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就在对着港口的大马路下面,从马路往下,地势越往下越低洼。
高小龙的房子,就在马路下去的最里口的一条路上。
别看他的房子只有两层,因为位置好,占地面积大,前后还有个不算小的院子,所以整体看上去属于闹中取静的状态。
姜淳于他们租的22号房,就从高小龙家往下,经过六号房,一条三米多宽的路走到头,开始分叉的地方。
这一路的房子,面对面就有三四十户,意外的是路上很清净,几乎看不见人。
偶尔能看见几个孩子跑来跑去,却一点不吵闹。
推车的人也住在这片棚户区,不过他住的不是高小龙的房子。
如果按照房子修建的年代来分这一片棚户区,日国人住的是A区,也是位置最好的地方。
高小龙的这一片就属于d区,地势最偏也最不平整。
推车的大哥,家住在c区,本质上和d区没什么区别。
房租都差不多,唯一区别的就是他们房东不一样。
因为陆超云租的房子好,大哥还帮忙搬了东西,和陆超云多聊了两句话。
比如在这里,什么时间买菜最便宜,哪个卖菜的摊子不缺斤少两。哪个卖海货的都是自己船捞的海货上来卖的,海货新鲜,价格也要公道的多。
他们平时吃海货自己会抽空,趁着退潮去海滩捡,虽然乱七八糟的不知道能捡回来什么,但是不用花钱。
真正的好的海鲜,还要去码头那边买。
那边经常有出海的船回来,大货好货都卖给了大贩子,剩下的不要的就会论堆便宜了处理给小贩们拿去菜市卖。
有时候一两块钱,能买一堆,够一家人吃一天。
章鱼殷勤地给大哥递了根烟,陆超云顺势问起这一片的势力划分。
大哥说的很含糊,不过能说的还是说。
比如这一片棚户区,什么人是不能得罪的。
路口那一片做门面的木板屋,包括d区,是一个叫高天乐的人在管。
他和高小龙是本家兄弟,人很仗义,但是也最不好惹。
大哥平时在码头就靠接点小活生活,和所有人拉好关系是他的本能。
能说的说,不能说的也不会说。
不过有他提点,陆超云几人多少对这一片有了些了解。
陆超云见推独轮车的大哥说了这么多的信息,也不能让人家白忙活,又让章鱼给他拿了支烟。
烟可是个好东西,他自己不抽也可以拿来送人情。
大哥一共得了两支烟,顺手别在耳朵后面,脸上的笑都灿烂了几分。
“你们实在太客气了。”
“客气啥,要是没有大哥您帮忙,我们姑侄几个这些东西可搬不来。”
陆超云笑道,“对了,还没问大哥贵姓。”
“免贵,我姓刘,你叫我刘红阳就行。”
“好的,刘大哥,这是你的车钱,今天多谢您的帮忙。”
“你们太客气了,以后有什么事情叫我,我还有一帮兄弟,啥活都做。”
“好的,有事一定找你。”
陆超云付了推车人的钱,等他推着车走了,才开始安排住的房间。
原本应该是,陆超云和姜淳于一间,章鱼一间。
但是章鱼不答应,说屋里的床太小,两个人睡挤不下,他在客厅搭个门板睡觉还舒服。
白天收起来,晚上放下。
屋里的两张床确实小,一张也就一米宽,单单一张床,就占了半边屋子,再随便放点东西,屋里要是睡两个人确实有些勉强。
最后,姜淳于住了那间有桌子的房间,陆超云住了只有一张床房间。
客厅里的那个当做碗厨的柜子被推了出去,洗刷干净晾干,放到了陆超云房间,做了衣柜。
这样,客厅放柜子的地方就空出来一块,晚上就可以给章鱼搭个睡觉的地方出来。
桌子靠墙推到角落里,这样还能腾出晚上她们去厕所的路。
挤虽然是挤了点,但是比队长他们四个人住一间屋强,起码他们都算有了自己的房间。
和大通铺更不能比,一比,他们这就是天堂。
家里简单收拾好,姜淳于拿了张纸,把必须要买的东西写下来。
比如做饭的家伙,是用炉子,还是别的?烧煤还是烧木头?或者用别的什么东西。
拿着单子去前面的杂货店一问,杂货店老板也是大陆来的,建国前就来这里,儿女都在这边成家立业。
他给推荐了煤气:“这东西简单,一拧就可以烧火,用完了到我这里来换新的。”
“这东西安全吗?”
陆超云看老板推荐的煤气,用一个铁罐子装着,怎么看怎么危险的样子。
“安全,这有啥不安全的。”
老板让陆超云去看他烧饭的煤气,就放在门口的屋檐下。
老板的媳妇背着小孙子在门口折菜,听说客人要看煤气,她慢吞吞地摸了个火柴,走过去把放在木板上的灶点燃。
姜淳于看看那个放在木板上的灶,又看看在棚子下面风吹日晒的煤气罐。
老板口口声声说安全,安全个屁。
可她们不用煤气又用什么,这东西多方便,用柴火那才真叫麻烦。
算了,也就用一两个月。
不安全就不安全吧,回去她就改改,绝对不能让这罐子在她们使用期间爆了。
用煤气就得买铸铁灶,这东西和姜淳于记忆里的煤气灶还不太一样,功能比较单一。
点火的方式也很落后,是用火柴来点。
陆超云看了一眼,就决定买它。
在姜淳于眼里功能单一,且过时的铸铁灶和煤气,在陆超云和章鱼眼里还是挺先进的。
不知道船上用的是不是这东西,要是用这东西,只要备几个罐子不是省很多事。
买了煤气和铸铁灶。
有张哥给的锅碗瓢盆,又买了些必须的生活用品。
姜淳于在店里看到一种比较硬的纸张,这种纸张上面带了一层油膜。
问老板,老板说是打包干海鲜用的。
这边都是从外面来挣大钱的,经常会有人托熟悉的船只往家乡带东西,比如干的海货。
用这种纸张包着,托船只带回去的时候可以防潮。
姜淳于拿了一张试试,折叠起来还挺有型。让陆超云买了一沓,准备用它折成打包盒。
他们既然要卖捞汁小海鲜,又没有打包盒,这个东西应该还行。
因为他们买的东西多,老板还送了两盒火柴。
火柴不值什么钱,但是能看出,这老板很会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