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北岸尼古拉耶夫市,这里有着全苏联最大的造船厂黑海造船厂,又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
1982年春节刚过,该造船厂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李干以军用机械设备技术进出口办公室主任的身份,率领二十几名技术人员前来对黑海造船厂进行考察。
因为粮食换技术计划,莫斯科高层放宽了两国之间的其他领域合作,基辅这边便能大胆和东大进行技术方面的合作交流了。
本来,东大和乌克兰之间是保持着良好关系的。
不单是乌克兰,即便在与苏联关系冰封时期,东大都与东欧的几个华约国家保持着良好关系,彼此之间的交流从来没有断过。
随行人员里有好几个人是海军的,都是技术类的年轻干部。
可见,这次考察是务实的技术考察,大家的级别都不高。
级别最高的就是李干,副师级。
不过,黑海造船厂派出的接待规格可就高了,厂长马卡洛夫亲自出来接待、陪同。
黑海造船厂已经处于辉煌的末期了,作为厂长,马卡洛夫已经发现了整个联盟在走下坡路的端倪。
从莫斯科过来的拨款出现了拖延的情况,这是非常不好的苗头。
马卡洛夫对与东大的南港造船厂开展国际合作极为重视,他敏锐地发现,光是靠财政拨款造军用船舶很难持久。
船厂必须要具备国际一流的民用船舶建造能力,而在这一点上,南港造船厂很有优势,因为背靠东大这个规模超大的市场。
李干想要黑海造船厂的航母建造技术,马卡洛夫希望能够与南港造船厂合作建造大型民用船舶。
各有所需的情况下,双方谈得很好,李干他们的技术考察进行得很顺利。
在1号船坞里,李干看到了正在建造的1143.5型航母的首舰——库兹涅佐夫号常规动力航母。
这是苏联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不再是莫斯科级那种大型载机巡洋舰了。
苏联人的思路确定后,他们的做法非常的明确。
先造一型常规动力的、满载排水量7万吨左右的航母,拥有斜角甲板,采取滑跃起飞模式。
在积累了经验后,建造满载排水量在8万吨以上的核动力航母,全平甲板以及蒸汽弹射起飞模式。
可以说,前面走了一段弯路后,尤其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苏联人意识到,要想和美国人在海洋上争霸,必须要发展全通甲板、蒸汽弹射起飞的大型核动力航母。
然而,苏联人已经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大型核动力航母被建造出来了。
在这个时空里,库舰的建造时间提前了整整一年,此时在船坞里,已经完成了舰体的基本建造了。
马卡洛夫就像是在看自己的孩子那样,自豪地说,“我们这一型航母能够搭载50架飞机,包括一个团的舰载战斗机。配套的苏-33舰载战斗机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了。”
“尽管排水量没有美国人的核动力航母的大,载机数量也相对较少一些,但是,这只是第一步。”
“未来,我们计划用10年的时间,建造出大型核动力航母,载机数量达到70架以上,与美国人的企业号对标。”
李干很想说,你们的乌里扬诺夫斯克级的首舰,甚至没能完成舰体建造,你们苏联就没了。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马卡洛夫他们已经完成了乌舰的基本设计,苏联人在这一块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李干说,“我们计划在今年内启动我们的航母项目,此前,我们双方就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合作。”
“我这次过来,希望能够加强这方面的合作,加快我们的进度。作为合作的对等,南港造船厂要为东大航运公司建造的12艘30万吨级油轮,优先考虑与黑海造船厂合作。”
马卡洛夫大喜,连忙说,“我们能分到几艘?”
油轮是当前经济附加值很高的船舶,黑海造船厂能建造这种大型船舶,但是,没有人愿意让黑海造船厂建造油轮。
东大航运公司需要从南美、中东等地区运原油回来,他们的运力非常紧缺。
南港造船厂和欧洲几个造船厂合作研制了30万吨级油轮,第一批就要建造12艘。
可以这么说,这些船早建造出来一天,就能早一天赚钱。
东大航运做了个市场调查,根据数据反应,他们每从中东地区拉30万吨原油回来,就能赚200万美元。
这个高利润太可怕了。
难怪港珠的航运大佬们赚得盘满钵满,船王就有好几个。
黑海造船厂的油轮建造技术是不错的,完全有能力独立建造30万吨油轮。
李干笑着说,“这取决于合作的深度。”
他指了指库舰,道,“我们国力不如你们,没有办法先建造一级过渡型航母来积累经验,因此,我们只能一步到位,直接研制8万吨以上的大型航母,但我们只能先搞常规动力的。”
“厂长同志,我们需要你们的全面帮助,当前的千余名技术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力度也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你们能够再组织2000人团队,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派遣到南港造船厂进行工作,我可以做主将5艘30万吨油轮的建造,交给你们厂。”
李干迅速算了算,道,“每艘30万吨油轮造价大约是3000万美元,利润区间应该是在15%左右。”
那就是足足450万美元的利润了。
5艘就是2250万美元啊!
以黑海造船厂的能力,可以同时开工建造两条,最多24个月就能完成建造,也就是说,最多6年时间,就能完成5艘订单的建造。
在这个时间单位里赚取2250万美元,无论是对马卡洛夫个人还是对黑海造船厂来说,都是极为不容易的。
他们很清楚当前联盟的外汇储备是非常紧张的,大部分钱都用于进口粮食应对粮食危机了。
作为联盟里规模最大的造船厂,马卡洛夫认为黑海造船厂应当学习东大的经验,军民两条腿走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出一份力。
985厂的歼-10系列战机在全世界卖爆了,东大在军贸上的开放态度,获得了很多国家的欢迎,而这条路子,也给了苏维埃阵营的国家许多启发。
黑海造船厂不可能为其他国家建造军用舰艇,那么就只剩下高附加值的民用船舶可以选。
马卡洛夫竭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说,“组织如此大规模的人员派遣出去工作,需要得到基辅和莫斯科的批准,我会尽量促成此事。”
李干也很爽快,他说,“什么时候确定,什么时候签署协议,全看你们的效率。”
“我明白。”
在乌克兰待了十几天后,李干带着Gtd型大型燃气轮机、GtZAtV-12-4型蒸汽轮机的全套技术,回到了南港。
作为重要配套,国家在南港造船厂边上,建设了南港船舶动力研究院,其中,从罗罗公司、通用动力引进的两款燃气轮机,就是交给该所研究的。
继续从乌克兰引进燃气轮机技术,是为了综合各方设计的优点缺点,搞出自己的、更好的大型燃气轮机。
李干在燃气轮机发展路线规划上提了明确的要求,要搞出一款能够通过不断改进、提升,来满足各型水面大中型舰艇的需求。
首先在水面舰艇的动力系统的后勤保障上,形成高度的统一。
通用动力的Lm2500发展路线非常具有代表性,从1万马力到4万马力,都是它,热效率甚至达到惊人的39.1%,几乎摸到了内燃机的天花板。
航母在起降战机的时候,需要把航速保持在30节,如此才能让舰载战斗机获得起降所需要的足够升力。
要让8万吨级的航母在海上跑出30节的航速,需要25万以上的总马力。
而且还要维持航母上几千人的电力供应,对动力系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东大海军要直接上马8万吨级的常规动力航母,李干瞄准的就是黑海造船厂的乌里扬诺夫斯克级航母的技术。
当前的任何一款燃气轮机的马力,按照装备4台来计算,都无法满足8万吨航母的使用。
美国在1961年下水了其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母。
标准排水量7.5万吨,满载排水量高达9.4万吨!
其总马力高达28万马力!
载机数量达到了惊人的84架!
东大无论是技术还是经济,都无法维持这样的庞然大物,8万吨这个数字,是经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确定下来的,不是拍拍脑袋决定的。
如果国产大型燃气轮机项目进展不顺利,李干会考虑在第一艘国产航母上使用蒸汽轮机。
实际上,蒸汽轮机尽管有启动慢、体积庞大等缺点,但确实大型船舶比较理想的动力装置,因为技术简单、便宜。
花钱从乌克兰那里引进GtZAtV-12-4型蒸汽轮机技术,就是国产航母其中的一个备选动力系统。
当然,对大型航母来说,最理想的是核动力,但此时东大在这方面的技术,还远远达不到。
海军提出,要在2000年之前,拥有三个航母战斗群。
这是一项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需要集中全国的所有高端技术来为此服务。
8年时间,3条8万吨级航母,以及配套的舰载机、护卫舰艇,等等等等,如果没有每年10%以上的经济增速支持,这个远景建设是无法完成的。
归根结底,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