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上班接到老同学的电话,她在电话中支支吾吾的没说出什么事,只问我现在是否忙碌,如果等不忙的时候给她回个电话。
当时我手头有很多的事情,所以没顾及去想她到底是怎么回事,等会儿专门抽出时间来给她回了一个电话,才知道又是她考试的事情。
她所参加的考试是高级经济师的考试,为单位里聘用的副高级职称。这个考试她已经连续奋战了5年,期间参加了三次考试。
每次考试之前她都是信心满满,因为她觉得她已经把该学习的资料全都翻看过,结果每次成绩出来之后总是差上那么几分。
对于这个结果她也是郁闷极了,她给我吐槽的目的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我每次都付出那么多的辛苦来学习,并且觉得知识点掌握的也可以了,但是考试的结果总是差那么几分才能合格,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是呀,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也是很郁闷,因为这种事情在我所参加的职业考试中从来没有过。
以前我也写过,我参加过好多次的职业考试。只要是考试前准备妥当的,那么每次考试肯定都能顺利过关,从来没有过这种现象。
我一直以为职业考试是最最轻松的考试,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跟本身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只要你工作的时候细心一些,考试应该不是什么难题。
不管是记忆性的题目还是计算性的题目,每次的职业考试对我来说都是小事一桩,只有我想不想参加,没有我参加了过不了线的考试。
所以对于她的屡次考试不合格,我实在是没办法帮她分析原因,只能捧着电话在那儿静静的听她吐槽如何的努力,考试的时候如何的紧张,查到结果之后如何的失望。
听她絮叨了半天,其实我心里明白,还是她学习不到位,并不能根据一本书的目录,知道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也不会根据一个知识点就能扩展出一大片的知识面来。
她的学习就是一个点对点,面对面,根本就不会纵横交错,也不会提纲挈领,现在的考试就是专门惩罚这类的书呆子,所以她的考试不及格是在我预料范围之内的事情。
至于说的考试紧张,还有查到成绩之后的失望,那也是理所应当的,紧张就是因为不会,失望就是预料中的结果,有啥好失望的呢?
但是我心里想的这些事情都不能对她说出口,只是帮她分析一下,以后她还是不是要继续走考试这条路。
说实话,就我同学这个年龄,还有她的记忆力和她的心理素质,我真的很不赞成她继续参加这类考试了。
她的记忆力不怎么样了,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自己主动的想放弃学习的意识,她肯定不会再对自己的记忆力进行强化训练了。
如果,我是说如果,险险的过了考试这一关,那么后续还要有评定和聘用这两大关,而这两大关最是考验她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了,她所缺乏的恰恰就是这两样东西。
如果真的走到这一步,那么对于她来说会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与其让自己更不舒适,还不如保持目前的这个状态呢。
我跟她分析了一下他们夫妻二人一个月的收入,在她们所居住的县城中,算中上等了,有着一份中上等的收入,又没有什么大的支出,只要维持平时的生活就好。
这个平时的生活还不是普通的温饱生活,是“温饱以上,小康以下”这种状态,这不就很好吗?如果以后不参加考试,她的心态可以变得更加的平和,身体素质也会变好,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要给自己增加那么大的压力呢?
又不是特别的缺钱,她现在最大的心病就是自己的身体状况,其实她的身体状况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她的心理,能把她的心理状态整理好了,那么她的身体素质也就会慢慢的变好,本来她的身体就没啥大毛病。
听完我的分析,我觉得她也是长舒了一口气,看样子本来她也是存了不再继续学习的心理。
她说她的一个亲戚继续给她加油鼓励,希望她继续考下去,但是我听出了她的真实意愿,她真的从心底是排斥考试这件事情了。
其实她的想法已经通过语言间接的说出来了,我只不过是用更直白的语言对她进行劝说,让她顺便“接受”我的建议而已。
唉,想想也是,一个近乎年过半百的人了,对于这些事情上总是纠结纠结,为什么不能放过自己呢?即便是心里有这种想法,宁愿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自己也不会主动的坦露心迹,接受自己的行为。
哎,这就是我的同学呀,我们两个人维持联系了20多年近30年的同学,真希望她能够更坦然的接受现在的自己,不要再纠结于过去,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