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从最近的战役往前看,以前的战船小得可怜,和我们现在用的战船根本对不上号,没有什么参考的意义,还有就是,我们要看江南这一带发生的战役。”
这样经过筛选,需要查阅的古籍,就少了一大半。
毕竟雄英裂土为王的时代,战事最为频繁,但能够拥有强大水军的王侯很少。
常茂恍然大悟,顺嘴提议。
“那我们直接看我爹参与过的那几次战役不就行了吗,特别是鄱阳湖战役,陛下和陈友谅打的这一场,持续了数十天,打得可激烈了。”
别看常茂不爱看兵书,对古往今来的其他战事不感兴趣,可对自己亲爹参与过的战役,他是如数家珍。
特别是鄱阳湖之战,当时还是陈友谅手下的猛将张定边,他们制定了“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斩首行动。
用冲击力强的战船巨舰,把陛下所乘的战船撞搁浅了,在陛下陷入重重包围,情况十分危急的关头,全靠父亲指挥得当,并且不顾自己性命前去搭救,这才让陛下得以脱险。
救驾首功,就是这么来的!
常茂说到兴头上,语气激昂起来。
“……后来陛下要实施火攻,还是我爹点了一支敢死队,乘着小舟突击闯进了敌营,我爹的小船虽然没有陈友谅的战船又大又猛,可我爹他灵活啊,而且他起到了带头作用,鼓舞了将士,分割、围歼敌方的巨舰,陈友谅想率部残逃时,还是我爹提前在封锁了鄱阳湖通往长江的出口!”
一口气说完,常茂脑中忽然灵光一现。
等等!
当时为什么要火攻来着?
好像是陈友谅的水军,因为所乘的船只巨舰,转舵困难,担心被小船围攻,还有临时征集的士兵,不适应水上作战,这才把所有的船舰,全部拿铁链锁在了一起!
而在想出火攻的破解之法以前,陈友谅这样的做法,可是让陛下吃尽了苦头!
“殿下,有了!”
“我也有了!”
朱棣和常茂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脸上豁然开朗的神色。
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连锁战船!”
是的。
走敌人的路,让敌人无路可走。
本身在朱棣的设想里,下海的战船要更加高大,他也跟父皇提出了这一点。
鄱阳湖之战过后,陈友谅身亡,后来陈理率张定边等将领归降,连同造船工匠一并归属了老朱家管辖。
但水军如今在用的战船,实际上没有鄱阳湖之战时那么坚固与庞大,毕竟战争打起来,搞破坏容易,想要修复却很难,再加上一些老匠师故去了,隐居了,随着蒙古军队被打退到北地以外,朝廷对水军的重视也不如当年。
如今重启造船厂,朱棣还真不知道,这次造出来的是行动便捷的战船,还是像小山包一样,移动缓慢但坚不可摧的水上战舰。
“常先锋,走,我带你去造船厂,咱们去看看船有多大,用上这连锁战术行不行,要是行的话,咱们就弄个加强版的战舰。”
想到几座山包大的战舰,飘在海上。
估计倭寇的船只看到这样的杰作,都不敢往前靠近!
想想就觉得威风!
“不是殿下,你说风就是雨,还真打算把船只锁起来,让它如履平地,来解决晕船的问题?”
别看提议有常茂的一份,但他还是提醒朱棣别太冲动。
“殿下,你难道忘记了陈友谅用这一招的时候,被火攻有多惨烈了吗?”
朱棣找出关于鄱阳湖战役记载的那本小册子,往怀里一揣,自信十足的比划着。
“鄱阳湖和海面上一样吗?河面上躲在不过去的暗箭,不代表海面上躲不过去,没有实际看过试过,怎么知道行不行,别磨蹭了,趁着天黑能看清船体和图纸,咱们快走。”
朱棣抓住常茂的袖子,把人往外拽。
还没走到大殿门口,迎面看到父皇抱着乖侄儿,和大哥一起走了进来,他脚步停顿了一下,但也仅有一下,但毫不犹豫地打算越过三人。
“乖侄儿,大哥,父皇,我和常先锋有急事要去工部一趟,有什么事,下次再说。”
“老四你等会儿……”
“等不及了,天要塌下来了!”
以前朱元璋就绊不住朱棣的脚,连想阻止朱棣上房掏鸟都困难。
何况现在朱棣急着去办正事。
朱标伸手去拦,结果抓了个空。
眼看朱棣带着常茂要跑,还是朱雄英急得大喊了一声。
“四叔!”
“……”
朱棣猛地停下脚步,倒吸一口凉气,转身白了一眼没收住脚,撞到他后背上的常茂,又把人往回拖。
一直拖到朱雄英的面前,他欣喜若狂的问道:“乖侄儿,你终于不叫我撕书了,快说快说,你喊四叔有什么事,饿了吗?”
“不是。”
朱元璋没想到,现在老四连标儿的话都不听,只有乖孙能治住他。
他闲言没有讲,直入主题。
“老四,茂儿,赛龙舟时,参加比试的神机营士兵里,有三成士兵晕船了,咱没说错吧?”
“这……”
常茂沉吟不语,用眼神求助朱棣。
他可不敢在陛下的面前撒谎。
朱棣如今有了破解之法,也没再藏着掖着,重重地一点头。
“父皇你没说错,但你别担心……”
“咱没担心,咱是来告诉你,龙舟窄又长,遇水容易打漂,但战船体积宽大,只要拿铁锁将它们绑起来,就能够让战士在上面如履平地般,就算是架了火炮上去,有炮弹落在附近,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朱棣心中狂喜。
“父皇,咱们想到一起去了!”
朱棣连忙把刚才常茂提起鄱阳湖之战时,想到陈友谅依靠这一招,让父皇他们久攻不下,望着船舰兴叹,从中得到灵感的说了。
既然父皇也同意这么做,说明这个方法可以尝试。
而且,朱棣不光想要借鉴,他还要加强。
“父皇,我想让造船厂按照陈友谅当时那些最强的船舰来造,不多造,来三艘就行,到时候拿铁锁一绑,让神机营的全体将士带着火器在前方,给所有海军开道,绝对能够称霸海上!”
鄱阳湖大战,最后决定生死的那一役,发生在至正二十三年夏(1363年),当时朱棣才三岁,自然没有亲眼见识过,陈友谅那些巨舰,究竟有多么庞大、多么坚固!
别说造三艘了,就算是造其中最差的那一艘,都要耗费三五万两白银。
朱元璋倒不是心疼钱,而是忽然意识到,船舰连锁战术,确实能够解决晕船,还有削弱海上敌方来袭的战力。
但同样,它暴露出来的目标太大了。
“老四,你想没想过,你开着这样的战舰去海上打倭寇,那些倭寇可能还没和你交手,就先因为自知不敌,逃之夭夭了,而战舰越大,行动起来越缓慢,想追上那些小船,简直是大海里捞针。”
而海上的倭乱不除,有它们通风报信,想要追根溯源,追去倭国的近海,那就是给人当活靶子。
“咱觉得,这战舰既要平稳,又不能让倭寇的船只隔着老远看到就跑,绑三艘不行,要不绑一艘加一些战船,让晕船的将士上去算了。”
只是这样一来,作战行动起来,难免束手束脚,疏于配合。
晕船的兄弟们也不想因为得到额外的照顾,拖了大家的后腿,可能会自行决定脱离神机营。
朱棣抿紧嘴。
常茂面色为难。
就连朱标都眉头紧锁,思考着父皇说的问题,要如何破解。
由于有了提防火攻的心理,都不用怕倭寇火攻来袭,只要多涂一些防火油,加强巡防即可。
但海军是去抗倭的,倭寇见到巨舰就逃跑了,那还抗什么倭?
那不成了在大海里玩老鹰捉小鸡了吗?
就在众人愁眉不展之际。
“啪!”
朱雄英猛地一拍小手,又张开双臂,脸上带着憨态可掬的笑容。
【爷爷,格局打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