课老师出题考试,两个孩子以9岁的年龄进入了初三,最后以优异成绩考上全省最好的高中,之后两个孩子都在各自领域有了很好的发展,这都是后话。
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在苏念卿五十岁那一年,苏念卿退居幕后,陆霄凛也找到了接班人,两人开始环球旅行,兑现当年的承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