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
清晨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靠山屯,溪边的青草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宋振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看着下面越聚越多的人群,抬手看了看腕表——才六点半,村里老少却已经来了大半。
“乡亲们!”
宋振清了清嗓子,声音在清晨湿润的空气中格外清亮。
“今天是我们靠山屯载入史册的大日子!”
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转向溪边那个巨大的金属装置——电弧炼钢炉。
这个足有三米高的庞然大物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复杂的管道和电路系统让它看起来像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
几个孩子好奇地想靠近触摸,被大人一把拽了回来。
“开始吊装!”
宋振一声令下,二十个精挑细选的壮小伙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拉动滑轮组,另一组则用浸过桐油的粗麻绳固定炉体。
陈铁山亲自站在最前面指挥,老人沙哑的嗓音在溪边回荡:
“左边用力!慢点慢点!好!稳住!注意脚下!”
钢炉在众人的合力下缓缓升起,滑轮组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村民们不自觉地屏住呼吸,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甚至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
骑在父亲肩头的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小脸上写满了惊奇。
当炉体终于稳稳落在提前浇筑好的水泥基座上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
宋振三步并作两步跳下木台,快步走到炉前。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扳手,仔细检查了每一个螺栓的连接情况。
一方面是做做样子,另一方面是防止在搬运过程中出现螺丝松动的情况。
在确认无误后,他转向最关键的部分——电路连接。
“电压稳定器就位!”
宋振朝助手喊道。
一个年轻人立刻捧来一个金属盒子,上面布满了精密的仪表和开关。
宋振接过盒子,手指在铜线间灵活穿梭。
他的动作又快又准,每一根线都接得恰到好处。
待一切准备完毕后,宋振一声令下!
“开闸!”
下一刻,负责水闸的小伙子用力扳动操纵杆。
湍急的溪水立刻冲向涡轮,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电压表的指针剧烈摆动,最终稳稳停在380伏特的位置。
宋振深吸一口气,拇指按在主控开关上:
“启动!”
刹那间,炼钢炉发出低沉的嗡鸣,内部电极间迸发出刺眼的蓝白色电弧。
这光芒太过耀眼,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后退几步,有人甚至下意识捂住了眼睛。
“温度达到1600度!”
负责监测的年轻人高声报告,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
宋振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向加料组打了个手势。
几个穿着厚实帆布工作服的年轻人立刻推着小车过来,车上装满了事先准备好的废铁和珍贵的铬矿。
当这些原料被倒入炉口时,炽热的金属熔液立刻在炉内翻滚起来,橙红色的光芒透过特制的观察窗,将周围每个人的脸庞都映得通红。
“保持功率!再升高200度!”
“温度1800度!”
监测员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破音。
宋振立刻调整电极间距,电弧的光芒由刺目的白转为幽蓝,最后变成近乎透明的淡紫色。
这是特种钢的最佳冶炼状态。
“准备出钢!”
随着宋振一声令下,出钢口的塞杆被缓缓拉起。
耀眼的钢水如火山岩浆般喷涌而出,流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中。
炽热的气浪扑面而来,几个站得太近的村民被烫得连连后退,却舍不得移开视线。
钢水在特制模具中逐渐冷却,颜色由橙红变为暗红,最后凝固成银灰色的钢锭。
宋振用特制的耐火钳夹起一块样品,放在准备好的铁砧上。他抡起铁锤,用力砸下——“铛!”
清脆的金属声响彻溪谷,钢锭断面呈现出均匀细密的结晶纹路,在朝阳下闪烁着奇异的光泽。
“成功了!这是我们靠山屯自己炼出的第一炉特种不锈钢!“
陈铁山踉跄着走上前,粗糙如树皮的手指颤抖着抚摸钢锭表面。
他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浑浊的泪水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在银灰色的钢锭上留下几道浅浅的痕迹。
“好!好啊……没想到能看到咱们靠山屯!有自己的钢厂……”
年轻人们欢呼着将宋振抛向空中,欢呼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孩子们兴奋地绕着炼钢炉奔跑嬉戏,被大人笑着拽回来。
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蹲在钢锭旁,小心翼翼地用手指触碰着,仿佛在确认这不是梦境。
宋振被放下来时,头发都乱了,衣服也被扯得歪歪扭扭。
他笑着整理衣领,突然眼前闪过一道蓝光——系统面板自动弹出:
【检测到宿主达成隐藏成就】
【成就名称:工业革命】
【成就说明:成功建立村级工业体系】
【奖励:躺平值500点,高级机械图纸x3(车床、铣床、钻床)】
宋振心头一喜,但很快被拉回现实。
炼钢组的小伙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围上来,七嘴八舌地提问:
“村长,下一炉什么时候开?”
“这钢能打镰刀不?比供销社卖的好使不?”
“咱们的钢比县钢铁厂的怎么样?”
宋振耐心地一一解答,同时安排人手轮流值守炼钢炉。
他特别强调了安全规程,要求所有人必须佩戴加厚的石棉手套。
中午时分,第一炉钢锭已经全部冷却完毕。
宋振亲自挑选了几块成色最好的,让村里的老铁匠王师傅拿去打造工具样品。
他自己则精心包裹了一块最完美的钢锭,准备送到县工业局做专业检测。
“村长!”
一个年轻人气喘吁吁地跑来。
“望山镇来人了!说是听说咱们村搞出了发电机,特地来看的!”
宋振挑了挑眉。
消息传得比他预想的还快。
也难怪,毕竟靠山屯的生产大队,有一部分领导都是来自靠山屯的。
他整了整衣领,朝村口走去。
溪水依旧哗哗流淌,涡轮机稳定运转着。
炼钢炉的余温尚未散尽,空气中还弥漫着金属灼烧的特殊气味。
宋振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个小小山村正在发生的变化。
工业的火种已经点燃,而这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