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
“不瞒小秦,发明碳纤维制造办法的,是我堂兄弟于登诚。
他是边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的一名讲师。
他是恢复高考之后第一批考生,以理科全地区第一的成绩考入着名的清北大学。
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边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做了一名助教。”
于登伟怕秦逸飞不相信,他就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碳纤维生产技术的发明者。
他怕秦逸飞不了解这种先进的新型材料,就又给秦逸飞科普了几句。
“碳纤维,是由石油衍生物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成的新型材料。
据说能够广泛应用于体育器材、汽车、建筑等领域。”
秦逸飞作为一个过来人,他知道的碳纤维信息,当然要比于登海知道的要多了不止一筹。
他知道,现在国产钓鱼竿还都是用铝合金或者玻璃纤维作为原材料。
和外国生产的轻巧碳纤维钓鱼竿相比,不仅笨重而且缺乏韧性。
国产钓鱼竿十几块钱几十块钱就可以买一个,而国外进口的碳纤维钓鱼竿,动辄就上千块钱,价格高的甚至达到上万、十几万。可以说是暴利行业。
他还记得,直到三年之后也就是1997年,山东威海一家生产鱼竿的工厂,才从日本东丽公司进口碳纤维,制造出华国第一根碳纤维钓鱼竿。
当然,国产碳纤维钓鱼竿量产化之后,拉低了碳纤维钓鱼竿的价格。但是,碳纤维钓鱼竿仍属于高利润行业。
“于厅长,我知道碳纤维是一种好东西。
虽然碳纤维直径只有5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到二十分之一。细细一束碳纤维,就比铝合金的强度高4倍以上,比普通钢铁的强度高7倍以上。人们把它称之为材料皇冠上的“明珠”。
世界上能够量产碳纤维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日、美等发达国家。像日本东丽、东邦、日本碳公司、美国hercules、celanese公司、英国courtaulds公司等。
虽然我们国家在三十年前就开始研究碳纤维生产技术,截至目前,尚未成功。
被逼无奈,国家每年都要花费大量外汇,从西方进口碳纤维。一直过着被“卡脖子”的日子。
现在,于老师研究出碳纤维的制造技术,摘取了材料皇冠上的那颗璀璨明珠,这在材料领域是一个重大突破啊!
咱们科技厅不应该鼎力支持吗?”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秦逸飞经历了王洪亮、牛持操的骗局之后,也变得小心翼翼,疑神疑鬼。
于登伟不得不佩服白晨曦识人之能。
于登诚发明碳纤维制造办法之后,他也揣着他的成果游说边东几个大企业的老板。
可惜,人家看着他大脑袋上顶着乱糟糟像“鸡窝”一样的头发,穿一件皱巴巴油渍麻花的旧西服,就想当然地认为他是一个骗子。
再说,他那些专业性很强的碳纤维制造办法,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根本听不懂。
于登诚半年跑了十几家企业,结果连一个企业老总都没有见到。
于登伟是一个热心人,也是一个干实事的人。看到堂兄弟这么好的发明不能转化实际效益,他心里也着急。
可惜,他这个科技厅的厅官,既管不了那些大企业家,也不认识那些大企业家。
想来想去,最后他找到了省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的老总白晨曦。
白晨曦看于登诚那一大摞“发明”,也是头大如斗。
她就建议于登伟找一找秦逸飞,看看秦逸飞是什么态度。
她说,如果秦逸飞认可这个项目的话,她们省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再研究是否投资。
于登伟和秦逸飞只在“撞驴”事件中接触过一回。当时他对秦逸飞处理事情的能力,倒是比较认可。
可他不知道,白晨曦在经历过炒期货、买股票、投资果蔬加工厂等一系列事件后,早已经把秦逸飞当作“神”一样看待。
所以,他对白晨曦的建议颇有些不以为然。
像白晨曦这样一个掌控着十几亿资金,上千工人的大老板,竟把数千万投资这样的大事儿,押宝在一个毛头小伙子身上,这不是儿戏嘛!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于登伟听了秦逸飞一番话,他就服了。
他佩服秦逸飞知识储备量大,像碳纤维这样冷僻的知识,也是张嘴就来。他更佩服白晨曦用人之明察人之能。
“秦局,我这个兄弟是一个书呆子研究狂。
别人都忙着读博考研、发表论文,为晋职称做准备。只有他一头扎在实验室里,忙活他的实验。
和他一块清北大学毕业的同学,大多都取得了博士硕士学位,成为教授副教授,只有他还是一个讲师。”
“像他这种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制取碳纤维的‘发明’,人家日本进藤昭男在三十多年前就发明了,并取得了专利。
严格来说,我堂兄弟这个‘发明’不能算是发明,只能说是国内生产工艺的一次‘突破’。所以,像申请专利或者什么发明奖之类的,基本与他无缘。”
“省科技厅有科技扶持专项资金,我为他争取到了100万。
可是,这些钱对上马生产碳纤维工厂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秦逸飞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才说道:
“于厅长,您拉投资拉到我这个乡企局副局长头上,这不是缘木求鱼问道于盲吗?
我一没有权二没有钱,你您让我怎么帮您忙?”
“不不,小秦乡长,白晨曦白总说了,只要你认可这个项目,你想投资这个项目,她们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就注资。”
于登海说完,眼睛就一眨不眨地看着秦逸飞,恐怕秦逸飞嘴里突然冒出一句“我不看好”的话来。
秦逸飞感到好笑,于登海一个堂堂的厅级干部,竟然像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小伙子一样注视着自己。看来,这个于登海还真是一个性情中人,也真缺乏地方主官的历练。
“于厅长,牵扯到数千万的投资,我不看一看于登诚老师的实际操作,不亲眼看到他制造的碳纤维,我怎么敢轻易发表意见哩?
如果我随随便便就肯定或者否定,那都是头发上贴膏药——有毛病。我说的话也是屎壳郎喷香水——不值一文。
白阿姨和于厅长干吗还听我的意见?”
秦逸飞为了活跃有些压抑的氛围,连着说了两句俏皮话。
关之琳听不得“项目”两个字,白晨曦关乎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投资的事情,俩人都在仔细聆听秦逸飞和于登伟对话,浑然忘记了手里端着酒杯。
“于厅长,等吃过午饭后,能不能让我先拜见一下子登诚老师啊?”
“不用等到饭后,我可以马上就让他过来。”
“于厅长,我们吃饭喝酒到半路了,餐桌上杯盘狼藉,都是些残羹冷炙。这样做,是不是对于老师显得不够尊重啊?”
秦逸飞觉得随意召唤一个大学老师,一个能发明碳纤维制造办法的高级知识分子,毕竟有些不礼貌。
“你是不了解我这个兄弟,只要能让他的发明得到推广应用,能够产生真正的社会效益,他比什么都高兴。”
“他就在一楼大厅等候消息呢,我这就让服务员把他喊上来!”
秦逸飞见状立即拦住了于登伟:“于厅长,不可、不可。还是我下楼去见于老师吧!”
秦逸飞、于登伟、白晨曦、关之琳还在楼梯上,就看到一楼大厅中央,站立着一个中等身材、身体消瘦、穿着一身半旧褪色西服、留着一头蓬松卷发的男子。
他怀里抱着一个帆布做的文件袋,半昂着头,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不知道正在思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