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办法?”
话一出口,不仅是薛云,连柳何都一道看向了吕望,似乎也想知道他到底有何高见。
“无他,远交近攻耳。”
吕望不疾不徐地开口说道。
“远交近攻?具体说说。”
薛云当然知道远交近攻的意思,问题是吕望口中远交的是谁?
“自从叛军入主京城后可谓四面皆敌,但最后叛军都以各种方式化解了危机,如今若想让叛军主力从南平关撤离,那么必须让叛军重新陷入孤立无援分身乏术的困境之下。”
吕望没有藏着掖着直接说明道,“若是我们能联合福王凉王,甚至是东海城一同向京城发起进攻,面对多方围攻下,叛军必然会从南平关抽调兵力支援其他地方。”
“福王凉王方面我倒是能理解,可东海城却未必会配合我们,更何况京城与东海城之间还隔着楚王的地盘,在没有拿下这些地盘之前,东海城根本无法威胁到京城。”
薛云蹙眉沉思了片刻。
福王凉王自不用说,前任福王凉王便死于朝廷与叛军之手,彼此可谓有着血海深仇。
在此之前。
两王都已经接连派兵攻打过京城,奈何两王实力不济,根本无法对京城叛军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但如果邀请两王一同发兵京城,两王就算打不过也一定会帮帮场子。
况且人都是有侥幸心理的。
之前打不过,不代表现在打不过。
尤其叛军主力不在的情况下,两王指不定都会重新燃起入主京城的心思。
至于东海城方面。
其他先不说,在没有击败楚王前一切都是空谈。
“如果我们以出兵帮助东海城攻打楚王为条件呢?”
谁知吕望却不慌不忙地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嗯?这倒是有点说法。”
薛云顿时眼前一亮。“问题是东海城会接受吗?”
“一定会的。”
吕望语气异常笃定。
事实上在连续败给楚王与薛云后,东海城内部的统治都已经出现了摇摇欲坠的迹象。
因此东海城现在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挽回颓势与信心。
所谓最了解你的人莫过于你的敌人。
鹿津之败已经让东海城深刻了解到北境的实力。
更准确的说是薛云的实力。
如果薛云愿意出兵帮助东海城击败楚王,从而换取派兵威胁京城的条件。
他相信东海城一定会答应下来。
毕竟从中能得到的利益实在太大了,换了谁都难以抵御这个诱惑。
更重要的是他不相信东海城对于京城没有想法。
指不定东海城还想浑水摸鱼,趁机一举拿下锁龙关,彻底打开通往京城的门扉。
“柳何,继续让探子时刻关注东海城方面的动向,一旦东海城决定与伪朝联手攻打楚王,那么后面的事情就要麻烦吕长史出面了。”
薛云向来雷厉风行,当场便做出了决定。
为了能拿下南平关进军京城,必然是需要有所付出的。
正应了那句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他图谋京城,东海城图谋中原,伪朝图谋胜利,福王凉王图谋复仇。
只有彼此都有各自的图谋便能暂时达成同盟,即便前脚彼此还是敌人。
“卑职遵命!”
“下官遵命!”
柳何吕望闻言齐齐领命。
接下来的时间里,幽都府都再次忙碌了起来。
无论军队还是官府都有各自需要完成的任务。
尤其与东海城的和谈正式落下帷幕后,交接俘虏都成为了重中之重的事情。
“回去后你不会遭受东海城方面的冷落与处罚吧?”
为表诚意,薛云决定亲自与东海城进行交接。
而交接的地方早已经定好,那便是在鹿津渡口。
主要是海路运输便利,恰好东海城最不缺船只。
为了换回俘虏的将士,东海城可是付出了无数钱粮物资。
如今这些钱粮物资都满满当当地装在海船之上,换了是陆地都不知道要用多少人手马车进行运送。
这也是为何会选择鹿津渡口交接的缘故。
薛云带了八千骑兵来押送数万俘虏,其中还跟随着大量马车。
相较于普通的俘虏,马陵这些将领在押送途中都相对自由一点。
至少他们不用和普通俘虏一样苦哈哈地走路,而是有马匹乘骑代步。
甚至马陵这样的将领都有资格跟在薛云身边。
路上,闲暇之余彼此都不可避免地会聊上几句。
想到马陵曾让自己人放箭意图射杀,薛云都不禁好奇他回去的下场。
“不会,因为东海城缺少像我一样经验丰富的领兵将领。”
马陵闻言却丝毫不慌。
他比谁都要清楚东海城军队的情况。
两府之战后,东海城便陷入了兵不缺将缺的窘境。
而鹿津之败后更是加剧了这个状况。
所以他也算是有恃无恐,根本不怕东海城清算惩处自己这个败军之将。
再说了。
要不是邹柳败给了薛云,他又何至于会落得兵败投降的下场。
“说的也是。”
薛云仔细想了想,马陵好像确实没有说错。
东海城尚未割据之前便已经是大魏朝廷的心腹大患,甚至还不惜派兵前往镇压过。
虽然朝廷镇压失败,但这不代表东海城兵精将强。
更多因素是朝廷在东海城当地不得人心。
基本上东海城的领兵将领分为本土派和外来派。
本土派自然不用多说,将领都是土生土长的东海城人士。
而外来派都是原来朝廷驻守东海城的将领,但最后却选择融入了当地。
不仅是将领,甚至官员们也是如此。
比如邹柳便是标准的外来派。
所以一开始他便不受东海城高层待见与重视。
最后东海城不得不启动邹柳,一方面是两府之战导致损兵折将,另一方面便是本土派的将领实在不堪大用。
有一点马陵没说。
他有恃无恐的原因之一便是自己也是东海城本土派的将领。
只是碍于平民出身的缘故,以至于他在军队高层中都没太大的话语权。
和大魏其他地方一样,权力始终都掌握在当地的世家大族手里。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以来都不会与将军为敌。”
马陵轻叹了口气。
对于这次北境与东海城的停战议和,他只想说早知当初何必如此。
反正下次东海城再想攻打北境,亲自领教过薛云实力的他绝对会称病不出,免得再次沦为阶下囚。
“我倒是觉得未来我们兴许会有并肩作战的机会。”
薛云突然意味深长地说了句。
他对马陵的印象还算不错。
知进退,识时务。
可惜就是运气差了点碰到了自己。
“将军这是招揽在下吗?”
可能是误解了薛云的意思,马陵看向薛云的眼神都透着一丝古怪。
现在招揽的话都已经晚了,东海城方面是不可能放任他投奔薛云的。
再者。
即便薛云真的招揽自己,他也不可能答应。
毕竟他的家人都还在东海城,一旦投靠薛云,家人性命都难保。
“你误会了,虽然我觉得你挺不错的,但还不值得我亲自招揽。”
薛云语气平静地回答道。
他麾下确实缺少能独当一面善于指挥作战的领兵将领。
只是他也不是什么人都会招揽过来。
在此之前,他已经通过情报网络调查了解过马陵。
论及指挥作战能力,他其实算不上优秀,在东海城军中称得上矮个子里拔大个儿。
若他真有能力,当初负责统率东海城水军的主将都会是他而不是外来派的邹柳。
毕竟东海城高层同样不是傻子瞎子,谁有真材实料心里还是有数的。
“看来是在下自作多情了。”
马陵面露苦笑自嘲了一番。
一路顺利抵达鹿津渡口后,薛云他们与东海城方面的交接非常平稳顺利。
只是由于钱粮物资以及俘虏太多的关系,花了足足五天的时间才全部完成了交接。
……
“戎人算什么东西,我和你们说哦,当初要不是我爹拦着我,我都要一鼓作气把戎人首领给宰了,所以戎人根本没什么好怕的……”
幽都府。
一处偏僻的酒肆里。
胡山正在和桌前的几个年轻人一边喝酒吃肉一边大肆吹嘘。
“不愧是什长,据说要不是令尊的关系,凭借什长的战功早都是队长了。”
“是啊,这件事情我也听说了,真可惜。”
“不过没关系,什长这么猛,下次肯定能带着我们一起立功升职的!”
桌上的其他年轻人纷纷你一句我一句地恭维起来。
这不单单胡山是他们的什长,最重要的是今天是胡山请客。
“哎呀,这件事情就不要提了,一提我心里就窝火。”
随着论功行赏后,当初斩获颇多的胡山虽然得到的赏赐比自己老爹要多得多。
本以来自己能因功升任为队长,谁知道自己老爹升任了,他却只当了个小小的什长。
年轻气盛的他心里自然不服,后来一打听才知道。
军队里职位名额有限,不少人都在等着空缺排队呢。
所以要轮也是轮到了他爹胡老汉,但如果他爹愿意让位置的话,他确实能凭借战功升为队长。
结果胡山还真舔着脸找上自己老爹,希望老爹能把队长之位让给他。
不出意外,胡老爹说什么都不肯让,为此父子俩都大吵了一架。
郁闷至极下,胡山有空都会出来喝酒放纵发泄。
一个人觉得无聊,干脆喊上了几个分配给自己手下的士卒,也算提前加深一下感情。
而这间酒肆据说是以前从军队退下来的老兵开的,价格实惠不说,酒肉品质也有保证。
“什长,您该不会真与队长翻脸了吧?”
有个年轻手下小心翼翼地问道。
“翻脸还谈不上,怎么说他都是我爹,我就是气不过而已。”
胡山从锅里夹出煮好的牛羊下水,蘸着调料大快朵颐道。
“军队里兄弟见多了,父子兵倒还是第一次亲遇。”
这时候,尤林的声音忽然响起。
旋即便看到他端着一盆烤好的羊肉送到胡山他们的桌前。
“尤掌柜要来两杯吗?”
看到尤林后胡山都直接热情招呼道。
“没问题,刚好就剩你们一桌人了,就陪你们喝两杯吧,当然,酒钱算我的。”
尤林丝毫没有客气,相当干脆地去柜台取了个酒碗与酒坛坐了过来。
“掌柜大气!”
胡山顿时喜笑颜开。
“珍惜你们现在的好日子吧,可能过不了多久,你们又要出征了。”
都是军队出身的关系,彼此并不缺乏各种话题。
酒至正酣的时候,尤林似乎想到了什么笑着说了句。
“嗯?尤掌柜收到了什么风声吗?”
胡山闻言一怔,转而便反应了过来。
据他所知,尤林在军队官府都有深厚的人脉关系,难免会知道许多常人不知道的事情。
“谈不上什么风声,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你发现府库的物资开始频繁调动的时候,你就知道接下来幽都府要有大动作了。”
尤林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告诉了胡山。
真要有什么秘辛,他怎么可能知道,就算知道也不会公然说出来,免得自寻烦恼。
“这是好事啊!”
胡山想了想顿时兴奋道,“弟兄们,我们又要有立功的机会了。”
“没错!什长,到时候便拜托你了!”
“是啊,我也想跟什长一样,立功荣获赏赐,连房子都买了。”
“俺也一样。”
看着这些激动兴奋的年轻士卒,尤林都忍不住有所感叹。
曾几何时,他也和他们一样闻战则喜。
等到受伤退出军队后,他才知道自己能活下来有多幸运。
像是胡山他们这样来喝酒的年轻士卒,尤林已经不知道见过了多少个。
但最后能活着回来的却寥寥无几。
一将功成万骨枯。
最终能从军队里脱颖而出的人往往少之又少。
与此同时。
行宫别苑的书房里。
“将军,不出所料,东海城确实在秘密集结军队准备向楚王发动进攻了。”
柳何将探子最新传来的消息郑重禀报道,“看东海城的作战布置,似乎是打算重演两府之战。”
“驻派东海城的使者可以行动了。”
薛云听后朝着一旁的吕望吩咐道。
“是!”
吕望神情严肃地应了下来。
“南边呢?楚王和伪朝的战况如何了?”
薛云又将视线移向了柳何。
“互有胜负,目前整体上彼此都还相当克制,一直处在试探之中。”
柳何连忙回答道。
“还在试探中么?”
薛云摸了摸下巴,意外又不意外。
毕竟两府之战都鏖战了一年之久,像是这等规模的会战,往往比的是谁犯的错误最少,谁又能率先抓住对方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