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会议结束,李民富立刻让殷建锋将贾建设唤来,此事显而易见与那项任务相关。
片刻后,贾建设抵达办公室,李民富简述事情原委。
\"让我当运输队长?\" 贾建设满脸惊愕,向李民富确认。
他实在难以置信。
如此机密的重要任务,加上数十辆卡车的大规模车队,长途跋涉穿越荒无人烟之地,途中未知险阻重重。
面对这一切,他实在不解两位厂长是如何考量的。
竟未选择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员出任队长。
让一个毫无带队经验的厨师担任队长,这事儿确实不寻常,世间还有什么是更奇怪的呢?
“建设,这件事我和杨厂长已经商议好了,我们都相信你能出色完成任务。”
距离出发还有一段时间,我同意你在任务前暂停食堂的所有工作,全力准备这次行动。”李民富话音刚落,贾建设便明白此事已成定局。
“李厂长,我愿意接受这项任务,但希望能在行动中配备武器,并且我想提名两人一同参与。”
既然无法推脱,那就尽量争取些助力吧。
如此漫长的路途,又处在当前局势下,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危险。
他觉得至少得带上两个可靠的人协助,人选也已心中有数:何雨柱和徐威。
这已是厂里最佳选择。
毕竟这是场充满风险的旅程,既需完全信赖,又要服从指挥,只能从食堂内部选拔。
他对何雨柱信心十足,只是不知徐威是否答应。
若徐威拒绝,那只能带马华了。
唉,真应了那句老话——人在需要时才觉人力不足。
李民富听完贾建设的要求后沉思起来。
配枪这点无需多虑,即便贾建设不说,他也会安排。
他主要担心的是增派人手的问题。
这次任务涉及高度机密,一旦出事,后果绝非区区几人能够承受。
因此他必须再三权衡。
“建设,配枪没有问题,至于你提出的推荐两人一事,我需要与杨厂长商议后再回复你。”
李民富思索片刻,最终决定先与杨政民讨论再作决定。
他知道贾建设为何要推荐人选,也明白其中顾虑。
即便贾建设是他心腹,他也渴望应允,但关乎重大事项,必须征得杨政民同意。
“李厂长,明白了。”贾建设点头回应。
他清楚此事必经杨政民认可。
“建设,你尽管放心,我一定尽最大努力为你争取。”李民富在说“尽力”二字时特意提高了声调。
李厂长,感谢您的支持。”贾建设道谢后便知趣地告退。
次日,因临时任务,贾建设结束休假返回岗位,恢复日常工作。
上午,他又被召至李民富处。
不同于往常,李厂长直截了当地宣布杨政民批准了他的两人推荐请求。
昨晚贾建设已预见到结果,但实际情形稍有出入——他无法直接与被荐者商议,只能将名单提交给李厂长,由两位厂长亲自沟通。
虽然与预期不同,贾建设也明白其中缘由,于是点头应允后上报了何雨柱和徐威两人,随后悄然离去。
很快到了下午,何雨柱刚上班就被叫进厂长室,出来后特地来贾建设办公室一趟。
他谨慎起见,未在办公室多言,仅含蓄暗示已同意,并约好明日在他家小聚详谈后离开。
徐威自然也不会缺席。
何雨柱走后,他也接到了通知。
一听说是此事,他立刻满口答应。
这种机会千载难逢,他深知若是拒绝才真的愚钝。
此次任务不仅补助丰厚,完成还可加薪。
得知是贾建设举荐,他暗自发誓今后定追随其左右。
他明白,这类带任务的机会绝非寻常,若贾建设非把自己当自己人,怎会轮得到他?既然贾建设伸出援手,那他也需投桃报李,否则在厂里根本无立足之地。
当晚下班,贾建设向陈雪茹提及即将出差之事。
贾建设因保密要求,未向任何人提及任务详情或出行时长。
这并不奇怪,毕竟他们一走便是月余,家人怎会不知?只需隐匿目的地与运送物品即可,而这类任务本身涉及的核心机密有限。
他只需确保队员们将物资运抵某地便无需过问,后续自有人负责秘密转运至最终地点。
陈雪茹虽担忧贾建设久别,却明白这是工厂赋予的责任,只能叮嘱他注意安全、早日归来。
由于此行较长,贾建设计划多备些物资存放家中,以备妻子孕期所需。
至于其他女性的物资,则暂存徐会真处,他无暇顾及理由是否说得通,只盼分散取用,不致引起猜疑。
时光飞逝,十五日后出发日期终定。
半个月以来,全厂工人昼夜赶工,终于如期完成特殊钢材的冶炼。
车队明日启程,前往边境旧疆地区。
直至今日,作为队长的贾建设仍不知确切终点,仅得知自己将在头车前引路。
越是接近出发,事务越繁杂,尽管不明具体方位,但终点为旧疆省无疑。
此时已近9月中旬,旧疆渐寒,贾建设反复提醒队员添衣御寒,并逐一核查车辆燃油、干粮及修理工具等物资,确保万无一失。
贾建设对此次任务早已有所预料,内心激动难耐。
他回忆起这段时期正是武器研发的关键时刻,特殊钢材与旧疆这两个词让他隐约确信了自己的猜想。
尽管这只是他的推测,且众人作用有限,但能参与如此重要的任务仍令他无比自豪。
时间飞逝,下午时分,负责带路的三人到达车队,开始指导准备工作。
三人皆无姓名,仅以代号称呼:队长灰狼,三十多岁,平凡的长相常挂着笑意;队员飞鹰,二十多岁,寡言少语;队员松针,同样二十多岁,笑容常挂,外貌在三人中稍显突出,但也仅属普通水准。
经过三人检查与指导,准备工作于五点基本完成,次日即可出发。
准备完毕后,在贾建设提议下,大家召开了出发前的最后一次动员会。
“棉衣、棉裤、棉鞋以及应急干粮务必随身携带,旧疆已渐转寒,我不希望任何人因寒冷丧命。”灰狼神情严肃地提醒。
“真有那么冷吗?”徐威心生疑虑,被灰狼的话吓得不轻。
“这不是危言耸听!大家务必重视此事。”松针严肃补充。
经松针再次强调,众人决定晚上回去便带上最厚衣物。
谁也不想冒险,加之贾建设及两位战士的反复叮嘱,他们自然信服。
贾建设察觉气氛过于沉闷,担心未出发便已紧张,会影响后续应对突发状况时的状态。
他轻咳一声,试图缓解紧张:“大家莫要太过忧虑,只要衣物足够,定无大碍。”
“旧疆并非无人居住,他人可耐寒,我们亦能行。”他说罢,目光扫过众人。
飞鹰本欲反驳,却被灰狼及时制止。
灰狼知贾建设此言旨在鼓舞士气,暗自点头赞许。
“听我说完。”灰狼低声呵斥飞鹰,随后转向贾建设,“你的安排有理,但每人再多备些干粮为妙。
即便遇紧急情形,无法生火做饭,也能靠干粮维持。”
“重点便是衣、鞋与干粮三者,只要做到位,余下无需多虑。”说完,灰狼宣布散会,众人各自准备,三人随后与贾建设告别离开。
贾建设早已无需操心,陈雪茹早为他备妥御寒衣物。
至于食物,系统储物袋中的高热量食品,更是非寻常人所能及。
旧疆的寒冷,穿越而来的他自然心中有数。
那里冬日滴水成冰,绝非虚言。
他早已为旅途中的严寒做好心理准备,只是不知他人能否承受这般天寒地冻。
会议结束后,现场只剩贾建设与何雨柱二人。
“傻柱哥,又在想什么?”贾建设笑着轻推走神的何雨柱。
“建设。”何雨柱回过神,忧虑道:“旧疆那么冷,即便带足厚衣,恐怕也难熬。”
“傻柱哥,船到桥头自然直,明日便启程,与其担忧,不如回去准备。”即便早有准备,他仍对即将到来的寒冬感到不安。
时间紧迫,箭在弦上,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也罢,我这就回去。”何雨柱叹气,神色依旧沉重。
“今晚好好陪你媳妇。”贾建设挤眉弄眼。
他试图以此转移何雨柱的焦虑。
“你这小子,到这时候还想着这事。”何雨柱笑骂一声,接着说:“好了,我先回去收拾。”
“那明早见。”
贾建设待何雨柱离去后,再次检查每辆车的物资。
虽无远行带队经验,但他深知谨慎无误。
此次出行共有32辆卡车,司机48名,其中16人为机动替补。
其余人员中,他是队长,副队长是韩庆阳,39岁,退役后任轧钢厂民兵副队长,曾参与过伟大战争,经验丰富。
对于韩庆阳担任副队长,贾建设当时感到十分安心,至少遇到突发状况时,还能有经验丰富的他提供建议。
何雨柱和徐威在车队中负责做饭,但他们无需操心战士们的伙食,这些由专业的炊事员处理。
贾建设再次确认所有车辆无误后离开轧钢厂回家。
今晚是出发前的最后一晚,预计再回来时就快过年了,他打算好好陪伴几位女性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