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在这个时代,要是被一个人垄断,这个人完全就可以成为国家的第一富豪,隐形的皇帝了。
想想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泰和药行不但要做盐商的生意,还要做药材了。
这两样都可以被朝廷大宗采购啊。
民间的消费更是高。
谁都知道,谁的钱最好挣,当然是朝廷的。
不过,盐也分为好几种,不是开采出来的盐就可以食用。
像级别最高的盐,这种又白又细的盐是极品,但是加工费时费力,一般人哪能消费啊。
最终朝廷定价的,不过是老百姓能够吃得起的,质量很差的三等盐而已。
一等那是朝廷达官显贵用的,二等那也是富裕人家用的。
老百姓能吃得起三等盐,还要感谢朝廷的定价,不然,三等盐都没得吃。
呵呵,还真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啊。
办理相关的手续很快,前后花费了不到一个时辰。
不过盐商也是分层次的,如今的刘峰刚刚作为盐商,所以,他的文书上写得很清楚。
他只有在幽州售卖盐的资格,生意不能做到其他的地方,一旦被发现就是走私,不但要取消盐商的资格,还要没收全部的资产,并且发配充军。
文书上还写请了各种等次的盐每个月可以售卖的数量,加在一起是一万两千石。
价格也很清楚,刘峰关心的是一般食用盐的价格,至于上档次的雪白细盐他不关心,因为使用的量太少了。
盐这个东西不同于其他的东西,需要每一餐都有,但是每次的用量就那么一小撮。
当他看到文书上的价格之后,吓了一大跳。
盐当真是贵啊,即便是老百姓使用的普通食用盐,尽然二两多银子才能买一石。
最低价二两银子,最高价三两银子。
不过现在的刘峰不关心这些,老百姓的血汗钱他也不会赚。
当他做完这一切,回到客栈,武三通已经带着虎啸军过来了。
不过刘峰却没有直接回去的打算。
“之前那个盐田的位置你还记得吗?”
刘峰问道。
“你要去盐田?”
“是。”
武三通点点头,盐田的具体位置他很清楚,对于刘峰的安排,他这个老丈人向来不会过多的质问。
只会无条件地遵守。
虎啸军这次带来的是陈不疑,虽然他之前犯过错,但是自从加入了虎啸军之后,成长得很快。
其次让他来的原因也简单,虎啸军的几个领军的将领中只有他有时间。
王定六忙着训练新的哨探。
令狐家的两兄弟都在忙着练兵,尤其是新加入虎啸军的那一批人,还需要他们系统性的训练。
不然,打一次土匪就上战场,那不行,不懂得战阵,上了真正的战场就是送死。
至于说翟山川,他除了听命令做事之外,独当一面,还真的不行。
刘狼就更别想了,整天忙着训练自己族人呢。
不过也不能小看陈不疑,这段时间跟着刘峰打仗,学习了不少实用的东西,办好这么一件接人的小事情,还可以做得到。
刘峰和陈不疑仔细的交代以后,将人就交了陈不疑。
刘峰则是转到其他的路上,和武三通同行,一起的还有几个镖师和丫鬟兼侍妾柳烟。
目标正是盐田。
幽州多山,幽州城周边更是多山,盐田在幽州城外,直线距离不上很远。
他们骑着快马,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
靠近盐田以后,远远地就可以看得到,整个山都是被做成了一个个大片大片的平台,这些平台就是晒盐的地方。
这些盐的来源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直接出来的盐矿石,将矿石研磨过筛,最后在通过水来一次次的晾晒,提纯。
而还有一种盐的来源就是山间的卤水,这些卤水都是地下水。
将他们煮沸,再加入特定的东西流动沉淀,最后晾晒好以后就是粗盐。
制作盐最好的时间是四五月,这时候天气多风,太阳的温度也正好。
这时候虽然还没有到大规模制作盐的时候,但是工人们却已经非常地忙碌。
这个季节已经开始晒盐。
这些晒场上的盐晒好以后就开始分类,首先是将最上面的一层轻轻的收走,因为风吹日晒的,这一层会有灰尘。
接下来的就是最为纯洁雪白的精盐了。
取完精盐之后,就是此等盐,那些最开始取下来的一层带着灰尘的精盐就会加入次等盐之中。
最后的就是粗盐了,这些盐不但有底层的泥土,颗粒粗大,口感极其不好。
不同等次的盐有着不同的受众,最好的肯定是达官显贵,最顶层的那一批人食用。
其次就是次等盐,这些盐给一般的富人食用,比如刘峰这样的,食用盐都是此等。
最差的粗盐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刚需。
老百姓可不会花费很多的银子去买细盐吃,毕竟他们的生活都没办法保障。
刘峰之所以来看这些晒盐场,是因为他想要断泰和药行的一条腿,这里就是起点。
到了盐田,刘峰就在管事的带领下在各个仓库溜达。
盐商很多人都可以做,只需要有些财力就可以。
但是盐商和盐田是两个概念,一千个盐商中,自己拥有盐田的也不过一个人。
绝大多数的盐商都是以自己的身份凭证为索引,找盐田进货。
然后分散在各地售卖。
一般每个城会按照城市规模的大小设置盐铺。
比如说温皇县,因为规模小,就只有两家盐铺。
但是幽州城这样的大城,一般一个街区一个,甚至是两个。
刘峰这样的盐商订货的时候正常情况下只能拿到粗盐。
那些精盐会被盐田的拥有者留着,买高价。
毕竟精盐的量少。
要是精盐都能大规模产出,价值肯定打折扣,所以盐田即便是能够产出更多的精盐,也不会去生产。
生意的本质就是需求。
掌握了这一点,生意就会长久地做下去。
刘峰不过是一个小盐商。
所以,在那些大户的眼中,就是只配喝点汤的存在。
盐商的天花板就是拥有自己的盐田。
“掌柜的,这些粗盐都是一个价吗?”
刘峰询问。
它能够进入盐田,就已经核对过身份。
“这种是寻常粗盐,畅销货,也是需求量最大的。”
“折合一两半银子一石。”
这位掌柜的说话都是颐指气使的语气。
丝毫没把刘峰这个小盐商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