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没有像传统西餐那样先品尝牛排,而是用刀子熟练地将那金黄酥脆的惠灵顿牛排横向切开,露出内部粉嫩的牛排、深色的蘑菇泥和薄薄的火腿层。
然后,他将切下的牛排部分,仔细地切成粗细均匀的肉条。
接着,在船长和侍应生有些呆滞的目光中,路明非将那些切好的、价值不菲的惠灵顿牛排条,一条一条,整齐地铺在了那碗白米饭上。
酥皮的碎屑、蘑菇泥的零星,以及牛排渗出的诱人肉汁,一同滴落在雪白的米粒上。
最后,他拿起那盘色彩缤纷的蔬菜沙拉,干脆利落地直接扣在了铺满牛排的米饭上。
一份极其“路明非”风格的、融合了顶级西餐与东方主食的“惠灵顿牛排盖饭”,就这样完成了。
路明非放下刀叉,拿起勺子,直接扒拉起这碗内容极其丰富的盖饭,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动作谈不上粗鲁,却充满了某种不容置疑的、我行我素的随意感。
对他而言,食物的本质是充饥和享受,至于形式和礼仪,那是次要的,尤其是在刚刚经历了一场高强度战斗之后。
罗纳德·唐看着路明非的“创作”,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也有样学样,把自己那份惠灵顿牛排如法炮制,盖在了米饭上,拌着沙拉,吃得津津有味。
“不错不错!这吃法够劲儿!比那些繁文缛节痛快多了!”
与甲板上这两位“大神”大快朵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游轮内部游客区的死寂与惊魂未定。
大部分旅客依旧蜷缩在座位上,或相互依偎,脸上残留着恐惧。
之前的战斗场景,那白光,那咆哮,那巨兽,那悬空的身影,都太过冲击他们的世界观。
那个拥有着“先知”般直觉的小男孩,轻轻拉了拉身边父亲的衣角,仰起苍白的小脸,小声地问:“爸爸……刚刚那个人……是龙吗?”
他的父亲,一位看起来颇为沉稳的中年学者,此刻也是面色凝重,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思考了许久,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和远处尚未完全散尽的能量余晖,最终缓缓地摇了摇头,声音低沉而肯定:“不,他不像是龙……”
他顿了顿,仿佛在寻找合适的词语,最终轻声道:“他更像是一位……神。”
一位执掌风暴、生命与毁灭的,行走于人间的神只。
“北极星号”在全速航行下,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北极圈内一个依托于大型天然不冻港建立的、人类文明在此地最前沿的堡垒,北极联合科考站补给港口。
轮船靠岸,沉重的舷梯放下。
路明非和罗纳德·唐率先走下轮船,真正意义上踏足了这片被冰雪覆盖的极地世界。
瞬间,一股远比海上更加凛冽、更加干燥、仿佛能冻结灵魂的寒意扑面而来。
放眼望去,是一片无边无际的、令人心生渺小之感的纯白。
巨大的冰盖延伸至视线的尽头,与铅灰色的天空在遥远的地平线融为一体。
奇形怪状、宛如蓝水晶雕琢而成的冰山,如同沉默的巨兽,散落在冰原和近海区域。
狂风卷起地表的雪沫,在空中形成一片片朦胧的雪雾,发出永无止境般的呼啸。
空气稀薄而冰冷,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刺骨的凉意,仿佛有细小的冰晶直接吸入肺中。
这里是生命的禁区,是自然的绝对领域,充满了原始、荒凉而又壮丽的美。
而在这片冰天雪地中,早已有一支车队在等候。
并非普通的车辆,而是一辆辆经过特殊改装、轮胎巨大、底盘极高、可以在深厚积雪和冰面上自如滑行的极地全地形车。
它们如同雪地中的甲虫,安静地停泊在码头旁,车身覆盖着厚厚的防寒涂层。
没有过多的寒暄,路明非和罗纳德·唐被沉默的工作人员请上了其中一辆车。
车队随即启动,引擎发出低沉的咆哮,碾过坚实的雪面,朝着远处那片在冰雪中若隐若现的、由多栋建筑组成的科考站集群驶去。
科考站的规模比想象中更大,俨然一座小型城镇。
各种功能的建筑被漆成醒目的颜色,以抵御极夜带来的压抑。
巨大的卫星天线、风力发电机组、以及覆盖着厚厚冰雪的管道网络,构成了这里独特的地貌。
内部温暖如春,与外面的酷寒完全是两个世界。
穿着厚重防寒服的研究人员行色匆匆,各种仪器设备发出低沉的运行声,充满了科研前哨基地特有的忙碌氛围。
路明非和罗纳德·唐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在科考站的主生活区随意逛了一会儿。
这里设施齐全,有餐厅、图书馆、健身房甚至一个小型的酒吧,试图为长期驻扎于此的人们提供一些精神慰藉。
但两人显然对此兴趣不大。
路明非直接找到了科考站的负责人,一位戴着厚厚眼镜、气质严谨的中年学者。
他没有多费唇舌,直接掏出了由卡塞尔学院执行部颁发的、印着特殊徽记和加密信息的专员身份证明。
罗纳德·唐也懒洋洋地掏出了自己的那份。
那位负责人接过证件,只是看了一眼,瞳孔便微微一缩,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更加恭敬,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他显然认得这个标志,也明白持有这种证件的人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