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燕京,骄阳似火。位于天坛东门的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篮球馆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华夏男篮的队员们正在进行着紧张的集训,备战即将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22届亚洲男篮锦标赛。
训练馆门口,一辆黑色的商务车缓缓停下。车门打开,一个身穿休闲运动装、身材挺拔的年轻人走了下来。他戴着一顶鸭舌帽,脸上架着一副墨镜,但那独有的气质,还是让门口等待已久的记者们瞬间认了出来。
“是苏哲!苏哲到了!”
“快快快!摄像机对准!”
闪光灯瞬间亮成一片,快门声此起彼伏。苏哲,这位在NbA掀起风暴的超级新星,终于在万众瞩目之下,踏上了国家队的集训场地。
篮协副主席胡加时和男篮领队匡鲁彬早已等候在门口,看到苏哲,立刻满脸笑容地迎了上去。
“苏哲,欢迎回家!一路辛苦了!”胡加时用力地握着苏哲的手。
“胡主席,匡指导,你们好。”苏哲摘下墨镜,露出一张略带风尘仆仆但依旧帅气的脸庞,谦逊地和两位领导握手。
简单的寒暄后,苏哲被直接带进了训练馆。
“吱呀——”
篮球馆厚重的大门被推开,一股混合着汗水、橡胶和激情的熟悉气息扑面而来。馆内,训练正在进行,篮球撞击地板的砰砰声、球员们的呐喊声、教练的哨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激昂的交响乐。
所有人的动作,随着大门的开启,不约而同地停滞了一瞬。几十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门口。
站在场地中央的,是一个格外高大的身影。他看到苏哲,脸上露出了标志性的憨厚笑容,主动走了过来,伸出了巨掌。
“苏哲,等你很久了。”
大姚的声音,洪亮而真诚。
“姚哥!”苏哲快步上前,用力地握住了那只手。
两只手,一只属于NbA的第一中锋,一只属于NbA的最佳新秀阵容成员,在这一刻,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一幕,仿佛具有一种历史性的象征意义。它标志着华夏篮球最强的内与外,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会师。
周围的队员们也都围了上来。
“可以啊小子,在NbA打得不错嘛!”脸上带着一丝痞帅笑容的,是广东宏远队的锋线核心朱芳逾。
“欢迎欢迎,以后外线就靠你了!”控球后卫刘炜也笑着拍了拍苏哲的肩膀,他是大姚在上海队的老搭档。
还有年轻的阿联,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一丝不服输的战意;老将李南,稳重地点了点头;投手王仕朋,则友好地笑了笑。
主教练,来自立陶宛的欧洲凯撒尤纳斯·卡兹劳斯卡斯,也走了过来。他用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苏哲,表情严肃,不苟言笑。
“欢迎归队,苏。”尤纳斯用简单的英语说道,“我看过你所有NbA的比赛,打得不错。但在这里,一切从零开始。你必须证明你配得上你的位置。”
“我会的,教练。”苏哲不卑不亢地回答。他知道,这是欧洲教练的风格,严谨、严格,一切凭实力说话。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苏哲换上了印有自己名字和12号的红色训练服,立刻投入到了训练中。
尤纳斯没有给他任何适应的时间,直接将他分到了主力一组,与大姚、刘炜、朱芳逾、李南搭档。
分组对抗一开始,苏哲就感受到了不同。
首先是战术体系。尤纳斯强调的是欧洲篮球的整体性和纪律性,大量的无球跑动、掩护和传切,与NbA那种更依赖球星个人能力的打法截然不同。
其次是队友。刘炜的传球很稳健,但节奏和苏哲在小牛队的搭档史蒂夫·纳什完全不同。朱芳逾和李南都是出色的射手,但需要苏哲为他们创造出投篮空间。
而最大的不同,来自于内线。
当苏哲第一次持球突破,吸引包夹后,习惯性地想找一个空切的内线或者底角的射手时,他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怪物。
大姚,如同一座山,稳稳地矗立在禁区。他不需要花哨的跑位,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要球动作,就能吸引对方两到三名球员的防守注意力。
“球!”大姚沉声喊道。
苏哲心领神会,手腕一抖,篮球像一枚精确制导的炮弹,从防守球员的腋下穿过,精准地塞到了大姚的手中。
大姚接球,连贯地做出一个转身,无视对方中锋的拉拽,轻松地将球放进篮筐。
“好球!”场边的匡鲁彬忍不住喝彩。
仅仅这一个回合,苏哲就明白了。在国家队打球,和他之前所有的经历都不同。在这里,他拥有了一个终极的内线武器。他不再需要像在小牛队那样,一次次地杀入禁区搏命,或者在外线疯狂发炮。
他需要做的,是成为连接这座移动长城与外线炮台群的枢纽。
接下来的训练中,苏哲迅速调整着自己的打法。他减少了个人持球强攻的比例,更多地利用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变化来撕扯对方的防线,然后寻找与姚明的配合机会。
高位挡拆后,大姚顺下,苏哲击地传球,助攻大姚暴扣。
低位包夹大姚时,苏哲在外线接应,或自己出手,或突分给另一侧的朱芳逾、王仕朋。
快攻反击中,苏哲一马当先,大姚则坐镇后场,精准地送出长传。
苏姚组合的化学反应,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飞速提升。
大姚也惊奇地发现,苏哲的篮球智商远超他的想象。他总能用最合理的方式处理球,传球的时机和力道都恰到好处,让人接得非常舒服。而且,苏哲的防守能力,尤其是对外线持球人的压迫,是这支国家队最稀缺的资源。
一堂训练课下来,苏哲虽然满身大汗,但眼神却越来越亮。
训练结束后,大姚主动找到了苏哲,递给他一瓶水。
“感觉怎么样?还适应吗?”大姚笑着问。
“非常棒,姚哥。”苏哲由衷地说道,“和你一起打球,太轻松了。”
“哈哈,和你一起打球,我也很轻松。”大姚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前在外面,都是我给后卫做球,现在终于有个能给我舒舒服服喂球的了。对了,尤纳斯教练很严格,你别往心里去,他是为了球队好。”
“我明白,姚哥。”
两人并肩坐在场边,聊着NbA的趣事,聊着对欧洲篮球的看法,聊着对即将到来的亚锦赛的期待。一个是华夏篮球的旗帜,一个是华夏篮球的未来,在这一刻,他们的身影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这一幕,被场边的记者敏锐地捕捉了下来。当晚,cctV5的《体育新闻》就播出了苏哲参加国家队集训的画面,尤其是他和大姚握手以及并肩而坐的镜头,被反复播放。
“苏姚组合正式起航,华夏男篮最强时代或将来临!”——新浪体育用这样的标题,表达了全国球迷的心声。
燕京的夜,因为这两个并肩作战的身影,而变得格外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