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杨山早早就来到了办公室,现在他已经习惯提前半小时到岗。
办公室里的同事都习惯出差后带一些土特产回来分给大家。洋县那地方盛产黑米,所以杨山就背回来一些,然后用纸包分装成半斤一份,办公室里人者有份,这点分量估计能熬两回粥。
等杨山分完的时候,小刘同志也来了。
“诺,给你的,可好吃了。”刘一飞看到杨山随手给了他一包炒黄豆。
“尔滨好玩不?”杨山接过来扔了几颗进嘴里。
“没下车,直接去的佳木斯,那地方是真冷,4月份还下了场大雪。”刘一飞啧啧嘴,“还是你那地方好,气候宜人,听说姑娘都很漂亮。”
“你在那边没看到美女?”
“还真看到个,不过那姑娘随身带了个烟锅子,还是算了吧。”
刘一飞向四周看了看,小声的对杨山说,“你听说了么?咱们的现在的工作可能会有变化。”
“有啥变化?”
“有人说咱们的工作是搞修正主义,是在为难工人,阻碍群众建设国家的热情。”他趴在杨山的耳边低声说。
“这种话不是早就有了么?”杨山虽然表现的无所谓,但是心里还是一紧。
“这次说话的人不一样了。”刘一飞用手指向了天,“这两天不是正开会呢嘛,从那里传出来的。”
杨山想起最近开的是啥会了,“详细说说,我这几天一直在坐火车,啥信息都没收到。”
“具体的我也不知道,昨天下午的时候我听到陆处的办公室传出的声音,好像在争吵什么,我猜咱们原定的工作计划会有变化。”
正说着呢,有人过来通知,要开全司大会。
两人眼对眼,这动作可够快的。
现在范群还在外边没回来,整个科室也没几个人在岗,杨山两人只好一头雾水的跟着陆处长前往大会议室。
进了会议室,杨山就感觉气氛莫名的压抑,已到的人都在座位上默不作声,前排就坐的几位处级领导也都是一脸的凝重,看到会场上也没啥熟人,一向喜欢溜边的杨山拉着刘一飞找了个角落待着。
“你觉得开这个会是要干啥?”小刘低声问。
“我哪儿知道,没准就是你刚才说的事情呢。咱们的工作有变。”
“咱们不会是走错路了吧!”
“那就改呗,及时改正就是好同志。”这一直都是杨山的座右铭。
看着杨山轻描淡写的模样,刘一飞也是无语,心想这位心可真够大的,走错路的同志那还是同志吗?
没过多久司里的几位领导在主席台就坐,同样是极为严肃的表情。
不过正中的位置上就坐的那个人杨山不认识。
很快,会议开始。
正中就座的那位领导首先发言,大概内容就是首先肯定前期司里工作在近期取得成绩,各个部门如何如何的努力,干部职工如何如何的尽职……
杨山知道这些都不是重点,他在等但是。
果然没多久,领导话风一转,开始对司里制定的工作指导原则进行批评。
首先就是在标准化推行过程中造成的产量下降表示不可接受,为质量牺牲产量是绝对不可取的。
其次就是标准化的推行过于死板,过于教条,是在束缚工人的手脚、卡工人的脖子。
最后建议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的整改,并且重新制定工作原则:产品只要有人用就是合乎标准;质量同数量发生矛盾时要服从数量。
领导慷慨激昂的讲了一个多小时,台下的人都是一脸的丧气,这些话相当于否定了他们两年来的工作成绩。
杨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可他也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领导发言结束,话筒递给了质量标准司的司长面前,也就是杨山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
司长的话极为简练,只说了三点:在外边的工作组立即撤回,标准化推广工作暂定;各部门依照刚才的指导原则重新制定工作计划;所有干部职工都要积极纠正之前的错误作法,认真的做好思想检讨,必须做到人人过关。
接着话筒又转到了其他领导面前,每人说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董副司长甚至都没说话,直接把话筒挪给了下一位。
眼看着与会领导的发言都是支持自己,那位领导志得意满的起身做最后的总结,巴拉巴拉一大堆,反正就是Gm形势一片大好之类的。
会后处里每个人都垂头丧气的离开会议室,大家都等在陆处长办公室的门口,等待他的指示。
陆处长铁青着脸看着众人,挥挥手,“都先回去写检讨,记住一点,我们是工作方式方法有问题,不是工作路线出错。”
有了这个大方向,杨山知道这个检讨该怎么写了。他觉得这次会议只是第一把火,标准化工作能不能继续下去还两说呢,他以后应该不会再下工厂了。其实这也不错,舒舒服服的待在京城挺好的。
“杨山,你说咱们的项目组会解散吗?”刘一飞也嗅到了不同的味道。
“应该不会吧,那样的话不就半途而废了吗?即使解散了,推行标准化也是咱们科室的本职工作。”杨山其实也不看好,但他没有说出来。
“你也听到刚才领导的讲话了,真要那么执行下去,咱们这个部门还有什么价值,我就怕到时候……”刘一飞没有说下去。
杨山知道他想说什么,他担心整个科室甚至是整个处都会撤编。
“唉!谁知道呢,咱们听指挥干活就是了。”
这事儿挺诡异的,质量标准司才成立半年,局面就要来个180度翻转了。
局势果然在变化,等范群他们回来以后,形势已经转变为部里内部的全面纠错和整改,标准化推行工作无限期的搁置。
办公室里的每个人都在写整改方案,杨山也随行就市,反正上头有什么指示,杨山就怎么改方案。他也知道,这些破方案写了也没用,根本就派不上用场。
又过了半个多月,项目组撤销,借调人员全部返回原岗位。杨山所在的标准化推广科也在缩编,从原来的9个人减少到5个。
再过一个月,前期花费了无数人力制定的标准化规章文件封存,陆处长手下的这些人除了三天两头写思想汇报就没有其他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