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定元年(1161年)冬天,辽阳城里的完颜雍正对着一堆奏折发愁。外面传来消息,海陵王完颜亮在前线被杀,金军将士纷纷倒戈来投奔他。这个被完颜亮逼得差点自杀的宗室亲王,一夜之间成了金朝的新主人。他看着案头完颜亮留下的烂摊子——国库空空,百姓逃亡,南方跟南宋打个没完,北方蒙古部落蠢蠢欲动——叹了口气:\"这皇帝,真不是人干的。\"
完颜雍刚登基时,满朝文武都是提心吊胆的。毕竟前两任皇帝(金熙宗、海陵王)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儿,谁知道这位新皇帝会不会也是个暴君?可完颜雍一上来就干了件让人意外的事:释放所有被海陵王关押的囚犯,给被冤杀的宗室平反,连海陵王的亲信,只要没手上沾血,都留着用。
有个叫张浩的大臣,是海陵王迁都中都的总设计师,按理说该被清算。完颜雍却把他叫来,说:\"你建的中都挺好,接着干,帮我修修宫殿。\"张浩感动得老泪纵横,后来成了金世宗的得力助手。
更绝的是对待百姓。完颜雍下了道圣旨:\"凡是被海陵王强征去打仗的士兵,回家种地,官府给种子;逃亡的百姓回来,免除三年赋税。\"这道圣旨一下,逃亡的人跟潮水似的回来了,不到一年,田野里又有了人烟。有个老农牵着牛回村时,对着中都的方向磕头:\"这才是好皇帝啊!\"
海陵王南征时,金朝跟南宋打得正凶。完颜雍上台后,南宋那边也出了个厉害角色——宋孝宗,一心想收复失地,派张浚带着十万大军北伐,史称\"隆兴北伐\"。这下完颜雍犯难了:打吧,国库没钱;不打吧,面子上过不去。
他想了个招:派使者去南宋谈判,先说软话:\"海陵王是个暴君,我们把他杀了,现在想跟你们好好过日子。\"可宋孝宗不答应,非要金朝归还河南失地。两边谈不拢,接着打。结果南宋的北伐军被金军揍得大败,连老将李显忠都差点被俘。
这时候完颜雍反而主动叫停:\"行了,别打了。告诉南宋,我们可以称'叔侄之国'(金朝是叔,南宋是侄),岁币减点,地界就按现在的来。\"宋孝宗虽然不甘心,但实在打不过,只能答应,这就是\"隆兴和议\"。
有人骂完颜雍没骨气,他却说:\"打仗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打不赢还硬打,那是傻蛋。\"这事儿透着一股子务实——金朝虽然赢了,但再打下去也是两败俱伤,不如见好就收。
金朝到这时候,已经入关几十年了,女真贵族们慢慢染上了汉族的毛病:爱喝酒、好享乐,连骑马射箭都快忘了。完颜雍一看急了,下了道命令:\"女真子弟必须学骑射,不准穿汉服,不准说汉话!\"他自己带头穿女真传统的皮袍,在宫里开射箭比赛,谁射得差就罚谁。
可他又不傻,知道光靠骑马射箭治不了国。他重用汉族儒生,恢复科举(海陵王时期也搞过,但没坚持),还把《论语》《孟子》翻译成女真文,让女真子弟学习。有个叫徒单镒的女真贵族,因为精通儒家经典,被完颜雍破格提拔成宰相,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就有点矛盾了:一边怕被汉化了丢了本民族的根,一边又不得不靠汉文化来治国。完颜雍的办法是\"两手抓\":在制度上用汉人的,在习俗上保女真的。他说:\"学汉人治国,像学他们穿宽袍大袖那样干活不方便;守着女真旧俗不变,又像光膀子种地——得找个平衡。\"
海陵王时期,官场乌烟瘴气,送礼受贿成了家常便饭。完颜雍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查贪腐。他规定:\"官员受贿一匹布,就打一百大板,受贿十两银子,直接处死。\"
有个叫李石的外戚(完颜雍的舅舅),仗着身份收了人家几匹绸缎,被人告到朝廷。完颜雍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李石骂了个狗血淋头,还罚他俸禄三年。吓得其他官员再也不敢伸手了。
他还发明了个\"考察官\"制度:每年派使者到各地,查官员的政绩,好的升官,差的降职。有个叫梁肃的使者,到河北查访,回来后弹劾了二十多个贪官,推荐了三十多个清官。完颜雍高兴地说:\"就该这样,让好官有活路,坏官没出路。\"
经过十几年的折腾,金朝居然慢慢缓过来了。史书上记载,大定年间(1161-1189)\"仓廪有余,民物殷富\",意思是粮仓堆不下,老百姓家里有吃有穿。有一年山东闹旱灾,完颜雍从山西调了五十万石粮食救济,还派医生去给灾民看病。这在以前的少数民族王朝里,简直是破天荒。
老百姓私下里叫他\"小尧舜\"——尧舜是上古贤君,这称呼可太抬举他了。完颜雍听说后,反而跟大臣们说:\"别叫我小尧舜,我还差得远呢。只要老百姓能吃饱穿暖,我就满足了。\"
他自己也确实节俭。皇宫里的家具坏了,修修补补接着用;吃饭就几样家常菜,不准宫里人穿绫罗绸缎。有个大臣拍马屁,说要给他修座豪华宫殿,被他劈头盖脸骂了一顿:\"老百姓还有没房子住的,我修宫殿给谁看?\"
完颜雍在位二十九年,活到六十七岁,算是长寿皇帝了。可他也有烦心事——选继承人。他的太子完颜允恭死得早,只能立太孙完颜璟(后来的金章宗)。但这孩子从小在汉人老师身边长大,满脑子汉文化,骑马射箭一窍不通。
完颜雍急得不行,亲自教完颜璟打猎,指着猎物说:\"我们女真人靠这个起家,你可不能忘了本!\"又把他带到祖宗陵前,说:\"我死了以后,你得守住这份家业,别学海陵王瞎折腾。\"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正月,完颜雍在中都的福安殿去世。临终前,他拉着完颜璟的手说:\"记住,别轻易打仗,别折腾百姓,别宠信小人。\"说完就咽了气。
大臣们给完颜雍上庙号\"世宗\",意思是\"世代祭祀的贤君\"。《金史》里说他\"躬节俭,崇孝悌,信赏罚,重农桑\",这些评价倒是没掺水。
金世宗的\"小尧舜之治\",看着光鲜,其实藏着隐患。他一边推行汉化,一边又硬要保留女真旧俗,结果两边都不讨好——汉族士大夫觉得他不够开放,女真贵族觉得他太迁就汉人。
更要命的是蒙古部落。完颜雍忙着整顿内部时,蒙古草原上的部落正在悄悄崛起,时不时南下骚扰金朝边境。完颜雍虽然派兵去打了几次,却没当回事,觉得就是些小打小闹。他没想到,这些\"小打小闹\",几十年后会变成摧毁金朝的洪水猛兽。
还有土地问题。随着女真贵族汉化,他们开始疯狂兼并土地,把老百姓的田抢过来当牧场。完颜雍虽然下令禁止,可执行不力,最后不了了之。到他晚年时,山东、河北已经有农民开始起义了,只是规模不大,没引起足够重视。
盛世是把双刃剑金世宗统治的大定年间,确实是金朝的黄金时代。他用务实和宽容,把海陵王留下的烂摊子变成了\"小康社会\",这本事不服不行。但历史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总在盛世里埋下危机的种子。
完颜雍以为自己给孙子留下了个铁桶江山,却不知他推崇的汉化,会让女真族失去尚武精神;他没解决的土地问题,会让百姓离心离德;他轻视的蒙古部落,会成为金朝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