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权端坐于龙椅之上,之前眉宇间的犹豫与权衡已被一种帝王的决断所取代。士孙瑞与钟会的建言,如同两把钥匙,解开了束缚他战略野心的最后枷锁。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过殿内济济一堂的文武勋略,声音沉稳而有力,一字一句,如同金石坠地,敲定了北汉未来的国策与命运。
“众卿所议,甚合朕心。天赐良机,岂容错失?朕意已决——”
他首先看向文官班列的核心:“命户部、工部,即刻统筹,务必保障大军初期作战之钱粮用度,并预先筹备未来收复郡县后,安抚百姓、恢复生产之所需!吏部、文政院、御史台,火速从各地考评优等的官吏中抽调人手,作为占领地的备用官员,随军听调,克城即能治民!”
他的目光转向士孙瑞:“商务院,按方才所议,立即向国内商贾富族晓以利害,征集大军后援钱粮,朝廷绝不亏待忠义之士!”
最后,视线落在兵部及相关武备官员身上:“兵部、匠造司、北地马场,全力运转,为大军备齐一应兵甲、器械、马匹!会同军事学院、工学院,遴选能工巧匠、精通军械舆图之才,编入各军,随军听用,以应‘以战养战’之需!”
这一连串的命令,如同精准的齿轮,将整个北汉的行政、经济、工业力量全部调动起来,为战争机器注入第一股强大的动力。
紧接着,是关乎国本与后方的安排,他看向太子吴博与几位重臣:“朕亲征期间,命世子吴博监国,总揽朝政!三位国相邴原、盖勋、华歆悉心辅政!大将军徐晃、首席军师沮授驻守京畿,统筹四方战局,遇有不决之重大军国事宜,可……可前往太傅荀彧、少傅贾诩、太学院掌院管辰府中咨询意见。” 他说到三位病重元老时,语气不禁带上了一丝沉重与敬重。
“禁军统领童飞!”吴权的目光锐利起来,“执掌都城全部军事,统领禁军、近卫军及各门守军,确保汴京万无一失!”
“内卫统领公孙婷!”他看向那位已入中年但依然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军,“执掌宫廷内卫、女子军,护卫皇宫、各府院衙门及文武百官家眷安全,肃清内外,不得有误!”
安排妥当后方,吴权的语调陡然升高,带着金戈铁马之气,开始宣布前线的最高统帅部署:
“辽王吴浩!”他的次子应声出列,神情肃穆。“命你执掌西北军事全权!北平王吴恒率西北内卫辅佐,军师司马懿参赞军机!统辖征西将军白善、镇北将军管亥所部,及原镇西将军张辽麾下凉州旧部,共计二十万大军,进驻凉州、汉中,抵御诸葛亮北伐之师!给朕守住西线,并伺机从蜀北岐山反攻入蜀!”
“燕王吴雄!”他的三子踏步上前。“命你执掌西南军事全权!昌平王吴俥率鲜卑铁骑辅佐,军师郭嘉参赞军机!统辖征南将军张绣、镇南将军赵云所部,共计十五万大军,集结南阳、豫州汝南,给朕挡住陆逊,击溃蜀吴联军!而后,给朕反攻荆州,拿下襄樊!”
最后,吴权霍然起身,声音如同惊雷,响彻整个大殿:“征调征东将军太史慈、镇东将军张合所部十五万兵马于徐州下邳郡!朕将亲统中军,御驾亲征!待时机成熟,兵发广陵,直捣吴国腹心!水军都督甘宁,率八万水军,战舰齐出,配合陆军,给朕反攻吴国扬州,让东吴水师,见识我北汉儿郎的厉害!”
一道道命令,如同一道道闪电,劈开了大殿的沉寂,也劈开了天下未来的格局。三位亲王,两位郡王,分镇西北、西南,皇帝亲征东南!几乎北汉所有能征善战之名将,所有算无遗策之谋士,悉数投入这三条战线!动员兵力超过五十万,民夫更众!这已不再是局部的防御或反击,而是倾国之力,与西蜀、东吴的全面决战,旨在鲸吞两国,一统华夏!
殿内文武百官,无论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还是沉稳持重的文臣,亦或是年轻的皇室勋略,无不被这宏大到极致的战略部署所震撼。他们仿佛已经听到了西北高原的战马嘶鸣,闻到了南阳盆地的血火硝烟,看到了东南海疆的巨舰碰撞。这将是决定华夏气运的终极之战,史诗的篇章,将由北汉的铁骑来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臣等领旨!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般的应和声,充满了昂扬的战意与无比的决心。
朝会散去,命令如同插上了翅膀,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北汉的每一个角落。战争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轰然开动。接到命令的亲王勋略们,来不及多做告别,便带着各自的属官卫队,星夜兼程赶往指定的战区。各地的军队,无论是边军精锐还是内地府兵,按照兵部的指令,如同无数溪流汇入大江,向着凉州、南阳、下邳三个方向迅速集结。道路上,烟尘滚滚,旌旗蔽空。工坊里,炉火日夜不熄,锤打之声不绝于耳。民间,商队也在紧张地调集物资……
一种大战将至的紧张与肃杀,笼罩了整个北汉。所有人都明白,旷世大战,一触即发。华夏的历史,即将迎来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