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春意渐浓,但朝堂之上的气氛却因为前一天的朝会而变得微妙起来。沈清欢坐在椒房殿内,手中摩挲着一枚温润的玉佩,那正是她父亲留下的,与“守玉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遗物。
皇帝萧衍在看到沈清欢呈递的关于李循和张怀恩的“真实心声”记录后,虽然震惊于沈清欢的“能力”,但多年的帝王之术让他很快冷静下来。他深知,权谋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的算计。而沈清欢所提供的这些“心声”,精准地指向了前朝那些依附于前太子党羽和可能与“异界”有所勾结的势力。
“李循,张怀恩……”萧衍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手中把玩着一枚印玺,那冰冷的触感,让他更加警醒。他回想起李循那句“货物还在源源不断地运来”,以及张怀恩那句“特殊武器”和“大人降临”,这些信息如同毒蛇一般,缠绕在他的心头。
他知道,自己必须迅速行动。
第二天上朝,皇帝萧衍一改往日温和的风格,态度变得凌厉而果断。他并未直接点破李循和张怀恩的罪名,而是以“边境天灾”、“国库空虚”为由,宣布了一系列新政。
“户部尚书李循!”萧衍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知边境灾情严重,国库确实吃紧。但朕怀疑,其中或有隐情。即日起,命你暂代太子监国之职,负责全国灾情赈抚,严查各州县赈灾粮草用度,如有贪墨者,严惩不贷!”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李循,这位以“忠诚”着称的尚书,被“暂代太子监国之职”?这本是极高的荣誉,但此刻,却带着一股股寒意。他能从皇帝的眼神中,看到一丝审视,却也捕捉不到皇帝心中的真实想法。他心声暗惊:“暂代监国?陛下这是什么意思?莫非……她已经有所察觉?”
而他身后,那些与他利益相关的官员,也纷纷露出不安的神色。
“兵部尚书张怀恩!”萧衍的目光继续扫向张怀恩,“边境战事虽有小捷,但北狄势力不容小觑。朕决定,调集北方边境守军精锐,准备反击。命你即刻调拨一批‘特殊物资’,支援前线,务必一举击溃北狄!”
张怀恩听到“特殊物资”四个字,浑身一震,他明白,皇帝这是在暗示他,要他拿出那些“异界”的东西。但他此刻身处朝堂,众目睽睽之下,无法推脱,只能硬着头皮应下。
“臣遵旨!”张怀恩拱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知道,皇帝这等于是在逼他亮出底牌,而一旦拿出那些东西,就等于彻底暴露了他的“异界”联系。
沈清欢坐在皇后之位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她捕捉到了李循眼中那一闪而过的惊慌,以及张怀恩那近乎绝望的眼神。她知道,皇帝这一招“以退为进”,恰好打在了他们的七寸之上。
“好一个萧衍……”沈清欢心中暗叹,她知道,皇帝在用他的方式,回应着自己。他并非不信她,而是需要时间,需要借由这些“罪名”,来引出那些隐藏更深的敌人。
紧接着,沈清欢看向一旁,提出自己的建议:“陛下,臣妾以为,边境天灾并非全由天意,北方异族近期在‘神山’附近的异动,也与此有所关联。臣妾曾在一本古籍中看到,有些异族会通过某些‘祭祀’活动,来祈求‘异界’的力量,以扭转战局。臣妾以为,我们不仅要安抚边民,筹集粮草,更要探明‘神山’附近的虚实,切断北方异族与‘异界’的联系。”
沈清欢的这番话,看似是为边境战事提出建议,实则是在为自己接下来的行动,以及“神山”和“异界”的真相,做铺垫。她知道,皇帝需要一个理由,去相信“异界”的存在,去理解沈太傅的日记,以及玉镯的秘密。
萧衍听着沈清欢的建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知道,沈清欢的“直觉”和“洞察力”远非常人能及,而且,她提供的那些“心声”情报,已经让他对“异界”的存在,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清欢的建议,甚是。”萧衍看向沈清欢,目光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朕以为,边境的战事,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对抗,更可能是……某种古老力量的碰撞。朕愿听取你的意见,清欢。从今日起,关于边境的重大决策,以及‘神山’和‘异界’的探究,朕都愿与你一同商议。”
沈清欢心中一暖,她知道,这是皇帝对她的信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她不再仅仅是后宫的皇后,更是他并肩作战的战友。
“臣妾谢陛下信任。”沈清欢微微躬身,心中充满感激。她知道,她和萧衍,将要一起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份共同的信任,将是他们最强大的武器。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御书房,映照在沈清欢和萧衍身上,形成一道温暖的光晕。
萧衍看着沈清欢,眼中充满了由衷的欣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他突然开口,心声直接在沈清欢的脑海中回响:
“清欢,你是朕的‘明镜’,有了你,朕才能看清那些隐藏的蛇蝎!那些朝堂之上的蝇营狗苟,那些边境的诡谲阴谋,仿佛在你面前无所遁形。朕……欠你的,太多了。”
沈清欢也回以一个温暖的微笑,她能感受到萧衍的真诚。她回应道(也只在两人之间传递的心声):
“陛下,臣妾也是。有了您,我才有了依靠,有了保护这片江山的力量。我们是夫妻,更是‘守护者’,要一起面对前方的风雨。”
这一刻,帝后的心,前所未有地贴近。他们之间的信任,不再只是君臣之礼,而是真正地心灵相通,共同承担起守护大梁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