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承宣是个好孩子!冯珂对他还是认可的。
不过当她跟杜猛也这样说的时候,杜猛顿时笑得嘎嘎的。
“你还没有人家大呢,叫人家孩子?”杜猛笑话她。
“那又怎么样?他要真娶了春华,还不得叫我一声岳母?”冯珂白了他一眼。
“行行行,让他叫岳母,只要你不尴尬就行。”杜猛是没有意见的。虽然他也只比窦承宣大个十来岁。
而且他现在修为又成,看起来竟然更加年轻。要不是他自己不在乎容貌,不怎么注意保养,说他二十七八也有可能。
“这个事我没意见,回头你问两个小的!他们要是愿意,那就结婚吧。”虽然杜猛支持杜春华做任何选择,但说实话,结婚的滋味其实也不错呢。
要是遇到对的人,那结婚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后世人不愿意结婚,是因为生活压力大,不想太压迫自己,减低自己的生活水平。
可现在自己又不缺钱,而且马上会更有钱。别说她一个,再多几个自己也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于是二人就在杜春华回来的那一天,直接跟她摊开了说话。
“你如今马上就十八了,有没有什么想法?”
“爹,您说什么呀?”杜春华故意装听不懂。
“说什么你不明白啊?”杜猛笑了起来,“十八了,是不是该嫁人了?”
“爹,你不是从来不催我嫁人,还说我要是不想嫁就可以不嫁的么?”杜春华反问道。
“是啊!”杜猛点头,“我是说过的。”
“那您还……”杜春华嘀咕。
“可是你就真的没有喜欢的人么?”杜猛看着她说道。
“我……”杜春华本想说是,可是心里闪过窦承宣的影子,那话就说不出来了。
“既然有了喜欢的人,那就速战速决,不要拖拖拉拉的。”杜猛道。
“我这不是还不确定么?”杜春华带着几分迟疑说道。
冯珂一看她这个表情,就知道这事有门。
“说不确定,那就基本是确定了!”冯珂笑着道:“我们女人有个天生的本事,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你要是还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那就想想自己不想要什么吧!比如说喜欢这件事情,你说你不知道是不是喜欢他,那你想想别人,看自己是否喜欢?比如我侄子冯羡青?”
杜春华连忙摇头。
“那卫继业呢?”
杜春华顿时大摇其头。
“那窦承宣呢?”
杜春华犹豫起来。
冯珂笑了起来,“你看是不是?喜欢不喜欢,是不是一目了然?
所以既然喜欢,就不要再犹豫不决了。”
杜春华沉默不语。上辈子的遭遇,让她心里还是有点芥蒂的。
杜猛道:“没什么好担心的。要是过得不好,你就回来,难不成我还养不起你?
“回头码头建成了,有五厘的份额是你的,只要这码头还在,应该能保你一辈子吃穿不愁。
而且西街那边,还有二十间店铺,回头做你的嫁妆,另外银子两万两压箱底。
要是这样你还过不好这一生,就只能说你太逊了。那你不管成不成亲,都不会过不好这一辈子的。”
被杜猛这么一说,杜春华终于平静下来。
“爹说得对!您这样帮我,我要是还过不好一辈子,那只能说明我没用。”杜春华用力点点头,“爹,小娘,我确实觉得窦承宣还行。而且他也说了,觉得我很好,想跟我过一辈子。
不过,这事还不知道能不能成?人家是皇子龙孙,咱们就是泥腿子,不般配。”
“这个你不用担心,这是我跟你小娘的事情。”杜猛站起来,结束这次谈话。
既然探明了杜春华的心意,那接下来就是跟窦家谈了。
确实啊!窦家的来头极大,不知道会不会要一个农门出身的儿媳妇呢?
两夫妻暗夜里合计了半天,决定主动出击,跟窦家直接商量。
能成就成,不成就拉倒!
杜吗这人不会拐弯抹角,想到就做,隔日他就来找窦国公说话。
窦国公才听他提了个头,就立即兴奋地道:“你说这事啊!哎呀,我一直想找你,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开口,怕你嫌弃我。”
“什么嫌弃不嫌弃的!”杜猛笑着道:“你就算废为庶民又如何?我们干脆就是庶民,大家谁也不比谁强哪去!”
“那行,只要杜老弟不嫌弃我们,那我们是求之不得啊!说起来承宣也找我们说过了,但我们很担心,一直不敢跟你们提。”
窦国公兴奋地道:“承蒙杜老弟不嫌弃,那我就寻人来提亲了!”
“好啊!”杜猛笑着道。
窦夫人一听杜家同意了,心里欢喜得不知道该怎么说。“太好了,总算了了一桩心事。承宣这孩子跟着咱们受苦了,希望以后有了妻子,能让他觉得这生活也是甜的。”
“那我们找谁来做大媒呢?”窦夫人发愁。
“就找那柴县令吧!我看柴夫人对这事挺上心的。”窦国公笑着道。
“好!”
两家商量好之后,那柴夫人做这个媒人就是简单的牵个线罢了。
很快,他们就把日子定下来了。
先把婚定了,至于说成亲的日子,杜猛觉得应该再放一放,好歹等杜春华二十岁了再成亲。
年前,两家人坐在一处吃了个饭,就把这事定下来。
杜春华跟窦承宣就此成了未婚夫妇,偶尔眼光一对,便有无数情意迸现。
两年时间很快的,是不是!
杜猛终于对玻璃作坊的出品感到满意,而且经过两个多月的优中选优,现在也累计了几百件出来。
于是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准备在镇海新城举办品鉴会。
正月二十二日,就是他跟贺郡守他们约好的集会之日。
而在正月二十日就有人陆续往镇海赶来。
但凡是来了的人,都震惊与镇海县的发展。
“柴大人,你这新城整得不错啊!这路也开始修了,是通往郡城方向的吧?”
“这港口修得不错,以后修好了从这里下货,不比宁海县差啊!”
“就是就是,这码头修得好!”
来的都是生意人,自然对于财富有着特别的敏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