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餐,刘长宁又来见公主。
发现公主依旧在专注地看电视剧,只是由《新白娘子传奇》换成了《西游记》,他一进来的时候就听到了孙悟空的声音。
“你等是什么人,竟敢偷摘仙桃?”
一听就知道公主看到了哪里,应该是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看守蟠桃园,然后遇到了七仙女来摘蟠桃这一段。
“公主,刚才我又遇到了昨日那位大王。”刘长宁进来禀报道。
“你说什么?”李淑正看得专注,一时并没有听清他说的话。
“公主,昨日那位大王又来了,我刚才在温室大棚那里遇见了。”刘长宁又重复了一遍。
“什么!”李淑这次听清楚了,手上一抖,差点连小宝镜都被抖下来,“他、他又来了?”
“公主不知吗?”刘长宁看她的反应就知道她不知情。
“我一直在看伶戏,怎么知道…他又来了。”李淑暗暗咬了咬牙,“他有说什么?”
“他问我是不是真的能种出亩产二十石的粮食。”刘长宁道。
“你怎么说?”李淑有些紧张起来。
“我自然是实话实说了,二十石的粮食确实能种出来。”刘长宁说。
李淑闻言只是微微皱了皱眉:“还有呢?”
“还有我终于知道他是什么王了,他自称是魏王。”刘长宁哈哈一笑。
“魏王?”李淑听后在嘴里咀嚼了一下,然后点点头,“他还有说什么?”
“说只要我种出来亩产二十石,不对,只要能种出亩产五石的粮食,就保我一个司农少卿的官位。”刘长宁道。
“当真?”李淑听得脸色一喜。
刘长宁看了看她,提醒道:“公主,司农少卿是六品官,殿下可是答应保我一个五品的前程。”
李淑闻言道:“我虽说保你五品的前程,但那只是散官,没有实职。”
“公主,散官就好,我不用实职。”刘长宁连忙道,就喜欢不用干活还有钱拿的那种。
李淑听后有些怒了:“刘长宁,五品的散官哪比得上正六品的司农少卿,我问你,你答应了没有?”
“我问了魏王殿下,能不能换个高品的散官……”
“刘长宁,你要气死我!”李淑听后已是暴怒了,“散官再高品又有什么用?职司在手,才是真正的贵重,若无职司,哪怕是二品散官又如何?”
“魏王殿下好像也是这么说的,而且说了,真能种出高产的粮食,司农少卿不做也要做。”刘长宁苦笑,他倒不是得了便宜卖乖,是真觉得自己没有那种能力也懒得去职场勾心斗角。
“还好,他倒看得明白。”李淑听他这么说,脸色也略略好看了点,不过见这小子依然还没意识到司农少卿的真正贵重之处,她觉得有必要说道说道,“刘长宁,司农寺为九寺之一,是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的官署,司农少卿是大司农卿的副手,一人之下,虽为正六品官,但等闲拿个正议大夫也不换,你还嫌它小?”
“公主,我可没嫌它小。”自从听魏王大致介绍过司农少卿的权职,刘长宁就已经知道这个官不小了,而且人家刚考中的进士也只是放个正八品的官,还是外放地方,比不上京朝官,就知道这个正六品官的威力了。
现在听公主说,竟然还掌握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等于“中央”这些大员的工资和福利全都由司农寺发放,那他这个正六品的官位就真的太重要了。
之前看《人民的名义》,还有些无法理解一个处长给个部长都不换,现在终于理解了。
“不过魏王真能决定司农少卿之归属吗?”得知司农少卿的含金量,刘长宁对此有了疑问,魏王不过是一个宗正,管理的是皇室宗亲,而身为亲王,肯定没有太多的实权,他能保举那么重要的官员?
“这一点你不必担心,魏王他…在朝中颇有地位。”李淑说得很肯定,让他完全不用担心。
刘长宁自然相信她说的话,公主都这么说了,那说明这个魏王确实有两把刷子。
“还有一事,昨日本想告知你。”李淑忽然想了起来道。
“什么事?”刘长宁问道。
“今日你的封官旨意就会到太平村,是陛下下的中旨。”李淑一脸正色道。
“封官?我今日就能做官了?”刘长宁听得心中狂喜,他终于有官身了。
“不错,昨日我就已得到消息,只是一直在看《白蛇传》,故而忘了与你说。”李淑颇有些不好意思。
“陛下旨意到了,我人却没在,也可以吗?”刘长宁这时心中一突,自己没在,这封官封个寂寞啊,会不会把官给收回去啊?
“放心,你人不在,有家人代领也可,何况封的只是散官。”李淑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真要人在场的话,就算昨天忘了,她今日一早也会派人送他回家去。
“几品的散官?”刘长宁有些激动地问道。
“正八品上,封的是给事郎。”李淑早就清楚一切,毕竟这官职还是她求取的。
“给事郎?做什么的?”刘长宁对古代这些官职是真的没多大了解,要说尚书、侍郎、知府、县令什么的,他听多了,也就了解了,但是什么郎,那就两眼一抹黑了,比如之前在舅家长安村的那个将仕郎,具体是个什么官、几品的一无所知。
“给事郎是文散官,在‘八郎’之中位列第五阶,居门下省之职,掌侍从规谏,也称为给谏、给事。”李淑介绍了给事郎的职司。
刘长宁却没怎么听懂,具体要做什么,规谏?难道是向皇帝规劝谏议的?“公主,小人没听懂。”
“你不必听懂,这是文散官,具体事由不必你做,等着领俸禄就可。”李淑直接而简单。
“好吧,这样的散官我最喜欢。”刘长宁也不是真的想要做事,就是问一下这个官干什么的,“对了,公主,将仕郎是几品,做什么的?”他想到了舅家那位将仕郎,门第可不是一般百姓所能拥有,所以想拿自己的给事郎与它对比一下。
“将仕郎不在‘八郎’之中,是从九品下,文散官二十九阶中最低阶,再次一品就成流外了。”李淑不知道他问这个做什么,但依旧给了答案。
……
两人在对话之际,太平村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一列队伍经由村口的石桥,进入了村中。
为首的三人,分别穿着一红二绿的袍衫,头戴幞头,面白无须,面容庄严肃穆,身后跟着一列身着明光铠甲的御前将军。
里正早早出来相迎,见到这一幕,顿时被唬了一跳,战战兢兢地上前问清缘由,听后脸色大变,继而慌忙在前头带路。
村口第一家就是此次的目的地。
马氏在院中摘菜晒太阳,小菜苔做女红,三丫也规规矩矩地在旁边看,脸上泪痕未干,刚刚挨揍了,所以不敢乱来。
刘青山在修木桌,今日没有进山打猎,大家在家休息一日,唯有虎豸,吃完饔食,早早地出门跟小伙伴游嬉去了。
马氏正与丈夫说着话,忽然听到院外一阵喧闹,将要起身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谁知里正却急急地跑了进来,声音急不可耐:“快,快摆香案……”
“摆什么香案?”刘青山闻言一愣,笑了笑道,“里正今日好闲,怎么有空来我家?”
“刘、刘青山,听我的,快摆香案,有天使来了。”里正声音都带着颤抖。
“天使?”刘青山和马氏都没反应过来,倒是小菜苔听得若有所思。
“是皇帝陛下派来的使者,还不赶紧相迎?”里正也顾不上其它,上前就抓住了刘青山的手,一边对马氏道,“快摆香案,天使就要进来了。”
马氏这才堪堪反应过来,着急忙慌地去找桌子,所谓香案,就是放置香炉烛台的条桌,常见于寺庙或家中用于供奉神灵、牌位及摆放供品等,但村人哪有什么专门的香案,都是以饭桌代替。
正好丈夫今日修桌子,就摆在院子里,也不用特意去抬出来,只是天使来了,到底要做什么,对于村妇的马氏来说,完全不知道。
很快,随着三个身着袍衫的人进来,后续跟了一列铠甲兵士,唬得马氏脸色一白,以为是出了什么祸事。
除了这些外人之外,村中得知消息的人也都前来观望,只是见到这等情况,一个个不知发生了何事,也不敢进来,只挤在院门口观看。
其中就有张文,自从上次刘家来了京中贵人的家仆之后,他就一直留意刘家,听说又有人来刘家,就第一时间跑来了。
他的见识稍微多一些,见到这种情况,知不是什么坏事,否则来的就不是这些人,而是凶神恶煞的差役了。
心中暗暗羡慕的同时,也疑惑到底什么事,竟然闹出这般的大动静,同时拿了一枚铜钱潜人去把儿子找来,他预感到这可能是一个机遇。
其他村民大多窃窃私语,全都好奇地看着眼前的一幕。
“刘长宁何在?”那为首的三人中,有一个面白无须的老者,身着红色的袍衫,他扫了一圈院内的情况,高声喝问。
刘青山和马氏对视一眼,刘青山战战兢兢道:“小儿如今在京中,并不在家里。”
红袍老者听后有些意外,但是并没有过多纠缠:“既如此,听旨!”说罢,他从跟随在身边的一个绿袍衫手中接过一卷黄绢。
听旨两个字一出,确实所有人都听懂了,只有皇帝老爷说的话才叫旨。
刘青山和马氏顿时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小菜苔也跪下了,就连什么事也不懂的三丫也被马氏扯着跪下,或许眼前外人太多,三丫也不敢胡乱动弹。
院外面的村民也刷刷地跪下,他们大多没什么见识,但对皇帝老爷的话,却知道应该跪着听。
本来张文是没打算跪的,毕竟旨意不是颁给他的,但是见村民都跪了,他可不想被人看到以为是不敬天子,那可是重罪。
等到人都跪下了,红袍衫老者这才展开黄绢念道:“朕绍膺骏命,唯才是举,太平村刘长宁,譬兹梁栋,有若盐梅,特敕给事郎,赏万金,绢三十匹,赐良田三十亩,唯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勿负圣恩!”
因为是中旨,无需通过中书门下审核而由内廷直接发出,所以简单得如同跟说话一般。
虽然旨意文绉绉的,不过村民却是听懂了其中的数字,赏万金,绢三十匹,赐良田三十亩。
乖乖,刘家到底发生什么事,祖坟冒了什么青烟,竟然得到皇帝老爷的赏赐了,一个个惊得瞠目结舌。
红袍衫老者宣完旨后,把手中的黄绢交到了一家之主的刘青山手上。
刘青山激动得浑身颤抖,一旁的马氏更是都快晕倒了,黯奴、黯奴他到底做下了多大的事,竟然得到了皇帝老爷的奖赏。
两人都不识字,所以听得懂的也是数字,却把前段给忽略了,那才是最要紧的。
一旁的里正倒是听懂了,只是暂时不便插口,在一旁羡慕嫉妒得眼睛都红了,刘青山一家这是要生发了啊,儿子当官了,还得了皇帝赏赐,那以后是要当大官的啊。
听懂的人还有张文,他同样哆哆嗦嗦的,刘长宁、刘长宁那一介村奴,竟然、竟然当官了,还是正八品上的给事郎。
张文从小读书,本身就是个官迷,对于朝廷官品制度不说了如指掌,却也清楚个八九分。
正八品的给事郎啊,文散官,若是给职官的话,那就是监察御史、协律郎、或是上牧监丞等,比中了进士还好,一般中了进士,也不过是给个从八品下的职官,比如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中县丞、诸屯监丞等等,刘长宁却不知做了什么,竟然一步登天了。
他忽而悚然一惊,连忙拿出了几文铜钱,也没数多少,叫过一个村中的小童:“快,去把我家霜落喊来,记住,一定要喊来!”
“哦。”村中小童得了铜钱,高兴得一溜烟跑去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