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出了皇宫,想到传国玉玺,心中不禁有些蛋疼,虽然传国玉玺只是一块玉,但这在此时被视为正统统治的象征。
所以,这在此时只能是被皇帝所掌握的信物,其他人妄图拥有,只有一个字,死;或是五个字,九族消消乐。
杨广是一位喜欢游玩的皇帝,为了在各地游玩时下达政令,传国玉玺自是随身携带的,随着杨文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嘎了后,传国玉玺的下落成迷。
李渊得自杨广之孙隋恭帝杨侑,而长安监国的后即位的杨侑可没有继承这一帝皇信物。
也就是说李唐自建国十余年来,并没有传承传国玉玺,未免有些言不正名不顺。
尤其李二得位不正,要是手头有了传国玉玺,世人对李二得位不正的印象也会有所改观,所以此等信物对李二极为重要。
当年萧皇后随宇文化及乱军到聊城时,被窦建德俘虏,后被当时突厥可墩义成公主遣使搭救,到了漠北,这已经历经多方势力,时间更是十多年了,传国玉玺还在萧皇后手中吗?
但无论如何,传国玉玺最有可能掌握在萧皇后手中,这倒是真的。
隋杨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是还想拥着此等物事,便是祸事,只是不知道外婆萧皇后会怎么看?若是她不乐意,或是有别的想法,李恪还真的没有办法。
此事,只能寄于萧皇后的态度了。
看看李靖众人的态度便是明白了。传国玉玺这东西沾稍一染上就是麻烦,李靖等人也是想到此点,众人此次大胜突厥,功劳都够大了,逼迫萧皇后拿出传国玉玺只会招惹骂名,尤其传国玉玺一到手,就会转到李二手中。
李靖众人作为隋杨旧臣,对萧皇后也不可能逼迫,干脆把萧皇后、杨政道在内的整个伪隋高层全部俘掳回来原因。
反正人都回来了,能不能得到传国玉玺就看你李二了。
心中有了心事,回到王府了还是薛礼提醒的。
从马上下来,却是见孙思邈和另一名少年道人从府中大门处走出来,见是李恪,便是拱手一礼。
李恪此时心内有事,只是随口问了句“道长这是要外出?”
孙思邈点点头,同时指了指自己身边的少年道人,“这是贫道道门后起之秀李淳风,目前供职太史局。”
李恪心中有事,只有听清孙思邈说的是什么,只是回了一礼,点点头,不在意地回府了。
却不知此时李淳风袍袖未端不断抖动,李恪进府后,脸色有些阴晴不定,孙思邈见状拉着他上了马车。
“淳风,你刚才是怎么了?可是失神了。”马车内,孙思邈低声问道,一边心内也是嘘了口,还好蜀王明显有事,二人只是简单地问候了一下,便自分开了。
要说李淳风此前的状态可不是一个失神可以形容的,只是孙思邈乃是敦厚长者,李淳风更是道门前辈尽皆看好的年轻俊彦,因此说话之时也是点到为止。
李淳风被孙思邈提醒,脸色方才稍微正常起来,只是嘴中兀自喃喃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孙思邈大为疑惑问道:“淳风,怎么了?可是关于蜀王殿下的?”
李淳风皱了皱眉道:“是啊,蜀王殿下好奇怪的面相。”
李淳风可是千古传颂的传奇人物,奈何孙思邈对看相一道却是无甚兴趣,闻听李淳风的话语,却是没有再问。
回到府里后,李恪有些酒意上头,便上床倒头睡了起来。
直至丑时,李恪方始从床上醒了过来,甘草听见房间内有动静,推门进来后,给他穿上衣服,又让他洗漱了一遍。
端上饭食,葱爆羊肉、蒜泥白肉、炖猪蹄、醋溜白菜、炒葵菜、泥鳅豆腐汤,皆是李恪平时爱吃之物。
李恪上午在宴会上喝了个酒饱,此时正是腹中饥饿时,很快便是对着满桌佳肴大块朵颐。
到了书房,便把造船术的图纸拿出来加以完善,李恪并不是造船专业,只是一个普通的师范生,虽然上学时也算认真,但现在要凭以前一些记忆画出图纸,还是颇为有些费力的。
傍晚时,李愔来到李恪书房,见李恪脸色有些不对,问道:“哥,你可是有心事?”
心事,更真是有啊,想了想,自己对于传国玉玺的看法更多的是基于自己千多年的看法,或许李愔会有不同理解呢。
何况李愔也是自己的亲弟弟,李二索要传国玉玺之事,李愔也是知情权的。
便把事情始末说了一下。
“什么?传国玉玺?”李愔手一抖,手中的茶杯便是从手中甩了下去。
茶杯在木制的地板滚了几个圈,方始停了下来。
“哥,你是说外婆把传国玉玺带回来了?”李愔的声音还是惊疑不定。
“应该是吧,至少旁人都是这么想的。”李恪声音有些苦涩地说道。
“这东西,除了父皇能拥有,其他人不可能拥有的,任何人都不行,所以要是有这东西,赶紧交出来或是换取一些父皇的承诺,否则私藏下去必然是灭族之祸。”李愔有些战战兢兢地说道。
“嗯,等娘亲带我去看外婆,小弟你也去呗,只是过程中多听少说就好。”李恪想了想说道。
“行,估计什么时候?”
李恪沉吟了一下:“估计会在明后天吧,你明后天就不要去酒楼了,今天外婆毕竟刚到长安,从漠北回来也是极为劳累,需要休息一下的。”
次日,果然杨妃便遣人前来府里,让李恪进宫。
李恪喊上李愔,二人进了凝香殿。
杨妃正在殿内等李恪,见李愔也来了,倒是微微一愣,想了想,也是释然。
给二人倒上茶水。
“如何,事情你们都知道了?”李恪、李愔二人点点头。
“娘亲,阿耶让你何时去见外婆?”李恪问道。
杨妃说道:“你家阿耶只是吩咐越快越好,但我估计他可是急的很呐。”
“娘亲,外婆是个怎么样的人?此事你估计会怎样?”
李恪此生从未见过萧皇后,心中没底。
虽然是后世来的人,但后世对萧皇后的评价可是是极为两极分化,当然正史中的评价还是正面的,说是这位萧皇后有着大智慧和大毅力,容貌更是堪比四大美女。
杨妃倒是沉吟了一下说道:“你外婆,温婉聪慧,知书达礼,至于更多的,我也不知道,毕竟你外婆离开我已经十多年了。至于此事会怎样?还是等你们舅公宋国公与我等一起去见过她再说吧。”
“宋国公萧禹?”
“正是。”
李恪闻言便是皱眉,萧禹这位舅公的古板朝野皆闻的,一生六起六落,贞观一年时便与房玄龄发生争执,便是李二好言相劝,萧禹也是不妥协,而是主动请辞。
萧禹,他会劝人?
“放心,你外婆可是对你们这位舅公关爱有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