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官们神色凝重,齐声应允。
不久,礼部答案送达吉水县考官手中,他们展开一看,顿时惊愕。
“这……”
“大人,真要按此批改吗?”
“批改方式竟如此独特。”
“若筛选不当,岂非要受上级责罚?”
考官们纷纷望向知县。
知县沉思片刻,毅然决定:“既然礼部有此指示,我等照做便是。以往批改八股,也无固定答案。”
“这与往昔八股文无异。”
众考官:...
无异?
实则大相径庭!
众考官暗觉知县分明在信口开河。
他们凝视那份“答案”,内心满是腹诽。
“答案”中并无明确解答。
对于“孔子与老子争执,你助谁”一题,礼部所给答复竟是:
助谁皆可。
不助亦可。
考生可任意作答。
自由表达见解。
只要言之有理,不拘泥于文字,无需堆砌“之乎者也”。
这“答案”委实荒唐。
反观昔日八股文,考生答题须遵循圣人思想,不得肆意发挥。
一旦偏离圣人之意,
或格式有误。
便会被判定为不合格。
而今,考题无固定答案,亦无明确方向,有理有据即可。
他们要依据主观判断阅卷。
这实在令人困惑。
然而,既已如此规定,他们只能遵命批改。
批改试卷时,他们满心疑惑。
为何要出此等“无确解”之题?
太过离奇!
...
同时,其他县的考官亦收到答案。
目睹“答案”,他们神色同样古怪。
内心吐槽不已。
却也只能依规批改。
最终,县试结果揭晓。
放榜之日,晴空无云,寒风凛冽。
考生们被寒风吹得直打颤,彼此紧抱取暖。
他们的目光聚焦于墙上榜单,急切寻找自己的名字。
“中了!”
“我中了!!”
“哈哈哈......”
榜单公布,众考生情态各异。
“怎会无我之名?这不可能!”
“仅是县试,我怎会落榜?我的志向乃是会试、殿试!”
“不,这绝不可能!定有蹊跷!”
解缙凝视榜单,目光定格于第二名,其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他紧咬下唇,脸色苍白,心中五味杂陈。县试第二,本是佳绩,但他身为远近闻名的大才子,志在榜首。谁料,榜首之位竟被他人夺得,他仅得第二。
“瞧,连解缙都只得第二!”
“是啊,真没想到解缙会如此……”
“皆是叶轩出题太难之故。”
“若非叶轩之题,解缙定能夺魁。”
“解缙都未能第一,我落榜也算正常。”
“三年后再战吧,只盼那时叶轩不在。”
“同感!”
“我虽上榜,但科举之路还长,叶轩的题目,如何是好?”
十六岁的孙浩满面愁容。
周进,一位发须斑白的考生,中榜后的兴奋稍纵即逝,转而安慰孙浩:“只要努力,定能克服。你看,我苦读多年方得此果。你正值青春,怎可言败?”
孙浩听罢,心情未改。周进以往所遇考官,非叶轩之辈,其题尚不至于伤身劳神。而叶轩之题,却令人身心俱疲。
孙浩精神萎靡,勉强振作,环顾周围中榜的考生,暗自庆幸:
还好我不是唯一受苦之人。
大家同甘共苦。
这般一想,他心里舒坦了不少。
解缙内心挣扎许久,心绪不宁。
接下来,轮到叶轩出题。
叶轩的题目如此艰涩。
若是在秀才考试中都无法夺魁,实在太失颜面。
他本欲连中三元,即在乡试、会试、殿试中皆拔得头筹。
现在看来,这挑战重重。
不!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秀才考试,我誓要夺冠!
连中三元也势在必行!
解缙紧握双拳,下定决心。
他托人取来叶轩过往的考题,打算深入钻研,以应对叶轩的出题风格。
屋内,
明媚的阳光洒落在身着厚衣的解缙身上,他端坐于桌后的椅上,全神贯注地研究着叶轩以往的考题。
“只要我彻底摸透叶轩的出题套路。”
“掌握他的出题风格。”
“那我考取秀才时,定能夺魁!”
“连中三元亦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解缙稚嫩的脸庞满是严肃,漆黑的眼眸紧盯着叶轩的考题。
“叶轩的题目,真是别具一格。”
“不过。”
“这些题目都很贴近实际。”
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被解缙暂时搁置一旁。
因为他深知,要想在叶轩主持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研读这些经典并无太大帮助,他觉得深入研究叶轩及其出题风格更为明智。
“叶轩的题目,竟无一涉及四书五经。”
“真是奇怪。”
解缙翻阅着叶轩的题目,诧异地说。
叶轩的考题,完全脱离了四书五经的范畴,而是涵盖了天文、地理、算术、断案等内容。
解缙全身心投入到对叶轩考题的研究中,将这些领域的知识纳入未来的学习计划之中。
“一旦我深入解析叶轩的出题模式,彻底掌握他的风格,”
“我必能在考试中独占鳌头!”
“甚至有望连中三元!”
解缙内心澎湃。
孙浩、周进等人在榜单揭晓后,相聚于酒楼,举杯共贺。
酒兴正浓,欢声笑语。
“真是难以置信,我们竟都能上榜!”
“奇迹!绝对的奇迹!”
众人兴奋至极。
“哈哈……我们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慢着,你们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
“我们的答案各不相同。”
“我的答案是支持一派,孙浩你也选支持一派,而周进,你两个都不选……”
“然而,我们都上榜了。”
“这太诡异了!”
“这考题的标准答案究竟是什么?”
“谁知道呢!”
“能通过县试不就行了嘛!”
有人大大咧咧地说。
“可是,后面的府试、院试怎么办?”
“如果无法通过这些考试,”
“我们就成不了秀才。”
“更别提后续的乡试、会试和殿试了。”
孙浩一脸忧虑。
孙浩的一席话让众人酒醒了一半,中榜的喜悦瞬间消散。
他们开始沉思孙浩提出的问题。
没错,接下来的科举考试该如何应对?
他们还将面对出题风格独特的考官叶轩!
“不如,我们来研究叶轩的题目吧!”
有人突然提议。
“对啊!”
“我怎么没想到这个!”
“研究叶轩的题目,掌握他的出题风格,或许能找到解题之道,以后再答他的题,或许就轻松多了!”
“我这里有叶轩的考题!”
王宇说道。
孙浩等考生纷纷看向王宇,眼中闪烁着热切的光芒。
王宇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早有准备,之前向叔父打听了叶轩,还弄到了他的考题,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王宇,咱俩交情深厚,你定会助我们一臂之力吧?”
“王宇,叶轩所出的考题……”
众人纷纷向王宇请求。
王宇满口答应,昂首挺胸,心中暗自得意。
这便是人脉的妙处。
若非有个在礼部任正六品官职的叔父,他们怎会如此讨好自己。
孙浩等人获取叶轩昔日的考题后,与解缙一般,开始狂热地研究。
有人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甚至将叶轩的考题拿出来售卖。
叶轩的考题迅速在士子间走红。
第153章
士子们被叶轩考题折磨:赐个痛快吧,别再折磨我们了!
巷口处,一个黑衣人影畏畏缩缩,不时左右张望,似乎在等人。
一名士子走近。
“要货吗?”
商贩压低声音问道。
士子点头。
商贩环顾四周,“跟我来。”
二人进入巷子。
巷子两旁高墙遮挡了阳光,显得昏暗,旁边水沟散发出难闻的腐臭。
商贩瞥了眼士子身后的巷口,确认无人后,悄悄从宽大的袖中掏出一本书。
“这就是你要的。”
士子接过,翻开封面,只见“叶轩考题”四字赫然在目。
匆匆翻阅几页,里面确实是叶轩往昔的试题。
“多少钱?”
商贩审视士子的衣着,眼珠一转,闪过狡黠之色。
他竖起一根手指。
“十两。”
“太贵了!”
士子面露不悦。
“这可是稀有货!”
“不买就还我!”
商贩作势要收回试题册,士子急忙阻止。
“罢了罢了,十两就十两。”
“接着!”
士子急忙递过钱袋,随后小心翼翼地将叶轩的试题本塞入怀中,带着它匆匆离去。
“嘿嘿。”
商贩掂着沉甸甸的钱袋,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迅速将其藏入袖中。接着,他从衣襟内掏出一叠叶轩的试题本,抽出一本,其余的又塞了回去。之后,他回到巷子口,继续守株待兔。
不久,新的顾客来临。
商贩重复着方才的话语。
叶轩的试题成了士子们竞相追逐的宝贝,商贩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不断印刷叶轩的试题,并以高价售予这群士子。
一时间,叶轩的试题备受士子们的青睐与追捧。
一本试题,其价值甚至飙升至数十两之高,却依旧供不应求。
更有士子企图购买叶轩的笔墨,但因叶轩的笔墨未曾流通于市,他们只能转而研究叶轩昔日的考题。
然而,当士子们翻开叶轩的考题,望着那些离奇的题目,心中满是绝望。
“这些题目,简直太难了!”
“本以为县试的考题已是极限,没想到还有更难的。”费某感叹道。
“同样是人脑,叶轩的脑子究竟是怎么长的?”鹿某也忍不住嘀咕。
……
士子们的家中,哀叹声此起彼伏。
在一座陈旧的宅院里,书房内阳光透过窗户洒落,温暖而明亮,一排排书架井然有序,上面散落着几本泛黄的旧书。窗外,嫩绿的枝叶悄悄探入,为这古朴的书房带来一丝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