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先生,我的报价是七亿!现金!”
刚才那位俄罗斯寡头挤开了迪拜亲王,唾沫横飞。
“滚开,伊万!我出七亿五千万!”
一个硅谷新贵挥舞着折叠屏手机,仿佛那是什么竞拍的牌子,
“我要第二艘的建造权!现在就签意向书!”
“都让!我是沙特王室的代表!价格不是问题!我们要定制一整个舰队!”
场面彻底失控。
法比奥的“海神之戟”船厂员工们,这辈子没见过这种阵仗,被一群身家百亿的富豪围得水泄不通,每个人手里都被强行塞满了名片。
孟远的助理,一个刚毕业的哈工大高才生,此刻抱着震动到发烫的卫星电话,脸色苍白地向他汇报:
“孟董……华尔街、伦敦、香港……所有投行的电话都打爆了!他们想立刻知道我们的产能和下一步融资计划!”
拉斯佩齐亚的香槟泡沫,在短短数小时内,变成了席卷全球的财富风暴。
金融时报头版头条:
《寂静革命:中国固态电池颠覆百年船舶工业》。
《柴油霸主黄昏已至?德国造船厂股价开盘三十分钟内熔断!》
风暴的中心,是远新集团。
其股价在港股开盘后,一根擎天巨阳线,直接拉升了百分之三百,触发了多次熔断。
三个月后。
这股风暴的余波,依旧在激荡。
而它的核心,正汇聚于此——远新集团,顶层会议室。
首席财务官指尖发颤,差点没拿稳手里的激光笔。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像个专业的cFo,而不是一个中了彩票的赌徒。
“孟董,各位……上个季度,‘凤凰一号’固态电池事业部,净利润……9.7亿。”
她顿了顿,补充道:“欧元。”
“嘶——”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像是空气被瞬间抽空。
有了前三个月全球狂热的铺垫,这个数字虽然依旧震撼,却不再显得空洞,反而充满了令人信服的重量。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投向了主位上那个气定神闲的年轻人。
孟远。
他只是平静地转着手中的钢笔,仿佛那不是9.7亿欧元,而是9块7毛钱。
“疯了,真是疯了。”
财务出身的副总刘振国,一边摇头,一边难掩激动,
“我干了一辈子财务,就没见过这么夸张的利润率。孟董,咱们这哪是卖电池,这简直是在印钱啊!”
首席财务官苦笑着接话:
“刘总,印钱都没这么快。第一艘‘海洋之心’号的订单,我们交付的那一套电池系统,刨去所有成本,净利润,就已经把收购美国公司和建生产线的钱……全部赚回来了。”
她看着ppt上那个刺眼的数字,声音里带着一丝梦幻。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手里这条全球唯一的固态电池生产线,相当于……零成本。”
会议室彻底炸了锅。
兴奋的议论声嗡嗡作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被巨款砸晕的狂喜。
“安静。”
孟远终于开口,他环视一圈,目光在激动难耐的刘振国脸上停了半秒。
“刘总,你刚才说,这是印钱?”
刘振国一愣,以为孟远要表扬他,连忙点头:
“是啊孟董!这买卖太值了!那些欧洲富豪为了游艇不突突响,简直是挥着支票求我们!我看干脆再扩建两条游艇电池产线,先把这波快钱赚到手再说!”
这话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
有钱不赚是王八蛋,这个道理谁都懂。
孟远笑了笑,那笑容却让刘振国心里咯噔一下。
“赚快钱?”
孟远靠在椅背上,把玩着钢笔,
“刘总,你觉得,我费尽心思,花天价收购,赌上集团的未来,搞出这个固态电池,就是为了给那帮老头子的玩具换个发动机?”
刘振国被问得哑口无言,额头渗出细汗。
孟远收起笑容,格局还是小了!这帮老将只看得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看不到未来的星辰大海。
“你们看到的,是9.7亿欧元的利润。”
“我看到的,是全球最有钱的一批人,排着队,自掏腰包,来给我们当产品测试员,来帮我们支付,那天文数字般的研发经费和产线迭代成本。”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的城市车流。
“每一艘超级游艇的订单,都在为我们的技术迭代输血。每一次技术迭代,都在让我们的生产成本,以摩尔定律般的速度……雪崩式下降!”
“第一年,降30%。”
“第二年,降40%。”
“也许再有三年,凤凰一号固态电池成本,就能无限接近,甚至低于现在的液态电池!”
他猛地转身,扫过每一个被他这番话震在原地的下属。
“到那个时候,你们觉得,这只‘凤凰’,还会只待在小小的奢侈品市场里吗?”
首席财务官最先反应过来,她失声喃喃道:
“汽车……您真正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电动汽车市场!”
整个会议室,死一般的寂静。
如果说刚才的9.7亿欧元是狂喜,那么此刻,所有高管心中掀起的,是惊涛骇浪般的震撼!
他们终于明白了。
原来,那一份天价游艇订单,那令人发指的暴利,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引子”。
一个用来撬动未来、颠覆整个汽车工业的……黄金杠杆!
时间,是最好的催化剂。
当孟远在那场会议上为众人揭开未来蓝图时,没人能想到,这个未来会来得如此之快。
一年后。
这一年里,地中海的蔚蓝海面上,多了一道道悄无声息的白色航迹。
一艘又一艘搭载“凤凰之心”固态电池的超级游艇,成了顶级富豪圈里最耀眼的身份象征。
他们是全世界最昂贵的“小白鼠”,每一次出海,都在为远在东方的实验室,提供着最宝贵的数据。
而他们挥舞着支票换来的天价订单,化作滚滚而来的现金流,被孟远毫不犹豫地全部砸进了“产品迭代”的无底洞里。
不眠不休的实验室,24小时运转的生产线,一代又一代的工艺优化……
于是,一个商业奇迹再次发生了。
“凤凰一号”固态电池的制造成本,真的如同孟远所预言的那样,以一种违背商业常识的速度,断崖式下跌。
当首席财务官将一份最新的成本报告,颤抖着放到孟远面前时,他知道,时机已经到了。
孟远的目光,越过游艇市场的浮华,终于投向了那片更广阔、也更血腥的战场。
他按下了进攻的按钮——
向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商,发出了那份足以引发行业地震的全新报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