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佐祯昭少将接到了丁一发来的情报,丁一建议及时抓捕中统三把手章冲,能更好的了解中统的全民情况。
影佐祯昭少将考虑的却是如何在其中赚取米国人的利益,将此次事件与米国人挂钩,能否缓解倭米两国越来越紧张的经贸关系。
要不说还是影佐祯昭少将高瞻远瞩呢!他内心中瞧不上中统的三瓜两枣,如果是军统还可以考虑,这与米国人带来的利益相比,不值一提。
“这些支那人的小心思,实在是不堪大用啊!”影佐祯昭少将感叹道。
影佐祯昭少将给金陵驻华司令部发报汇报方案,这一定要坐实自己的功绩,为自己晋升中将积累军功。
西尾寿造自然不会过多关注这些工作,很快同意了影佐祯昭的方案,影佐祯昭很快与倭寇金陵宪兵司令部和丁一取得联系,安排了相关方案,一张大网已经张开了。
丁一的建议是立即实施抓捕,以避免夜长梦多。而影佐祯昭想将米国人拖入案件中,因此主张寻找机会再下手。
此时留在金陵的外国人社区以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传教士和商人为主,主要宗教场所包括圣保罗堂、石鼓路天主堂等。
圣保罗堂始建于1913年,1923年扩建完成,由米国传教士季盟济主导,金陵大学建筑工程师齐兆昌监造?。其
建设资金部分来自一位米国信徒为纪念一战中牺牲的儿子所捐款项,旨在祈祷和平?。
此时的教堂已经被倭寇接管,用于教堂活动需要申请,安藏活动需要出城,也需要倭寇同意。
?教堂为哥特式外观融合华夏传统构架的设计,墙体采用金陵旧城墙砖磨光砌筑,内部设有白石经文碑刻?。钟楼高18米,钟声宏亮?。
?三十多欧米人士、华人等,参加了杰夫·戴维斯追思仪式。
金陵圣保罗堂位于金陵市秦淮区太平南路396号,与中华门同属秦淮区,直线距离约1.5公里,步行约20分钟。
?送葬队伍步行来到中华门口,遇到丁一带队伍阻拦,要求检查送葬队伍。
送葬队伍无奈的接受了,城门处宪兵的检查。一无所获的丁一,提出开棺验尸,遭到了送行人员的拒绝。
基督教文化中,尸体入棺后通常被视为灵魂已进入彼岸世界,二次开棺被认为干扰亡灵的安息。
尤其在中世纪至近代,这种观念与“末日审判”的信仰密切相关,开棺行为被视为对神圣秩序的破坏?。
这种不尊重宗教的强盗行为,受到送葬队伍的抵制,但是倭寇宪兵和丁一更加确定棺椁存在问题。
米国大使馆留守的二等秘书兰迪·考斯柯,只能敢赶来协调,但倭伪态度强硬。
这时候的米国大使馆二等秘书,在强权面前,只能同意开棺验尸。
随行乔装打扮的两名章冲护卫,几次想出手 但看着城头工事里的重机枪,也只能忍耐。
早就在城外,以丧葬工身份掩护,前来接应的胡锦之几人,各个紧张不一已。
但验尸结果很平静,棺椁里确实是安详的杰夫·戴维斯。
一脸不可思议的丁一等人,只能放行这些人前往目的埋葬。
回去后,二等秘书兰迪·考斯柯立即向大使先生通报了事件情况,随行的欧米记者将此事件,通报给了欧米媒体。
多余欧米人来讲,看不惯倭寇的野蛮行径,但是不牵扯本国利益,就可以睁一只之眼闭一只眼。
这次倭伪的蛮横行为,针对的是宗教,是侵犯的教义,自然引来欧米主流媒体的大量报道,很多媒体也借机宣传倭寇的各种暴行,包括去年的金陵大屠杀。
金陵大屠杀因为宋志的努力,倭寇杀戮人数只有10余万人,但这也是史无前例的血腥暴行。
本来对东方不太关注,注意力都在欧洲战场变化上的欧米各国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就连倭寇的盟友普鲁士和意太利,也严重关切此事件。
孤立主义盛行的米国大佬们,心理对倭寇骂个狗血喷头,本想悄悄的发点战争财,大葱蘸酱两头吃,这下倭寇触及了米国的底线。
无论是倭寇内阁如何应对欧米各国的抗议,米国如何减少倭寇进口废铁和石油的配额,还是安抚盟友们的不满,或者影佐祯昭对金陵宪兵和丁一的训斥,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
首先随着事件的发酵,华夏在欧米国家取得了更多的同情,米国国会很快批复了5000万美元的低息贷款。
其次欧米各国华侨捐助的抗战钱款和物资,陆续到位,并允许华夏马莎莎采购军事装备到位。
再者,很多欧米教友纷纷捐款,并支持海外华人和志愿者前来华夏参与抗战。
还比如因多日的阻断金陵内外交通,因官方的目标转移,放松了警戒,允许华人到城外购买粮食、柴草等过年物资。
甚至为了营造王伪政权回归的“繁荣和平”假象,还在一些区域发放了一些粮食、糖果,并拍照宣传,以扭转不利的国际形象。
而此时的中统三把手章冲,浑身衣衫褴褛的,已经来到了胡锦之隐藏的另一个小山村。
宋志、高易,或者藤原长佑,安排的计划就是李代桃僵、暗渡陈仓。
我们的主人公,明面上安排了杰夫·戴维斯的葬礼,实际上只是花了一些钱财,将本就举办小型私人追思仪式,变成了多人参加的正式追思仪式。
其他方面宋志都是顺势而为。而章冲的出城,早在宋志进城之前,就安排了渠道。这个渠道就是走私渠道。
无论战争与否,无论管制多么严格,只要有利益,就有无数的冒险者去走私。
马克思的《资本论》就论述了利润阈值与违法程度的关系。
50%利润:资本开始冒险行为?
100%利润:敢于违反法律?
300%利润:践踏一切法律底线?
核心观点:资本的本质是\"不惜一切手段的逐利\",当利润超过风险成本时,法律和道德约束会被系统性突破?。
宋志深以为然,就照此办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