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番话,既是对百官的敲打,也是对未来的期盼。
盛世,哪有那么简单?
以往所谓的盛世,不过是勉强可以生存。
“尔等所言之盛世,不过是生存的基础罢了!
生存的基础,有何值得赞颂?”
随着李承乾的反问,百官一片静默。
他们很想反驳李承乾的话,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之中,所谓的生存基础,已经是了不得的盛世。
可是,李承乾说的这番话,又确实句句都在理。
一句生存的基础,让他们憋出内伤,却又无话可说。
“诸位爱卿,可以这样说,朕以前做的一切,包括现在正在做的一切,都只是生存的基础。
为大唐的百姓,为大唐的万世,开辟一个稳定的生存基础。
在这个基础之上,接下来,要发展的就是真正的盛世。
既然盛世主要在文,在于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人人对于某些事情都能有自己的看法,人人对万物都有自己的理解,那么……”
李承乾刚刚说到这里,房玄龄赶紧站出来打断道:“陛下,此等盛世,应在万古之后出现,否则只怕……”
房玄龄没有把话说完,但是他想表达的意思,却清清楚楚的摆在李承乾面前。
“房爱卿,朕很早就说过,朕要天下人人如龙。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朕不需要皇权有什么神圣性。
再者说了,从曹魏之后,当街杀皇帝的事情都出现了,皇权哪里还有什么神圣性?
哪怕在这之前,也就百姓觉得皇权有神圣性。
百官和各种野心家,尔等维护皇权的神圣性,目的不过是想自己坐上去罢了。
这个游戏规则,从定下以来,都是百官在玩,都是有野心的人在玩。
至于皇帝本身,若是都陷入到这个神圣性之中,真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那就是个妥妥的昏君,只会被百官和有心人,控制在指掌之间。”
这番话,妥妥的是诛心之言,实在是太诛心了。
明明春耕的时节还不炎热,只是温暖而已,可现在人人冒汗。
这番话,比李承乾之前说过的所有话,都还要诛心。
“诸位爱卿,天气已经如此炎热了吗?
要不要,正把电扇给诸位拿出来扇一扇?”
这个笑话,相当的冷,百官相当的无语。
“事无不可对人言,朕一直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无需避讳什么。
好了,说正事吧。
既然盛世的基础已经打下,那么接下来,就是一步步走入真正的盛世。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民间杂艺,这些是最能够体现出盛世的。
因为只有吃饱了,穿暖了,没有外敌了,内部也安定了,大家才有这个心情,去欣赏这些东西。
否则,终究只有少部分人,会学习,会欣赏。
因为大多数人,都得忙着生存。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民间杂艺,这些都是文化的传承,不只是经史子集。
所以接下来,这些东西都要重点发展。
朕准备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把太常寺下的太乐署,合并入其中。
这个部门,朕称之为文化部。
所谓文化部,就是专为发展文化而努力。
这个部门,其中有教育,但是又不包含教育,教育是礼部的事情。
这个部门管的东西,就是刚刚朕说的。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民间杂艺。
这个部门,需要统计民间所有艺术品类,不分高雅还是粗俗。
包括但不限于以上说的这些,各种小工艺,一些民俗传承全部包括其中。
如果有新的民俗出现,只要其不是蛊惑人心的,是基于大唐和华夏文化之下出现的地方性特色,都可以归类其中,为其登记。
举个例子,民间杂技之中,有一个很普遍的技法,民间普遍叫做胸口碎大石。
这个技法真正的名字叫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技巧,什么样的练法,什么样的选材。
种种一切,全部要记录在案,要能够让不懂的人都复原出来。
如果同样是胸口碎大石,传承不一样,表演方式不一样,技法不一样,那就登记在这个传承之下。
比如说分为南派北派,或者其他某种派系。
广邀民间所有艺人,登记自己的传承,为后世留下可参考的数据。”
还没有退回的房玄龄,突然打断道:“陛下,关于这些东西,一般都是各家秘传。
有些简单,只要是聪明人都能看出来。
可有些复杂的,那就是真正的秘传了。
让他们出来登记,他们不一定愿意。”
“房相所言有理,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嘛,这是很多人都有的想法,不足为怪。
也不必要去强迫什么,只是广邀天下,广传天下,让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事情就行了。
他们自己不怕断了传承,也随便他们。
可以说清楚,文化部登记的东西,不会往外传,除非有东西已经失传。
若是怕他人学去,可以不登记。
还是那句话,自己愿意让传承灭绝,那是他们自己的自由。
朕只是希望百年后,甚至千年后,失传的东西能够重现于世。”
这种事情,是没办法强迫的。
而且一旦强迫,就会形成逆反心理,得让他们自己自愿。
反正每一种技法,学习的人又不是一个两个。
你不来登记,他自然来登记。
尤其是关系到派系传承的,彼此肯定都有防备。
万一谁登记了,谁就是正宗,另外的派系可受不了。
李承乾都不需要强制谁,甚至不需要多说什么,他们自己就会彼此防备和猜测。
“好了,诸位爱卿。
这个文化部的部长,谁愿意来担任?
朕对这个部长的唯一要求,是必须懂部分民间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