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蛟龙”试跑成功的消息,和皇帝那“引富为国用”的决心,如同一场强劲的东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大宁朝这艘巨轮,驶向一个全新的、未知的航向。
不过短短数日之后,一道由中书省、吏部、户部、工部四部联合签发的、加盖了皇帝玉玺的正式公文,便昭告了天下。
“大宁皇家铁路总署”,正式挂牌成立。
这,是一个全新的、独立于六部之外的、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的、拥有着巨大权力的特殊衙门。其唯一的职责,便是规划和建造,遍布于大宁疆域之内的所有“铁路”。
皇帝的任命,也随之而来。
为表重视,皇帝亲命自己最信任的皇弟,贤王,出任铁路总署的“总督”,总领全局,以示皇家威仪。
工部尚书刘庸,兼任总署“协办大臣”,负责所有与工部营造相关的协调事宜。
而最令人震惊的,是接下来的一系列破格任命。
翰林院修撰张小山,被直接擢升为正四品的“铁路总署左侍郎”,负责总署的一切日常行政、法规制定、以及最重要的……“股份发行”事宜。
青石县伯张大山,则被尊为总署的“总工程师”,拥有对所有技术方案的、最终的决定权。
其长子,工部员外郎张铁牛,兼任总署“冶金司司长”。
其五子,工部员外郎张柱子,兼任总署“营造司司长”。
这一系列的任命,无异于是向全天下宣告:这个旨在打造帝国“钢铁动脉”的、最是重要的国家机构,其真正的核心,便是……青石张家。
铁路总署的衙门,就设在离皇宫不远的一处清净官署之内。成立的第一天,第一次高层规划会议,便在此召开。
巨大的议事厅内,墙上挂着一幅前所未有的、详尽无比的《大宁北方全舆图》。贤王、刘庸尚书、张大山、张小山,以及铁牛、柱子、石头、周文轩等人,悉数到场。
“诸位。”作为总署名义上的最高长官,贤王开门见山,“圣上的意思,很明确。咱们的第一项,也是最紧迫的任务,便是修建一条,从京城,直达北境‘云州’军镇的战略铁路。”
“此路,乃是为我朝北境三十万大军,输送兵马粮草的……生命线。今日,便请各位,畅所欲言,共同商议,这第一条‘动脉’,该如何规划。”
柱子作为“营造司司长”,第一个走上前。他指着地图上那条用红色炭笔画出的、长达数千里的铁路线,眉头紧锁。
“王爷,尚书大人,爹。此路若要取直,需跨越三条大河,穿过两座险峻的山脉。这建造桥梁,特别是大跨度的铁路铁桥,其结构和承重,远非寻常石桥可比。而这开凿隧道,更是我大宁营造史上,从未有过的难题。这其中的技术难关,我等还需时间,逐一攻克。”
负责后勤和商业的石头,也跟着说道:“是啊,爹,三弟。我粗略算过,修建这样一条铁路,其所需之铁轨、枕木、石料、煤炭,数量之巨大,简直是匪夷所思。怕是需要我‘青石快运’和‘青石海运’的所有运力,日夜不息,转运整整一年,方能将这些基础物料,备齐。”
张小山,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问题:“王爷,刘大人。圣上虽已同意,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来募集资金。可这‘股份’,究竟是何物?其价值,该如何定?商贾之利,又该如何保证?这其中的章程和律法,若无一个万全之策,那民间的财富,便不敢轻易投入。而此事,亦是开天辟地头一遭,我等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一个个巨大的、现实的、甚至可以说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难题,被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这让刚刚还因为成立了新衙门而感到兴奋的众人,都渐渐地冷静了下来。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何等艰难的、漫长的……战争。
张大山,这位名义上的“总工程师”,在听完所有人的发言后,却只是平静地笑了笑。
“有难题,是好事。”
“这说明,咱们要做的事,是一件前无古人、足以改变世界的大事。”
他站起身,走到那巨大的舆图前,眼中再次闪烁起那种充满了创造力和自信的光芒。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也要一步一步地走。从今日起,咱们,也兵分几路。”
他看向柱子:“柱子,你即刻带领一支由咱们最好的营造师傅和工部官员组成的‘勘探队’。你们的任务,就是沿着这条红线,去走,去测,去画。我要你们在三个月内,给我拿回一份最详尽的、关于沿途所有山川、河流、地质的勘探报告。”
他又看向铁牛:“铁牛,你立刻返回青石村的格物院。你的‘热机司’,要立刻开始对‘陆地蛟龙’的引擎进行改良。咱们需要一种扭力更大、更擅长爬坡的‘货运型’机车头。你的‘冶金司’,则要立刻对铁轨的钢材进行优化,务必要做到既耐磨,又不易锈蚀。”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张小山和闻讯赶来的张豆子身上。
“小山,豆子。你们两个,就留在这京城。你们的任务,就是给我,把这‘铁路股份’的章程和律法,给它弄得明明白白。要让那些商贾们,放心地,把真金白银,都投到咱们这个功在千秋的事业里来。”
他这番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的部署,让原本还有些迷茫和担忧的众人,心中立刻便有了主心骨。是啊,再大的难题,只要把它一步步地分解开来,那便总有能解决它的法子。
一场旨在为帝国铺设第一条钢铁动脉的、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就在这场小小的会议之后,以一种无比清晰、也无比坚定的姿态,正式地拉开了它那波澜壮阔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