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最后一缕天光消失在哀牢山脊,温泉群突然陷入诡异的寂静。众人特意避开的后方的一片竹林中,有一处泉水清澈见底,热气腾腾。者黑嫫褪去草鞋,赤脚踏入。一边向前走,一边将裙摆层层折起,竟不知她何时换下来骑马的劲装,穿上了一袭傣族的裙装。身体逐渐没入温泉中,衣服却始终在水面上一寸处折叠,直到重重叠叠地盘到了头顶,而整个胴体已全都沁入池中,在水面倒映的黑色天幕中加入一抹雪白。王月生早已身无寸缕,在池子中间等着她。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酣畅淋漓过后,便是似水柔情。王月生咬牙忍住池子的石壁硌得后背生疼,将怀中的者黑嫫挪到身体最柔软处,听着者黑嫫在怀中似呻吟似梦呓地说“都说你们汉人最会说情话了。我要你说给我听”。王月生用手撩了些水到者黑嫫胸前,反而让那片肌肤在夜晚的风露中泛起一片小疙瘩。者黑嫫瞪着迷惘的大眼睛,无辜地看着他。王月生指了指横亘天际的浩瀚的银河,又指了指旁边草丛间忽隐忽现的萤火虫,娓娓吟道,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瑶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然后,低头深深地看着者黑嫫的漆黑的双眸,问“这些汉文你听得懂吗?”
者黑嫫白了他一眼,轻声唱了起来:
“一更天哟,
杉木楼板凉飕飕,
火塘灰里煨酸汤,
芦笙吹破九重雾,
哪样解心慌?
(哎~)
萤火虫儿提灯笼,
照见银河两头星,
牛郎织女隔条河,
眼泪淌成河!
二更天哟,
竹篾帘子透月光,
手搓香茅烤糍粑,
盐巴粒粒硌手掌,
烫出个月亮疤。
(哟~)
天阶凉风钻衣裳,
像那戛洒江水凉,
铜壶煮茶咕嘟响,
烫穿三寸肠!
三更天哟,
荞麦粑粑烙焦香,
辣子蘸水辣肝肠,
对门阿哥吹木叶,
吹落满山霜。
(哎嘿~)
银河淌水哗啦啦,
流到哪点哪点凉,
哪年哪月桥修好?
牵起妹的手!”
者黑嫫轻微的歌声似是被温泉的蒸汽封在池子上空,形成了空洞的回响,王月生听得心旷神怡。但听见只唱到三更,迟迟没有四更五更,便好奇道“四更五更怎么没有?”
“四更五更妹妹没空了,哥哥要忙了”。说完,转过身来,一把将王月生拉进水深处。
那一夜的风情不足为外人道也。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竹林的缝隙洒在温泉旁的营地,唤醒了沉睡的马帮。者黑嫫早已起床,指挥着伙计们收拾帐篷,准备出发。王月生和家丁学员们也陆续醒来,整理好行装,准备踏上新的一天旅程。
者黑嫫走到王月生面前,微微一笑:“少爷,今天咱们要经过抚仙湖,景色可美得很。”王月生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期待:“好啊,我也听说抚仙湖的景色不错,正好可以欣赏一番。”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跋涉,马帮终于抵达了抚仙湖的东岸。湖水在晨光中波光粼粼,湖面如镜,远处的孤山岛若隐若现,仿佛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王月生和者黑嫫带领众人下马,站在湖边,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湖风拂面的惬意。
“少爷,咱们要不要租条船,游湖赏景?”者黑嫫提议道。
王月生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好啊,正好可以放松一下。”
者黑嫫带着几名伙计找到附近的渔民,租了一条木船。渔民们热情地帮助他们将船推到湖边,船娘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彝族女子,她穿着传统的彝族服饰,头戴银饰,笑容甜美。“欢迎各位客官,今天天气不错,咱们可以好好游湖。”船娘热情地招呼着,熟练地解开缆绳,撑起竹篙,木船缓缓驶向湖心。
船娘一边撑船,一边唱起了悠扬的关索调。歌声婉转悠扬,在湖面上回荡,引得湖中的水鸟也跟着鸣叫起来。王月生和者黑嫫坐在船头,闭目聆听,感受着这宁静而美好的时光。
船娘用鱼骨雕的鼓槌敲打竹篓,节奏模仿抗浪鱼跃出水面的“噗通”声。调式是采用中原已失传、几百年前传到西南的当年唐朝阳关三叠的唱法,只不过在这里可以随情随景,想唱几叠就唱几叠。船娘唱的第一叠是:
“哎——
关索过江哎鱼儿钻浪啰,
铜锅煮盐哎烫穿三更霜!
抚仙湖底银脉响叮当,
哪是镖旗哪是鱼骨梁?”
第二叠是:
“酸汤滚沸哎烫出星子亮,
抗浪鱼儿哎吐出盐罐霜!
船头阿妹独眼淌血浪,
去年腊月哎捞起铁锚伤!”
第三叠是:
“马帮驮盐哎压断九条江,
盐商笑里哎藏把杀人刀!
铜钱磨成哎鱼眼照夜光,
哪是官银哪是怨魂疮?”
第四叠是:
“天阶露水哎凉透苦荞粑,
铜锅煮月哎煮不化旧疤!
若问孤山岛哎在哪方?
湖心银鳞哎咬碎旧时光!”
王月生还奇怪,为什么这么美好的日子里,本应轻松愉快的歌曲中,却蕴藏着淡淡的却化不开的忧伤甚至神秘。偷偷问者黑嫫,者黑嫫当场制止了他。后来待无人处,才偷偷告诉他,这是几年间滇中水匪和盐枭在抚仙湖发生的很多生死劫的民间记录。船家不会、也不敢据实记载,就用特有的方式去记录和流传。比如,虽然者黑嫫不太走这条线,但她大概能听出,“关索过江”借三国典故,暗指有马帮横渡抚仙湖时曾遭遇官家杀人越货的“盐税劫杀”;“铁锚伤”影射光绪年间盐商沉船埋尸的传闻,铁锚锈迹中嵌着人骨;“铜锅煮月”暗指商人将走私银锭熔成铜锅,煮鱼时银毒渗入汤底;“湖心银鳞咬碎时光”指湖底沉银被抗浪鱼啃噬,形成带牙印的银饼,被马帮称为“活人祭银”。于是王月生恍然大悟,为什么很多没有文字的民族的历史长诗听起来那么诡异,但仍然传唱百年千年,应该都是里面蕴含了真实的历史,但被时间的层垒扭曲了本来的面目。
至于关索调,又称关索戏,是一种源自云南澄江地区的古老戏剧形式,属于傩戏的一种。它起源于古代的傩祭仪式,最初用于驱邪逐疫,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娱神娱人的表演艺术。主要特点是关索戏的表演不设舞台,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演员通常头戴面具,边唱边舞,保留了娱神歌舞的遗风。表演时,演员们会通过唱、白、舞等多种形式展现故事内容,动作夸张,富有感染力。关索戏的声腔较为复杂,没有固定的板式,演唱者不受音域和节奏的严格限制,同一曲调不同人演唱时会有差异。伴奏简单,通常只有锣鼓,没有复杂的弦乐伴奏。关索戏主要以三国时期蜀汉的故事为蓝本,歌颂刘、关、张等蜀汉人物的功绩,如《花关索战山岳》《三娘公主战》等。剧中人物角色分为生、旦、净三行,其中净角多为男扮女装。关索戏在后世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船行至湖心,铜锅稳稳架在船头铁架上,船娘舀起抚仙湖的活水,倒入用三年陈盐腌过的酸菜。酸菜是船家祖坛腌了三秋的老水菜,嫩豆腐用湖心岛卤水点成。抗浪鱼在红铜锅里翻了个身,奶白的汤就漾出紫苏香。抗浪鱼鱼身细长银亮,在沸汤里扭出银白色弧线,嫩豆腐被竹筷戳成蜂窝状,吸饱鱼汁后泛着翡翠光泽。与酸菜、嫩豆腐同煮,鲜香随水汽蒸腾。王少爷家丁从行囊取出苦荞粑粑,炭火烘烤后掰成小块,蘸野生蜂蜜佐食。苦荞粑粑是当地的特色小吃,口感略带苦涩,但蘸上蜂蜜后,苦中带甜,别有一番风味。苦荞的粗粝与蜂蜜的甘润交织,铜锅鱼汤酸辣开胃,众人就着湖风大快朵颐。
这个抗浪鱼可不是后世神曲“恐龙抗浪抗浪空”那个东西,而是云南抚仙湖、星云湖等高海拔淡水湖的特色鱼种。学名裂腹鱼(Schizothorax spp.),体形细长如柳叶,鳞片银白,背鳍坚硬如刀;适应溶氧量极低的湖水,能通过皮肤直接吸收氧气;洄游性鱼类,繁殖期溯流而上,被渔民称为“会游泳的银子”。这种鱼因很多特性,在云南有独特的意义。
清代马帮运盐至滇南,常以抗浪鱼为“天然冰箱”——将盐腌鱼肉风干成“鱼盐砖”,既可防腐,又能作马匹长途补盐剂。一斤鱼盐砖可换三斤普洱茶饼。抗浪鱼鳃部有天然“盐腺”,能将湖水盐分浓缩成颗粒。盐商借机伪造官盐:将鱼腺晒干混入粗盐,冒充“滇南老盐”逃避厘金。光绪年间因此爆发“抗浪鱼盐案”,官府在抚仙湖沉船三百艘,鱼骨堆成小岛。渔民捕抗浪鱼需用麻绳穿鳃,谓之“锁鳞契”——鱼获后须放生幼崽,否则次年湖面必起大雾伤人。马帮常以此鱼血为墨,在船板刻写“盐路生死状”。
当地传说抗浪鱼是女娲补天时崩落的息壤所化,鳞片暗藏星图,鱼骨可占卜盐路吉凶。傣族认为抗浪鱼是盐婆的泪滴所化,每逢旱年,渔民会割鱼尾蘸血涂盐灶,谓之“借神威晒盐”。盐商用抗浪鱼鳔制成“水密信”,遇险时吞入鱼鳔,胃酸溶解后显影密文,记载私盐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