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佐让人快马回汴梁传捷报,他自己则与边士宁登上了关墙之上,望着西方的天际 —— 这里成了汴梁的西路屏障,从此金军若从关外来犯,则不得不面对虎牢关这座天下雄关。
这时,一道微风裹着黄河的水汽吹来,带着几分夏日的清凉,李公佐嘴角露出笑容,对身边的边士宁说道,“辛元帅说得对,这虎牢关,果然是汴梁城西边最好的屏障!”
半日后,汴梁城府衙内,已过正午,夏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案上的捷报上。
正式的捷报是辛弃疾亲自用毛笔写的,字迹工整,详细记录着夜袭汴梁和拿下虎牢关的经过。
“绍兴三十二年夏,臣辛弃疾与水师都统制李宝,率五万大军夜渡黄河,突袭汴梁。城破,擒金军留守施宜生等人,毙敌三千,降者万余,光复故都。城中百姓安堵如故,粮草军械无损。。。”
“水师都统制李宝复遣其子公佐偕将官边士宁率三千大军破虎牢关。。。”
辛弃疾握着笔,在捷报末尾签下自己的名字,笔尖落下,力透纸背。
魏胜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名册,名册上用红笔标注着汴梁城内的各项物资。
“元帅,城内已清点完毕。百姓三万二百余户,多是汉人,还有少量女真、契丹人;粮草十万三千石,储存在城南粮仓,足够大军至少半年之用;军械库有长矛八千二百支、弓箭三万五千支、甲胄两千三百副,还有完颜彀英留下的三千匹战马,多是河北产的良驹。”
辛弃疾放下笔,接过名册仔细翻看,目光在 “百姓三万二百余户” 上停留许久,嘴角露出笑容。
“百姓安好,比什么都重要。让弟兄们多派些人在街道上巡逻,不许惊扰百姓,更不许抢夺财物。另外,打开城南粮仓,给贫苦百姓每户分发两斗粟米,就说是我大宋朝廷的抚恤。”
魏胜躬身应诺,转身正要离开,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 李铁枪和马全福走了进来,两人脸上都带着笑意。
“元帅!这是伙房刚烙好的饼子!” 马全福凑了上来,手里拿着一块刚烙好的饼子。
“元帅,快点趁热吃吧。”
辛弃疾接过来,饼子还带着温热,散发着食物的清香。
他对着两人笑道:“吃饱了?那你们也别闲着啦,李铁枪你去清点战马,选一批上好的给斥候用;马全福你去协助李元帅,先加固城防,把那扇坏了的木门修好。”
两人齐声应诺,转身快步离开,脚步轻快,显然还沉浸在收复汴梁的喜悦中。
李宝这时也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地图。
不等李宝说话,辛弃疾拿起正式捷报让他细看。
李宝仔细读完后,也在正式捷报上署上了自己的姓名,之后,把自己手中的地图放在案上,只见那地图上详细的画着汴梁到济州的地形。
“辛元帅,水师已在黄河渡口下游三十里处布置了两百艘战船,每艘船上都备了火油和弩箭。若完颜彀英回援,咱们就先在黄河岸边等待他们入瓮 —— 现在芦苇丛已高,那里正好适合打伏击。”
说完,他又指着地图上的一处标记,“在岸边阻敌之后,咱们还可以在前进路上的这处山坳中设伏,等金军进入山坳,咱们就在两侧的山上放箭、扔滚石,再用火油烧他们的粮草,定能一举歼灭他们。”
辛弃疾凑过去,手指沿着济州到汴梁的路线划过:“此计甚妙,只是这两处地点太像伏击之地了。想那完颜彀英虽孤傲,却也深得其父的真传,恐怕这两处地点,他必会探查个清楚才会继续前行。”
“咱们不如放他们经过这两处地势险峻之地,在其后二十里的地势平缓之地设伏!他看到顺利通过险峻之处,且还有十里就能到汴梁城下,此时必会放松警惕,若咱们趁现在在此地挖好陷坑无数,上敷茅草等物,等金军一过,咱们再从他身后杀出。。。”
李宝眼睛大亮,不住点头道:“元帅考虑万全,就算那完颜彀英用兵如神,但他本性难改,纵有万般计策也难逃此揣度人心到极致的谋略之下。”
辛弃疾则是还在心中思索,过了一会儿,他看向李宝。
“完颜彀英大军正全力奔袭济州城,咱们放回的溃军追上他们恐怕还要两天,为万全计,咱们还有三天时间准备伏击,得尽快把陷坑和陷阱布置好。另外,让水师的弟兄们到时候多加注意,若金军欲渡黄河逃跑,咱们就来个半渡而击。”
李宝应诺,也下去准备。
辛弃疾则是召集众将士,留好守城人员,全员去城外挖坑设伏。
两日后,汴梁城外设伏之地。
亲兵前来禀告:“元帅,贾瑞将军派来的斥候到了!”
辛弃疾连忙让斥候前来,斥候单膝跪地,身上还沾着些呕吐之物,显然是乘船日夜兼程赶回来的。
“元帅,贾将军接到捷报后,已加强了济南、济州的防务,请元帅放心。末将离开之时,贾将军还说,完颜彀英的先锋营已到济州外围,正在与义军对峙,想来是放回去的金军溃军还没有追上先锋营,还不知汴梁已被袭击的情况。”
辛弃疾听完后,冲着众人道,“想来完颜彀英已得知汴梁被袭之事,此刻正在赶来的路上,兄弟们,加把劲,马上就能给完颜彀英的部队送上这份大礼了。”
说完,他又转头对斥候说道,“辛苦你了,先下去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