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的学子们是幸福的。
晨光初透,薄雾如纱。青瓦白墙的书院静卧山间,檐角风铃轻颤,惊起三两栖鸟。阶前老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与墨香糅在一处。
院中古井辘轳犹带夜露,汲水人步履轻缓,晨钟忽晌,惊得露珠从芭蕉叶上纷纷滚落。
每当这时候,程处默、尉迟宝琳两人都会带着学子们在书院跑步,不跑步也行,禁得起两人板子就行。
卯时未,跑步完,学子们排队早餐,申时二刻,学院早餐结束,所有学子们须前往教室早读。
申时六刻,书院开始正式教学和授课。
午时二刻,书院午餐。
午餐完后,有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可以休息,也可以看书,完全自由支配。
酉时二刻,书院授课结束,学生们开始自由活动,或者讨论,或者实验都可以。
户外活动需要听从教习吩咐。
实验必须上报,由教务室批准后方可展开。毕竟,有些实验有危险,有些实验必须二人以上完成。
如果实验由书院提供材料,但试验成功了,知识产权归书院所有,个人拥有命名权及相应权益。由个人采购材料,研发成功的,书院拥有优先购买权。
书院每七天会放一天假,李恪还想七天放两天假,结果书院教习和学生全体反对,还说自己不是来玩的,朝廷也只是每旬放一天假,七天放一天假已经很多了,李恪不由感慨这时候人们对知识的渴求。
至于书院的先生们,除了山长、副山长年事已高,不需授课外,其它人都需要授课,授课成果会在年底由学生们评述,学院考核。
所以,他们包括墨家众人也不敢轻心,也都反对一周放二天假的规定,陆德明、姚思廉他们找到李恪后,李恪自然从善如流。
书院实行寄宿制,学子放假期间才能可以外出,但要教习们批准。
至于遵守法律等日常管理规定,在此不再赘述。
李恪每周两天,每天上两节课,教学任务就算完成。
其它时间,躺在府里逍遥椅上,宁愿陪程处默二个喝茶聊天,或是书房写写字,或是教授府里的二十学生,也不过多干涉书院事务,日子过得逍遥快活。
衙门由权万纪负责,他放心的很,这也是多个职务的好处,都以为李恪在忙。
一日,权万纪回来却是紧锁眉头来找李恪,老权会有这副表情,李恪还是挺意外的,不由问:“权长史,可是有什么要事?可是百姓丢了牛?”
平日里,百姓丢一头牛都算大事,权万纪也会有这副表情。
权万纪叹了口气,给自己倒上杯茶,喝完才道:“殿下,这次没丢牛,确是丢人了。”
“丢人?”李恪大为奇怪,他来益州半年多了,还是第一次碰上这事情,详细说说。”
原来却是有百姓反应,自家娃丢了,已经两天,权万纪开始只是派出衙役帮忙找寻,只是衙役们回报,说是没找着,这才重视起来。
百姓的娃丢了,可是大事,李恪不由凝神静听。
“是罗家村的两个小孩,应该是一起玩的,都丢了,分别是八岁和九岁,是邻居,父母二天了还没找到,着急之下找到衙门,我派出五个衙役去了小孩常去的地方一起找,也没找着。”
丢小孩,李恪蹙眉沉思半晌,不由问道:“莫急,行文至其他州了吗?有没有发现丢的小孩?” 已经两天了,又是长了腿的,本州找不到,怪不得李恪会有此问。
如果行文到其他州,就要由李恪来做主,权万纪不敢僭越,不由有些为难道:“这个需要殿下同意才行,会不会孩子们跑到那里玩了呢?”
李恪却是仿佛嗅到一丝阴谋的气息,不由说道:“权长史,明天我正好没课,明天我一起去罢。”
次日一早,李恪和权长史一起到了衙门,见了马别驾、曹参军等人,众人见礼后,李恪问了几个衙役,却是不由要领,丢小孩的百姓们昨夜也去找了,却是没有任何进展。
除了让护卫们也参与,同时说道:“行文罢!”,前后三天了,丢的小孩们也饿坏了。
衙役们见刺史大人护卫都派出去了,也是没有二话和百姓一同前去找寻。
只是一直等到中午,再到晚上,衙役们和自己的护卫纷纷回报,没有找到,李恪也没有办法,这个社会可没有监控,也没有无人机什么的,天色黑了,野外可是危险的很,只能回府里。
随后几天,邻近的州陆续回复说,不但益州丢的孩子没有任何动静,自己州里也有百姓反应,说是自己州里也有丢的,也都在找,益州如有消息,相互通报一下。
见百姓们急了,李恪向曹承安要一些府兵,连续找了五天。
就差把益州翻过来了,结果就是没有半点线索。
两个小孩丢失已超过十天,就是在前世,两个小孩也要被列入失踪人口了,正当李恪在衙门一筹莫展时,衙门却收到消息:有人曾在荣州见过两个丢失的小孩。
李恪一愣,此时荣州虽归剑南道管,但却是大山遍布,交通困难,但水运发达,只是谁会往那个地方拐卖小孩。
水运上了事务还是找了江伯河姑了解情况。
江伯河姑自从被收购股份后,还是掌管着水运,这段时间都是往全国运货,运的最多的便是李恪名下的茶叶、青盐、碱等物品。
“殿下,荣州交通情况如殿下所了解,但岷江水运通往荣州,我们在荣州有水运驻地,主要是给我们货船提供补已的,殿下需要的话,倒是可以往那儿派人,寻找那两个丢的孩子。”
“不,肯定不止两个,从各州行文情况来看,各州都有丢孩子的,往那儿派人,接着找。”李恪握了握拳。
衙役和自己府上护卫去了十五人,准备借助岷江水运,去往荣州。
听说衙门并没有放弃,而是要往荣州派人,两户丢小孩的百姓也主动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