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议政殿内,青铜烛台将众人身影映得忽明忽暗。嬴政抚过案上赵国新制的户籍简牍,目光扫过阶下群臣:“赵国初定,百废待兴。诸位有何良策?”
蒙恬率先出列,甲胄在烛光下泛着冷光:“末将以为,当以军威震慑。赵人素来剽悍,需派三万秦军常驻邯郸,方能保边境无虞。”
“将军此言差矣。”韩非轻叩玉笏,紫袍随动作微动,“赵人尚武,以暴制暴恐适得其反。昔年吴起治楚,首重律法。臣建议将秦法与赵俗相融合,设‘监御史’监察地方,既保政令畅通,又可安抚民心。”
李斯折扇轻摇,接口道:“韩兄所言极是。臣以为可在两郡推行‘计首授田’,将赵国贵族旧田分与平民。如此一来,百姓得实惠,自会感念大秦恩德。”
“两位所言皆是固本之策,但仍缺教化之道。”白发苍苍的荀子拄着竹杖缓步上前,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赵地民风刚烈,当以儒学浸润。可在邯郸设太学,广招赵地学子,讲授《诗》《书》,使百姓知礼义,明法度。”
“妙!”嬴政抚掌而笑,目光转向角落抚琴的张娘,“张姑娘可有高见?”
张娘放下琴弦,起身行礼:“臣以为,安抚赵人需刚柔并济。听闻赵王旧部中多有能工巧匠,可将他们编入‘将作少府’,参与咸阳宫修缮。既消解隐患,又能彰显大秦惜才之心。”
嬴政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道:“韩非、李斯即刻拟定新律法与授田细则;蒙恬、蒙毅各领一万秦军,分驻代郡与邯郸,但需约束士卒,不可扰民;荀子负责筹建邯郸太学,所需典籍从王室藏书阁调拨;张娘去办工匠收编之事。至于情报……”他目光突然锐利,“魏国乃心腹大患,战前需摸清其虚实。”
顿弱踏出一步,:“大王,臣愿领命前往魏国,必探得机密!”
“不必。”嬴政抬手制止,“你身份特殊,魏国早有防备。”他转向李斯,“你修书两封,命刘妈、宋瑜即刻启程前往大梁,与清凉阁张龙汇合。”
李斯上前一步:“臣这就去办,只是不知此次探查重点?”
“信陵君旧部动向、魏军布防图,还有……”嬴政的手指重重按在地图上的安邑城,“魏武卒残部是否仍有战力。”
三日后,大梁城清凉阁内,檀香袅袅。张龙把玩着翡翠扳指,目光扫过眼前二人。左侧中年妇人衣着朴素却难掩英气,正是原韩国玄鸟负责人刘妈;右侧书生模样的宋瑜,则是赵国玄鸟旧部。
“刘姐、宋兄弟,此次秦王亲点你们前来,可见器重。”张龙将茶盏推过去,“只是魏国不比韩、赵,魏王生性多疑。”
刘妈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张掌柜不必忧心。我在韩国时,曾与魏国盐商有旧。听闻魏国粮草皆由‘盐铁署’调配,若能买通署中官吏……”
“不妥。”宋瑜突然插话,“盐铁署戒备森严,贸然接触恐引怀疑。在下倒是打听到,信陵君当年的门客侯赢,其孙侯明在魏王宫当差。若能从他入手……”
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脚步声。张龙神色一凛,迅速将密信藏入暗格。
“张掌柜好雅兴!”随着一声轻笑,一名锦衣公子推门而入,身后跟着两名佩剑护卫。
“原来是李公子。”张龙起身相迎,笑容中带着几分警惕,“不知今日光临,所为何事?”
李公子扫视屋内三人,目光在刘妈身上多停留了片刻:“听闻清凉阁新到了一批南越香料,本公子特来品鉴。不过……”他话锋一转,“这两位面生得很,不知是张掌柜何处请来的贵客?”
“不过是两位外地来的香料商人。”张龙镇定自若地介绍,“这位是刘娘子,做海盐生意;宋公子则专营蜀锦。”
刘妈福了福身,宋瑜亦拱手行礼。李公子却不依不饶:“做生意的?我看倒像……”
“李公子!”张龙突然提高声调,“这大梁城三教九流汇聚,公子若无事生非,当心坏了自家名声。”
李公子脸色一变,冷哼一声:“张龙,别以为有令尹撑腰,就能在大梁横行无忌!我们走着瞧!”说罢甩袖而去。
待脚步声远去,张龙长舒一口气:“此人是魏国丞相之子,最是难缠。看来我们得加快动作了。”
刘妈皱眉道:“他似乎对我们起了疑心,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宋兄弟,你说的那个侯明,能否确定可信?”
宋瑜点头:“我已派人暗中接触过。侯明对魏王昏庸多有不满,且家道中落,正需靠山。只是……”他欲言又止。
“直说无妨。”张龙道。
“侯明提出,要见玄鸟的‘主人’。他说,只有得到足够的承诺,才肯冒险相助。”
屋内陷入沉默。良久,张龙取出密信,在火上点燃:“我即刻飞鸽传书咸阳。此事干系重大,需秦王定夺。”
咸阳宫内,嬴政看着张龙的密信,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这个侯明,倒是个聪明人。”
赵姬凑过来,怀中的猫小统“喵”了一声:“政儿,你打算如何回应?”
“告诉张龙,答应他的条件。”嬴政将信纸投入铜炉,看着火苗渐渐吞噬字迹,“但要让他明白,大秦的承诺,只给值得信任的人。”
他转头对暗卫下令:“密切监视大梁动向,若有风吹草动,即刻回报。”
与此同时,魏国丞相府内,李公子正将今日所见一五一十禀报给父亲:“那个刘娘子眼神锐利,孩儿怀疑,他们与秦国有关!”
丞相抚须沉思:“此事不可大意。即刻派人盯着清凉阁,但若无可疑之处,不可轻举妄动。如今秦强魏弱,稍有不慎……”他摇了摇头,“你明日去拜访令尹,探探他对秦国的态度。”
李公子领命而去。丞相望着窗外明月,喃喃自语:“暴风雨,要来了……”
咸阳宫议政殿再次灯火通明。嬴政展开刘妈送来的密信,上面详细记录着魏国的军备情况。
“果然不出所料。”嬴政将信纸递给李斯,“魏国表面上裁军,实则将精锐藏于安邑。蒙恬,你即刻整军备战,待粮草备齐,便挥师东进!”
蒙恬握拳行礼:“末将遵命!此次定要让魏国知道,大秦铁骑不可阻挡!”
“且慢。”韩非上前,“臣以为,伐魏之前,可先散布谣言,说秦国将与楚国结盟攻魏。如此一来,魏国必调安邑之兵回防大梁,我军便可趁虚而入。”
“好计!”嬴政大笑,“传令顿弱,即刻前往楚国,假意商谈结盟之事。同时让张龙在大梁散布消息,务必让魏王深信不疑。”
他起身走向殿外,望着满天星斗:“魏国之后,便是楚国……六国一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