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众人在山坡采野菜,苏明远忽然驻足:“此乃‘薇菜’,《诗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即指此物,可做羹;那是‘芣苢’,《周南》篇中妇人采摘以疗胎气……”
端午将至,秦岭余脉的山坡披满新绿。苏明远踩着带露的草径前行,广袖轻拂过野蔷薇的花枝,指尖忽然触到叶片上的绒毛 —— 这触感让他想起庆朝太学的 “博物课”,先生曾让他们采集百种草木,夹在《尔雅》书页间做标本。
“苏老师,这野菜长得都差不多,咋分辨啊?” 网红小宇蹲在一丛车前草旁,防晒霜在鼻尖凝成白霜。他手里的竹篮歪歪扭扭,装着几株误采的野草,其中一株开着淡紫色小花,却是有毒的乌头。
“且看这叶形,” 苏明远俯身拨开杂草,露出一丛锯齿状叶片的植物,“此为‘薇菜’,《诗经?小雅》有云‘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其嫩茎可焯熟拌酱。” 他忽然注意到小宇篮中的乌头,瞳孔骤缩,“快放下!此乃‘乌喙’,根含剧毒,误食可致心脉骤停!”
小宇吓得手一哆嗦,竹篮滚出丈远:“我的妈呀!这长得跟菠菜似的,谁知道有毒?”
“《齐民要术》早有记载:‘乌头,茎叶花实皆毒,入土三尺,其气犹存。’” 苏明远拾起一块石头,在乌头旁画了个圈,“古人辨毒草,一观叶形,二闻气味,三察虫迹 —— 此草周遭无蚁虫,便是警示。”
林婉儿提着裙摆过来,发间的缠花簪子勾住了野枸杞的枝条:“苏状元又在开课了?今儿能不能教点实用的,比如怎么找能吃的?”
“正有此意。” 苏明远指着不远处的草丛,叶片呈卵形,叶脉清晰如网,“那是‘芣苢’,即车前草。《周南》篇中妇人采摘以促生育,其籽实可入粥,叶片可凉拌 ——” 他忽然轻笑,“某初到现代,见路边车前草疯长,竟感慨‘都市人暴殄天物’,惹得李芳姐说我‘野菜综合征’。”
众人哄笑,小宇却皱眉:“苏老师,背古书不累吗?您这脑子是电脑啊?”
“非是背书,是与古人对话。” 苏明远指尖抚过芣苢叶片,想起第一卷里自己在小剧场朗诵《将进酒》的场景,“某幼时抄《齐民要术》,每遇‘顺时而食’之语,必在旁画圈。今日见此草,竟如见旧友。”
说话间,一阵山风掠过,带来野薄荷的清香。苏明远忽然停步,目光落在一丛灰绿色植物上:“此乃‘藜’,古称‘灰菜’,《尔雅》谓‘厘,蔓华’。其嫩苗可蒸食,老茎可制绳 ——” 他弯腰采摘时,腰间玉佩与山石相碰,发出清越之音,“记得有一回,某用藜茎编了个蝈蝈笼,送给巷口孩童,那孩子竟以为是‘宫廷玩具’。”
“苏老师,您这生活技能比贝爷还强!” 小陈从树后钻出来,手里捧着一堆野草莓,“您看这能吃吗?”
“此乃‘覆盆子’,” 苏明远扫了一眼,“《本草衍义》载其‘益肾脏,缩小便’—— 但需辨清:叶有五瓣者为‘覆盆’,三瓣者为‘蛇莓’,后者有毒。” 他忽然指着小陈裤脚,“公子且看,你方才踩的正是蛇莓。”
小陈脸色煞白,跳起来甩腿:“苏老师,您能不能早点说?”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 苏明远递过一株覆盆子,“就像某初入娱乐圈,若不先读《娱乐圈生存手册》,怕是早被‘毒草’绊倒了。”
林婉儿看着他眼中的狡黠,忽然想起第二卷里他用《孙子兵法》分析粉丝打榜的场景 —— 那时的他把 “热搜” 当 “搜查罪犯”,如今却能在山林间,将古籍智慧信手拈来。她摘下一片野菊叶,放在鼻尖轻嗅:“苏哥,除了吃,这些野菜还有别的用吗?”
“自然。” 苏明远折下一段艾蒿,在掌心揉出汁液,“此汁可驱蚊,晒干后熏衣可防虫。某曾用艾蒿汁染过宣纸,写出的字带着清苦之气,竟比徽墨更有韵味。”
“苏老师,您这是要开‘山野私塾’啊!” 小薇举着手机过来,镜头里苏明远站在花丛中,青衫与绿叶相映,宛如古代隐士,“要不咱们办个‘野菜挑战赛’?您出题,我们猜,输的人喝‘苦菜汤’!”
“善哉!” 苏明远抚掌笑,“某便以《诗经》为名,考诸位‘识菜之功’—— 第一题:‘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此‘荇菜’今为何物?”
“我知道!” 小陈抢答道,“是空心菜!”
“非也。” 苏明远摇头,“荇菜生水中,叶如睡莲,茎可做羹,与陆生之空心菜大异。”
“那是菠菜?” 小宇试探。
“菠菜乃唐代从西域传入,《诗经》年代尚无。” 苏明远看着众人抓耳挠腮的模样,忽然轻笑,“罢了,某示范一回:‘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这‘卷耳’便是今之‘苍耳’,其籽实可榨油,亦能入药……”
暮色浸染山峦时,众人已采满三竹篮野菜。苏明远坐在一块青石上,望着远处的村落,炊烟与云雾交织,竟与庆朝的山居图景重叠。他想起第四卷里被古代杀手追杀的夜晚,那时的他以为现代容不下 “古意”,如今却在这秦岭深处,与众人共享草木之趣。
“苏老师,您说古人为什么要写这些野菜?” 小薇忽然问道,手里把玩着一株蒲公英。
“因草木皆有灵。” 苏明远望着蒲公英的绒毛在风中飘散,“某曾在《天工开物》里读到:‘草木之实,其中蕴藏生气’。古人写野菜,不是为了博物,是为了与天地对话。”
林婉儿望着他被夕阳染金的侧脸,忽然想起他在杀青宴上赠的手抄剧本 —— 每一页都写满对细节的苛求,每一处批注都藏着对文明的敬畏。原来在他心中,一株野菜、一段古礼、一句诗词,皆是连接古今的桥。
归途中,小陈忽然指着星空:“苏老师,那是不是‘箕星’‘斗星’?”
“正是。” 苏明远顺着他的指向望去,北斗七星在暮色中次第亮起,“《诗经?小雅》云:‘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古人观星,亦如辨野菜,皆在‘无用’中寻‘大用’。”
这一夜,“苏明远 野菜百科” 登上热搜。网友们发现,这位古代状元不仅能在娱乐圈掀起古风热潮,更能在山野之间,让《诗经》《齐民要术》里的草木 “活” 过来。有人晒出自己制作的野菜图谱,配文:“原来每一片叶子,都藏着千年故事。”
苏明远躺在民宿的木床上,听着窗外的山溪潺潺,忽然轻笑。他知道,明天还有 “古法酿酒”“崖壁采药” 等环节等着他们。而他,将继续在这现代的山林里,做一个温柔的引路人,让更多人看见,古人眼中的天地,究竟有多辽阔。
端午的月光漫过窗棂,照亮案头的野菜标本。苏明远闭上眼睛,任由黑暗将自己包围。在意识模糊的瞬间,他仿佛听见千年之前的山风中,有人唱着《诗经》的调子,与他此刻的心跳,达成了奇妙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