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妃心中一惊,立刻示意侍卫们做好战斗准备。她握紧手中的佩剑,眼神警惕地看向庙宇外。
“娘娘,怎么办?听这动静,外面人数不少。”一个侍卫紧张地说道。
孙贵妃咬咬牙:“别怕,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大家背靠背,守住庙宇入口,等待机会突围。”
侍卫们纷纷点头,按照孙贵妃的吩咐,迅速组成防御阵型。此时,庙宇外传来一阵阴森的笑声。
“孙贵妃,你今日插翅难飞!乖乖束手就擒,或许还能留你个全尸。”一个声音传来。
孙贵妃听出这正是朱雄英谋士的声音,心中大怒:“你这奸贼,今日就算拼了性命,本宫也要将你捉拿归案!”
“哼,就凭你们?我早就在此布下天罗地网,你们是自投罗网。”朱雄英谋士冷笑道。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一群黑衣人从四面八方涌入庙宇。孙贵妃和侍卫们立刻与黑衣人展开激烈拼杀。
“杀!”孙贵妃挥舞着佩剑,冲向黑衣人,她的剑法凌厉,一时间黑衣人竟难以近身。
然而,黑衣人人数众多,且训练有素,逐渐将孙贵妃等人逼入绝境。孙贵妃心中焦急,她深知若不能尽快突围,不仅自己性命难保,恐怕还会让朱雄英谋士逃脱,导致后宫的阴谋永远无法揭开。
“娘娘,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必须想个办法冲出去。”一个侍卫喊道,他的身上已经多处负伤。
孙贵妃眉头紧皱,思索片刻后说道:“大家听令,集中力量攻击左侧的黑衣人,那里看起来防守相对薄弱,我们从那里突围。”
侍卫们齐声应道:“是!”然后拼尽全力向左侧的黑衣人发起攻击。
与此同时,在朝堂上,朱标按照谋士的建议,向朱元璋提议加强太子亲军的训练和装备,并扩充其规模。
“父皇,如今京城局势虽暂时稳定,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儿臣以为,应加强太子亲军的训练,提升其战斗力,同时扩充规模,以更好地保卫京城。”朱标恭敬地说道。
朱元璋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他明白朱标此举有增强自身实力的意图,但京城防卫确实也需要加强。
“标儿,你所言有理。只是扩充军队规模,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朱元璋缓缓说道。
朱标心中有些失望,但仍不死心:“父皇,如今国库充盈,且太子亲军训练有素,只需稍加扩充,便可成为京城防卫的一支劲旅。儿臣愿亲自监督训练,确保万无一失。”
朱元璋看着朱标,心中权衡利弊。他担心朱标势力过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但又觉得朱标所言也有道理。
“好吧,朕准你所奏。但你要记住,一切以京城防卫为重,不可借机扩充势力,扰乱朝纲。”朱元璋严肃地说道。
朱标心中大喜,赶忙说道:“儿臣遵旨,定不会让父皇失望。”
而朱棣得知朱标向朱元璋提议扩充太子亲军后,心中十分不满。
“这个朱标,果然又在搞小动作。他这是想进一步打压本王。”朱棣气愤地说道。
谋士在一旁说道:“王爷,朱标此举确实居心叵测。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得想个办法应对。”
朱棣思索片刻:“你去联络朝中支持本王的大臣,让他们在朝堂上提出,北方军团同样需要扩充军备,以应对边疆可能出现的危机。同时,本王要进宫面见父皇,亲自陈述北方军团的重要性。”
“是,王爷!”谋士领命而去。
在后宫,李萱得知孙贵妃被困庙宇后,心急如焚。
“立刻派人去支援孙贵妃,一定要把她救出来。”李萱焦急地说道。
手下立刻领命,带着一队侍卫匆匆赶去庙宇。
李萱心中暗自担忧:“孙贵妃千万不能有事,否则这后宫的阴谋就更难查清了。”
不知孙贵妃能否在援军到来之前成功突围,朱棣进宫面见朱元璋能否成功争取到扩充北方军团军备的机会,而朱标又将如何应对朱棣的举措。大明王朝在这庙宇危机险象生、朝堂后宫起风云的关键时刻,局势愈发复杂,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立场而暗中较劲,一场更加激烈的风暴似乎即将来临。
庙宇内,孙贵妃和侍卫们在黑衣人潮水般的攻击下苦苦支撑。孙贵妃手中的佩剑已经卷刃,身上也多处挂彩,但她仍咬牙坚持着。
“娘娘,撑住啊!援军马上就到了!”一个侍卫大喊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坚定。
孙贵妃心中明白,此时若稍有松懈,便会全军覆没。她拼尽全力,一剑刺向冲在最前面的黑衣人。
“啊!”黑衣人惨叫一声,倒在地上。但更多的黑衣人又涌了上来。
“大家不要慌,稳住阵型!”孙贵妃大声喊道,试图稳住侍卫们的士气。
就在他们感到绝望之时,突然听到庙宇外传来一阵喊杀声。
“是援军,我们有救了!”一个侍卫惊喜地喊道。
原来,李萱派来的援军及时赶到,与庙宇外的黑衣人展开了激烈战斗。黑衣人没想到会有援军到来,顿时阵脚大乱。
“趁现在,突围!”孙贵妃看准时机,带领侍卫们奋力杀出一条血路,与援军会合。
“娘娘,您没事吧?”援军将领关切地问道。
孙贵妃擦了擦脸上的血迹:“本宫没事。快,给我追,绝不能让朱雄英的谋士跑了!”
众人立刻在庙宇周围展开搜索,但朱雄英的谋士早已趁乱逃脱。孙贵妃心中懊恼不已。
“这个奸贼,又让他跑了!”孙贵妃气愤地说道。
“娘娘,别气馁,我们一定能找到他。刚刚在庙宇里发现的那些纸张,或许能成为关键线索。”一个侍卫提醒道。
孙贵妃微微点头:“你说得对。立刻将这些纸张带回后宫,本宫要仔细研究,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朱雄英谋士的下落。”
与此同时,朱棣进宫面见朱元璋。
“父皇,儿臣听闻太子提议扩充太子亲军,儿臣以为此举虽为京城防卫着想,但如今北方边境局势也不容乐观。北方军团长期驻守边疆,抵御外敌,劳苦功高,也需扩充军备,以保边疆安稳。”朱棣恭敬地说道。
朱元璋看着朱棣,心中明白他的心思。朱棣和朱标之间的争斗,他一直看在眼里。
“棣儿,你所言不无道理。只是如今朝廷财力有限,难以同时满足太子亲军和北方军团扩充军备的需求。你让朕如何是好?”朱元璋说道。
朱棣心中一动,思索片刻后说道:“父皇,儿臣有个主意。可从各地的税赋中拨出一部分,专门用于北方军团和太子亲军的军备扩充。如此既能解决财力问题,又能加强京城和边疆的防卫。”
朱元璋微微皱眉,思考着朱棣的提议。此时,朱标得知朱棣进宫面见朱元璋,心中有些不安,也赶忙进宫。
“父皇,儿臣听闻燕王进宫,想必是为了北方军团扩充军备之事。儿臣以为,京城乃大明核心,太子亲军负责保卫京城,理应优先扩充军备。”朱标说道。
朱棣心中不悦,反驳道:“太子,北方边疆若不稳,京城又如何能安?北方军团抵御外敌入侵,为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扩充军备也是为了保家卫国。”
朱标和朱棣在朱元璋面前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朱元璋心中恼怒:“够了!你们都是朕的儿子,本该齐心协力,共同为大明江山着想。如今却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吵不休,成何体统!”
朱标和朱棣赶忙跪地:“儿臣知错。”
朱元璋思索片刻:“朕决定,从今年的税赋中拨出一部分,一部分用于太子亲军扩充军备,一部分用于北方军团扩充军备。但你们要记住,不可借此机会扩充势力,一切以保卫大明江山为重。”
朱标和朱棣心中虽都觉得自己所得不够,但也不敢违抗朱元璋的旨意。
“儿臣遵旨。”两人齐声说道。
不知孙贵妃能否从那些纸张中找到朱雄英谋士的线索,朱标和朱棣在获得军备扩充的机会后又会如何发展自己的势力,而李萱又将如何应对后宫和朝堂上愈发复杂的局势。大明王朝在这突围苦战求生机、朝堂博弈起波澜的关键时刻,局势愈发紧张,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立场而暗中较劲,一场更加激烈的风暴似乎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