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刚蒙蒙亮,林芸便已起身梳妆。
今日是黛玉和弘暾进宫谢恩的日子,她心中既期待又感慨。
两年未见黛玉,昨日她本想去观礼,皇上却笑道:“让他们小夫妻先乐呵乐呵,明日再见也不迟。”林芸只得作罢,但心中早已按捺不住。
宫女们轻手轻脚地为她梳妆。
林芸今日特意选了一身淡金色的常服,发髻挽得端庄却不失柔和,点缀着几枚珍珠簪子,显得温婉大气。
她对着铜镜端详片刻,又吩咐道:“去将库房里的那对玉如意取来,再备些上好的锦缎和首饰,今日要赏给新人。”
雍正今日没有上早朝,他知道芸儿重视黛玉这个干女儿,所以陪着她在坤宁宫等待新人拜见。
他走进内殿,见她如此郑重,不由笑道:“皇后这般用心,倒像是嫁女儿一般。”
林芸回眸一笑:“黛玉虽不是我亲生,却胜似亲生。她八岁起便养在我身边,如今终于成了皇家媳妇,我怎能不欢喜?”
雍正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柔和:“朕明白。”
他顿了顿,又道,“今日弘曜和昭华也会过来,他们兄妹许久未见,正好聚一聚。”
---
辰时刚过,宫门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怡亲王世子携世子妃到——”
林芸立刻坐直了身子,目光望向殿门。
片刻后,弘暾与黛玉并肩而入。
弘暾身着亲王世子朝服,英挺俊朗;黛玉则穿着一袭正红色礼服,头戴珠冠,步履轻盈如柳。两人行至殿中,齐齐跪下,恭敬行礼:“臣(臣媳)参见皇阿玛、皇额娘,恭请圣安。”
林芸看着黛玉低垂的眉眼,心中一阵酸楚。
她轻声道:“快起来吧。”
雍正也颔首道:“免礼。”
待二人起身,林芸细细打量着黛玉。
两年未见,她出落得愈发标致,眉目如画,气质出尘,只是眼角还带着一丝新婚的羞涩。
林芸忍不住招手:“玉儿,过来让额娘瞧瞧。”
黛玉缓步上前,在林芸面前盈盈一拜。
林芸握住她的手,小声问道:“昨日可还顺利?”
黛玉脸颊微红,低声道:“一切顺利,劳额娘挂念。”
林芸拍了拍她的手,笑道:“好孩子,往后就是一家人了。”
雍正轻咳一声,示意太监呈上赏赐。
一对白玉如意、两匹云锦、一套赤金头面,还有一匣子南海珍珠,件件皆是珍品。
弘暾与黛玉再次谢恩,林芸又特意将一枚翡翠镯子戴在黛玉腕上,温声道:“这是额娘的心意,愿你与弘暾百年好合。”
黛玉眼眶微红,郑重应下。
---
此时,殿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弘曜和昭华一前一后跑进来,后面跟着两个弟弟弘曦和弘晟。
见到弘暾和黛玉,昭华惊喜地喊道:“暾哥哥!玉姐姐!”
弘曜虽已十三岁,性子沉稳许多,但见到兄嫂也忍不住露出笑意:“二哥,二嫂。”
弘暾笑着摸了摸昭华的头:“又长高了。”
黛玉则从袖中取出几个绣囊,递给他们:“这是给你们的小礼物。”
昭华迫不及待地打开,见是一枚精致的香囊,绣着栩栩如生的蝴蝶,里面装着沉香木雕刻的小玩偶,顿时爱不释手。
弘曜也郑重道谢,眼中满是欢喜。
林芸看着几个孩子其乐融融,心中欣慰不已。
她转头对雍正道:“皇上,您看他们兄妹感情多好。”
雍正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深意:“是啊,家和万事兴。”
坤宁宫一片温馨祥和。
贾府内却是一片沉寂。
宝玉自参加完黛玉的婚礼后,整个人如同被抽了魂一般,整日呆坐在房内,连爱看的诗都不读了。
宝钗端着一碗莲子羹走进来,轻声道:“二爷,用些羹汤吧。”
宝玉恍若未闻,目光空洞地望着窗外。
宝钗咬了咬唇,低声道:“我……我怕是有了身孕。”
宝玉这才回过神来,却只是淡淡“嗯”了一声,再无他话。
宝钗心中一凉,默默退了出去。
薛姨妈得知女儿受冷落,又惊又怒,宝玉想不明不白的让自家女儿吃下这个哑巴亏,却是不能够。
于是她径直去找王夫人:“宝丫头都有了身子,婚事再拖不得!”
王夫人闻言大喜,连忙去禀告贾母。
贾母近日因黛玉出嫁之事心力交瘁,闻言只是叹息:“随你们去吧,我老了,管不动了。”
她现在只想着元春的婚事,元春已经二十七岁了,再不张罗,真要孤独终老了,叫她这个老婆子怎能安心闭眼。
王夫人得了默许,当即与薛姨妈商议婚事,定在下月初八过门。
---
坤宁宫内,林芸正与雍正闲谈。
“黛玉的婚事总算办妥了,接下来该操心弘曜了。”
林芸翻看着名册,上面列满了八旗贵女的姓名家世。
雍正却忽然道:“立太子的事,朕想定了。”
林芸手上一顿,抬眸看他。
雍正目光坚定:“弘时荒唐,弘昼平庸,弘曜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不如趁此机会,昭告天下。”
林芸沉吟片刻,轻声道:“一切都听皇上的。”
她感觉自己的身体不似以往,灵泉水的功效貌似在慢慢消失,若只是灵泉水的功效消失,也就罢了,她怕出现其他意外。
皇上比她大了二十来岁,她没有了灵泉水,万一皇上走在她前面……
弘曜成为太子,甚至真正掌握大清,她才能真正高枕无忧。
否则在这大清,没有根基的女子,她和四个孩子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