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九点整。
郑仪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秦胜推门走了进来。
秦胜五十岁出头,气质儒雅中透着干练。
他是去年刚从省委组织部调任过来的,算是“空降”干部。
在明州市委班子中,他资历不算最深,但位置极其关键。
组织部长,管帽子,管干部,是书记掌控全局最重要的助手之一。
秦胜空降明州,本身就带有省委加强明州领导班子建设、为下一步人事布局做准备的意味。
他与郑仪的关系,也颇为微妙。
一方面,他是省委派来的,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省委的意图,需要对省委负责。
另一方面,他又是明州市委的班子成员,必须服从市委,特别是书记的领导。
而郑仪,作为明州实际上的“准一把手”,自然是秦胜需要紧密围绕和配合的核心。
所幸的是,秦胜此人政治意识强,业务能力突出,作风严谨,上任以来,在干部选拔任用、班子配备等方面,与郑仪配合得还算默契。
尤其是在推动“新明州建设”相关干部调整上,他坚决贯彻郑仪的意图,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郑书记。”
秦胜走到办公桌前,微微躬身,态度恭敬。
“秦胜同志来了,坐。”
郑仪从文件上抬起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秘书周扬送上两杯热茶,然后悄然退了出去,轻轻带上门。
“郑书记,您找我?”
秦胜坐下,身体微微前倾,一副认真聆听指示的姿态。
“嗯,有点事跟你商量。”
郑仪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语气随意,但秦胜知道,郑书记亲自召见商量的事,绝不会小。
“是关于干部交流锻炼的事情。”
郑仪开门见山。
“随着‘新明州建设’第二阶段深入推进,特别是城投集团开始向县区拓展,基层一线的任务越来越重,对干部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市委考虑,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干部的交流锻炼,尤其是选派一批有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市直机关年轻干部,到县区去挂职,丰富基层阅历,提升实战能力。”
秦胜立刻点头表示赞同:
“郑书记高瞻远瞩!干部交流锻炼确实是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组织部前期也做了一些调研,正在酝酿相关方案。”
“嗯。”
郑仪点了点头,对秦胜的反应很满意。
“方案要尽快拿出来,要突出实效,不能搞形式主义。”
“重点要考虑那些发展任务重、矛盾相对集中、班子结构需要优化的县区。”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秦胜身上,看似不经意地提到了一个具体的地方。
“比如……临川县。”
秦胜的心微微一动。
临川?
刘航的地盘。
郑书记昨天刚去过临川考察。
现在突然提到要向临川派挂职干部……
这绝不是随口一提。
秦胜的脑子飞速运转起来。
刘航能力很强,临川发展势头也不错。
但刘航在临川经营多年,据说班子内部比较“团结”,外界也有关于临川官场风气和刘航用人方面的一些议论。
郑书记这是……要对临川的班子,进行某种程度的“微调”或者“加强”?
目的是什么?
是觉得刘航需要帮手?还是觉得需要引入外部力量进行制衡?或者两者皆有?
秦胜迅速判断,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郑书记用人,向来讲究平衡与制衡。
给能力强的干部压担子,同时也会注意防范“一言堂”和“土围子”现象。
向临川派挂职干部,既能给刘航输送新鲜血液和市里的资源视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观察哨”和“平衡器”的作用。
高明!
秦胜心中暗赞。
既体现了对刘航工作的支持,又含蓄地传递了市委的关切,还顺带锻炼了年轻干部。
一举多得。
“临川县确实是重点。”
秦胜立刻跟上郑仪的思路。
“刘航同志能力突出,临川发展势头猛,任务重。选派得力干部去挂职,既能支援一线,也能让干部本人得到很好的锻炼。”
“郑书记,您有没有具体的人选考虑?”
秦胜试探着问道。
这才是关键。
派谁去,直接关系到郑书记的真实意图。
郑仪放下茶杯,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说出了那个他昨晚就已经确定的名字。
“政策研究室的陈匣同志,你觉得怎么样?”
陈匣?
秦胜对这个名字有印象。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年轻,理论水平高,文字功底好,是“新明州建设”纲要的主要执笔人之一。
为人低调务实,原则性强,风评不错。
曾经在乡镇挂职过,对基层不算完全陌生。
派陈匣去临川挂职副书记?
秦胜快速评估着这个人选。
从资历和能力上看,陈匣担任县委副书记(挂职)是合适的。
他来自政策研究部门,宏观视野和理论功底是他的优势,可以协助刘航更好地把握发展方向,提升工作的系统性。
他作风正派,原则性强,有助于促进临川班子的规范化建设和作风转变。
他相对超脱的立场,也便于他客观观察和反映情况。
更重要的是,陈匣是郑书记亲自点的将!
这说明郑书记对陈匣是赏识和信任的。
派他去,就是代表郑书记的意志。
秦胜几乎瞬间就领会了郑仪的全部意图。
“陈匣同志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秦胜立刻表态,语气肯定。
“他理论功底扎实,视野开阔,作风严谨,原则性强。派他去临川挂职副书记,既能给临川班子带来新的思路和活力,也能让陈匣同志在基层一线得到全面锻炼,是非常好的安排!”
郑仪满意地点了点头。
秦胜果然是个明白人。
“既然你也觉得合适,那就抓紧操作。”
郑仪开始交代具体事项。
“挂职时间暂定一年。”
“主要职责是协助刘航同志抓好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同时参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特别是要关注和推动‘新明州建设’在临川的落地落实。”
郑仪特意强调了“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这几乎是在明确告诉秦胜,陈匣去临川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协助或者督促刘航整顿吏治,优化政治生态。
“要明确好他的分工,既要发挥其特长,也要确保他能切实参与到核心工作中去,不能搞成‘闲职’。”
“组织部要和他本人做好任职谈话,把市委的意图和要求讲清楚,鼓励他大胆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工作方法,尊重县委班子的团结,特别是要支持和配合好刘航同志的工作。”
郑仪的指示非常具体,考虑周全。
既给了陈匣尚方宝剑,也划定了行为边界。
“明白!”
秦胜郑重应下。
“请郑书记放心,组织部一定落实好您的指示,尽快完成相关程序,并做好后续的跟踪管理服务。”
“好。”
郑仪点了点头,似乎又想起什么,补充道:
“另外,关于挂职干部的管理和保障,要形成一套规范的制度。”
“不能一派了之,要加强平时的联系和指导,定期听取汇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挂职期满,要有严格的考核,考核结果要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要把干部交流锻炼这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真正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
“是!郑书记,我们一定深入研究,完善制度,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秦胜知道,郑书记这是在为更大范围的干部交流布局了。
这将是明州未来干部工作的一大亮点。
谈完了临川挂职的事,郑仪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
“建平同志,对刘航同志,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看似平淡,实则尖锐。
是在考察秦胜对重要干部的评价,也是在试探他对临川情况的掌握程度。
秦胜心中一凛,知道必须慎重回答。
他略微斟酌了一下措辞,力求客观公正:
“郑书记,从工作实绩来看,刘航同志能力突出,魄力足,执行力强。临川这两年在他的带领下,发展很快,尤其是在争取市里项目、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成效显着。这是主流,应该充分肯定。”
他先扬后抑,这是评价干部的标准做法。
“但是……”
秦胜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谨慎。
“也有一些反映。主要是说他用人方面,可能比较注重‘执行力’,有时候对干部的品德修养、作风要求强调得不够;在临川工作时间长了,班子内部可能……比较‘整齐划一’,听取不同意见的氛围有待加强。”
他没有提具体事例,但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
刘航能干,但也存在作风霸道、用人唯亲的潜在风险。
这符合郑仪掌握的情况,也印证了他派陈匣去的必要性。
“嗯。”
郑仪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能干事的干部,有个性,有魄力,是好事。但前提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把班子建设抓好,把风气搞正。”
“刘航同志是棵好苗子,但还需要继续锤炼,特别是要在带队伍、正风气上下功夫。”
“市委对他,是寄予厚望的。派陈匣同志去,也是帮助他更好地开展工作。”
郑仪定了调子。
对刘航,是“帮助”,是“锤炼”,是“寄予厚望”。
这既是说给秦胜听的,也是将来需要秦胜代表市委向刘航传达的意思。
“郑书记用心良苦,刘航同志应该能体会到。”
秦胜适时地捧了一句。
“希望如此吧。”
郑仪淡淡一笑,结束了关于刘航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