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遵旨!”
“臣等遵旨!”
“……”
百官纷纷应和,因为吃饱穿暖这个话题,不是一个部门的事。
“嗯,义务教育是一个长远话题,也是一个长远执行目标。
直到未来有一天,全大唐境内,凡大唐子民,必须做到人人识字,甚至人人接受过义务教育。
接下来,再说三个长远计划!
这三个长远计划,定为基本国策,跟义务教育一样,同属于永远要执行下去的计划,无始无终。”
百官感觉心惊肉跳,这又是长远计划,看来真是想把他们累死才罢休。
“第一个长远计划,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一提出来,百官哑然,这算什么?
虽然柴米油盐中的柴的确很贵,如果单纯说木炭的话,有很多百姓都用不起,宁愿用煤炭。
可问题是,总觉得这个东西太虚了。
“是不是觉得,把植树造林作为长远计划,好像没有什么意义?”李承乾问。
“……”
百官不敢言语,但的确是那么想的。
“诸位可曾想过,长安城外除了人种植的作物,为何一片暴露的黄土?
诸位可曾想过,为何黄河几乎年年泛滥,无非就是大和小?
这可都是和植树造林相关的!
整个黄河流域来说,大多数地方都是黄土地。
黄土地的特性,就是粘稠度不足,非常容易水土流失。
凡是下一场雨,浑浊的黄色泥水,可谓到处流淌。
若是在黄河两岸,有足够的树木去稳固土层,黄河的河床何至于年年抬高,为何需要年年加高堤岸?
可曾想过,黄河有一天,对于某些区域来说,会变成天空之河。
到时候,一旦堤岸出问题,死伤的何止百万百姓?
万一有一天,黄河因为这种情况,不可阻挡的进行改道,又会死伤多少百姓?”
百官闻言,脸色顿时凝重起来,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黄河治理,在那几处低洼地带,年年都在进行。
可是,一旦气候出现问题,还是会出现黄河泛滥的情况。
本来这个问题,属于是一个老问题,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已经习以为常。
现在被李承乾提起来后,就不一样了。
以前历朝历代的朝廷,就算是想要加高黄河的堤岸,也是千难万难。
不说朝廷能不能拨款,就是层层苛扣下去,到最后也是杯水车薪。
李承乾的声音继续响起:“朕现在有钱,国库也有钱,但平白发给民众,没有这样的道理,也会导致物价上涨,属于得不偿失。
一旦吐蕃并入进来之后,这个问题就会得到缓解。
同时,由于各种商品的流通,也顺带着钱的流通,自然可以发更多的钱出去。
要藏富于民,要让民间富裕起来,又不能白白给他们发钱,那就让他们去种树吧。
更何况,人口增加之后,百姓要想养得起,也是需要钱的。”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
百官心悦诚服,因为这是一个全民问题。
“责令黄河两岸,沿途所有州府,把植树造林列入政绩考核,付出工钱,请民众植树造林,孕育树苗。
植树造林,并不是重体力劳动,那就把妇女和儿童全部利用起来。
比如说,种上一棵树,给多少钱。
一年之后依然存活,再给多少钱。
如此一来,就可以让沿途的百姓尽心尽力。
同时,关中地带,所有一切人烟密集区,总之就是树木不足的地方,全部开展植树造林。
刘德威……”
“臣在!”
“立一部新的法律,叫做自然环境保护法,就以植树造林为例,以后想到什么就添加什么。
一切树林,不允许随意砍伐。
如要取柴火,只可以取枯枝败叶。
一切山林所属,如果必须要砍伐,在砍伐的同时,就要重新种植上。
偷偷砍伐树木,十根以上者,徒十年起步!
大肆砍伐山林,主谋处决,帮凶徒十年起步,上不封顶。
即便是属于自家的林产,也必须要边砍边种,不得出现荒山,除非此山原本就是石头山,不长树木。
烧炭这一类,建筑所需这一类,除了必须重新种植上,需要与当地林木价格,按照十取一收税。”
“臣,遵旨!”刘德威严肃道。
“其他相关诸法,可以先凭空想象,先把大概的框架做出来,再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明白!”刘德威点头。
“哦,对了,竹子这一类不能算是树木,因为其特性决定了,生长速度飞快,可以随意砍伐,但也必须要重新种植上。”
“是!”
“第二个长远计划,治沙治水!
以长江和黄河为主要核心,年年在枯水期,组织百姓进行掏沙!
这些沙,合适的可以用来运输给天下百姓,作为水泥的搅拌料。
不合适的,要么用来堆肥,要么用来增加土层。
总之,两河流域,以及境内大大小小的河道,凡是有需求的,都进行这个治沙治水行动。
这是一个长远的计划,不需要达到全功,每年国库有计划的拨款就行了。
每年的冬季,枯水的季节,百姓本身事也比较少,就让他们做这个。
同时,各地开展水渠荷塘运动!
凡有需求,不管南北,只要地理合适就行。
尤其是,夏季雨水充沛容易洪涝的区域,一定要严肃执行。
总体而言,这是在南方执行。
而在北方,雨量普遍偏少,地理环境上也大不相同。
那就跟当地土着请教,他们是如何寻找水的。
如果是在地下,那就挖井。
总而言之,就是挖沙囤水,治沙也治水。”
百官闻言满脸骇然,这是要搞千秋万代的文治啊!
“臣等宗旨!”
“臣等遵旨!”
“……”
百官明白了,这就是接下来五六年,要使劲搞的事情,属于内政。
藏富于民,又把民间力量全部调动起来,给千秋万代做贡献。
这不像历朝历代修运河那种情况,这是在各地的自家门前,好好的治理自己。
既然如此,没人有二话。
“最后一个长远计划,朕称之为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