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实,他们的经验未必毫无漏洞。
仅凭这些经验能否适用于不同领域,就不是普通人能轻易解决的问题。
而沈万三,似乎就在这一点上栽了跟头。
作为一个从未与皇帝打过交道,更别提是与朱元璋这样的开国皇帝有过接触的商人,沈万三下意识地将与官员打交道的经验搬了出来。
重金投入、逐步谈判、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沈万三作为一个商人确实非常出色。
他舍得投入,很大方,能够发现利润点,也愿意暂时放弃一些利益,追求长远的收益和新机会。
作为一个商人,他早已超越了一般商人的水平。
然而,作为一个连臣子都不是、只能自称草民的人,在面对朱元璋时,你竟然想和他做交易?
关键是,“士农工商”这四个字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已经表明了朱元璋对商人的态度。
难道你还想跳过这个阶层,直接与朱元璋平起平坐?
沈万三在家乡时,凭借财力常受地方官礼遇。
可他错就错在将皇帝视为普通官员。
他认为皇帝也是靠争夺得位,不过是个高级官员罢了。
这种胆量,连胡大老爷都要夸他一声。
然而,皇帝的身份并非寻常职业,而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按当时理论,天下皆属他所有,怎会与你交易?甚至你的性命,都归于他。
尽管如此,通常不会走到这一步。
但朱元璋听闻沈万三提议为应天府修城墙后,脸色骤变。
他质问:朕的国库和内帑难道不如你富裕?京城乃天子之都,竟让你出钱修城墙?你这是瞧不起谁?
再说,你的财富从何而来?朱元璋虽出身贫寒,却精通军事和朝政,也研读经典史书,唯独不懂经商。
在他眼里,天下财富有限,沈万三若赚得多,便意味着国库受损,这是损失。
这让他更加不悦。
朱元璋的情绪濒临失控,宋利急忙将沈万三遣出殿外。
沈万三离开时满心疑惑,不明白为何毫无预兆就被赶了出来。
但他并未担忧太久,心想即便此次交涉失败,将来还有机会。
他听闻朱元璋性格暴烈,却未察觉任何异常。
然而,宋利此举实则是为朱元璋考虑。
若真要对付沈万三,根本无需他现身。
宋利深知这一点,因此果断将其打发走,临别时还意味深长地望了他一眼。
沈万三全然不知,自己此行引发的后果之严重。
短短两日后,锦衣卫以沈万三贿赂官员、图谋**的罪名将其逮捕。
公布的罪状和涉案名单令众人震惊不已。
沈万三被关押在昭狱中,百思不得其解。
他记得上次入宫时,朱元璋笑容满面,怎会突然遭遇如此指控?这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即便遇赦也不得幸免。
一向镇定自若的沈万三,此刻也乱了方寸。
他送了不少厚礼给文武百官,连朱元璋也没落下。
难道这些礼物会让他惹上谋反的罪名?他发誓自己从未有过这种想法。
但身为商人,陷入困境时,沈万三首先想到的是钱财。
他立刻在牢中高声喊道:“让我出去!我可以倾尽所有家财换一条生路!”
锦衣卫将这话报告给朱元璋后,朱元璋震惊于沈万三所拥有的巨额财富。
沈万三被捕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胡大老爷耳中,他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沈万三过于张扬,自寻死路。
最终,沈万三被迫交出全部财产,随后被流放。
这处理方式,真是典型的朱元璋风格。
一看就知道是老朱搞出来的。
不仅要把人的钱袋榨干,还想让人痛彻心扉。
不直接杀你,却让你流放。
在有些人眼里,朱元璋这样做太不厚道了。
都已经这样了,还要把人折磨成这样。
但在胡大老爷看来,这已经是老朱手下留情了。
毕竟,沈万三居然保住了全族,甚至自己的性命。
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正好今天没事,胡大老爷难得没有去教坊司或香满天,也没有跟府上的姬妾打麻将或者尝试新学的花样。
他叫上胡义来祠堂,不用别人伺候,只他们主仆两人,配着两碗温热的黄酒和几碟酱牛肉、猪耳朵之类的下酒菜,慢慢聊起来。
“胡义,外面对沈万三这件事怎么看?”
胡义缓缓放下酒碗,咂了咂嘴沉思片刻。
“一半一半吧!”
“官场上的人知道得很清楚,沈万三触犯了禁忌,大肆结交朝臣,毫无掩饰,早就该倒霉;”
“但民间对他还有几分同情,觉得他家产都交了,再判流放,皇上未免太苛刻了!”
胡大老爷听后嗤笑一声。
“苛刻?”
“一个流放就算苛刻了吗?”
“他们有没有想过,之前杨宪、李善长、汪广洋他们是怎么被处理的?”
“论身份地位,这些人哪一个不比沈万三强百倍?”
“论结交朝臣,沈万三不过是个商人,难道还能比得上这几个当过**的老资格官员认识得多?”
“哼,不过是些被吓得魂飞魄散的家伙,借着百姓之口想让皇上难堪罢了!”
胡义听了愣住,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家老爷。
“真的吗?”
“陛下向来雷厉风行,若被他知道有人敢这么做,恐怕这人的家人连活路都找不到。
”
胡大老爷冷笑一声。
“没错,偏偏还有人不信邪。
”
“无非是贪念作祟,总觉得自家赚得不够多,太辛苦。
”
“这些人啊,巴不得天天待在家,什么都不做,钱却自动送上门。
”
说到这里,胡大老爷一脸鄙夷。
“他们倒想得美,可怎不想想,这样的好事,朱重八也求之不得。
”
胡义恍然大悟。
经老爷一提,他顿时明白过来。
归根结底,还是贪婪在作怪。
谁都想多捞点,又想省力,自然不愿循规蹈矩。
啧啧!
沈万三此次前来看似为生意,实则背后定有人唆使。
不然何须如此高调?他完全可以在朱元璋对他不满时偷偷行事。
真若如此莽撞,怕是早就自毁前程了。
这一点,胡大老爷也是近日才领悟。
之前他一直不解沈万三的行为。
但若背后有人撑腰,那一切便说得通。
沈万三虽有些糊涂,没察觉其中风险,被利用得深。
但这也间接说明,为何元末群雄逐鹿,而沈万三能成为明朝首富。
现在看来,绝非一人之力。
他固然比同时代的人更有远见和胆识,但也少不了背后的支持者。
否则,难道真以为那些因家破人亡而被处决的官员是在开玩笑?
杀掉一个商人,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宰了一只肥羊罢了。
还能有什么后果?
正因这个时代的特殊环境,沈万三从发迹之初,背后就有人撑腰。
随着他的事业日益壮大,背后的势力也越来越多。
这些人或许低调行事,但他们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至少,能让沈万三如此猖獗地活到现在,积累下巨额财富,这绝非普通人能做到。
胡大老爷和胡义简单讨论了这些事,便没有再多言。
这类话题其实没什么可说的。
不能说是司空见惯,但也算是屡见不鲜。
即便千年之后,依然有人通过类似手段敛财。
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都存在,数不胜数。
胡大老爷自己也有几间商铺,虽然表面上不挂自家名号,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规矩,没什么好说的。
如今胡大老爷更加坚定了混日子的态度。
这一目标绝不动摇!
洪武年号还要延续十几年。
越往后,风险可能越大,所以需要注意的事情依旧不少。
但换个角度想,只要老朱一去世,下一代继位,胡大老爷就无忧无虑了。
不过,一想到下一代,胡大老爷忽然意识到朱标的健康状况。
这可不是小事。
若朱标无法继位,大明局势将陷入混乱。
按朱元璋的意思,既然坚持嫡长子继承制,那么皇孙必然接位。
但以皇孙的年纪,如何能镇住众多皇叔?
朱家那些手握重兵的藩王,绝非轻易就能安抚的对手。
在这些人当中,只有朱标能够稳稳当当地占据那个位置。
也只有朱标在位,才能确保一切安然无事。
因为其他人根本就没有竞争的能力。
想到这里,胡惟庸转向胡义说道:“找个机会,让小月儿多留意太子的身体状况。
那孩子看着胖,其实身子骨很虚弱。
”
“可别到时候出了什么差池。
”胡义虽然对这个话题有些疑惑,但既然主人吩咐了,便照做便是。
---
胡大老爷处理完这些后,便悠然自得起来。
他本就闲暇,才找了胡义聊天。
若是真无聊,不是还有其他人在身边吗?
胡义擦了擦嘴,晃晃悠悠地来到厨房。
看着忙碌的厨师,他毫不客气地踢了一脚。
“装什么装!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刚才又偷吃东西了?”
被踢的李大年不仅没有慌张,反而笑着对胡义说:“管家,您这话从何说起?厨子不偷东西是不可能的。
”
胡义最讨厌这种占便宜的行为,于是又是一脚踹过去。
“老爷不是说过了吗?给宫里的药膳是不能随便吃的,乱吃会有问题的。
”
李大年听到这话,略显羞涩地挠了挠头。
“这东西看着太诱人了!”
“实在是没忍住!”
“放心,管家,我们只吃了小半碗!”
“肯定没问题的!”
胡义对这个老顽固也是无可奈何。
虽然他是管家,但这家里真正的主人是胡老爷。
胡老爷确实说过厨子偶尔尝点饭菜没关系,不用太过拘谨。
但在李大年这里,只要是他亲手做的菜,不吃一口就觉得可惜。
胡义严厉地瞪了他一眼,“以后记住了,别以为老爷宠你就没有规矩。
万一哪天犯了大错被赶出府,连全家都可能保不住!”
李大年听了这话,浑身一颤。
他知道,尽管现在他在胡府做厨子,内外都有些地位,但如果有一天被赶出府,可能会危及生命。
往常那些看他不顺眼的人可不止一两个。
他乖乖地将一直炖着的药膳装进食盒,勉强挤出一脸笑容递给胡义。
胡义白了他一眼,懒得再多说,转身离开。
不久后,胡义坐着带有胡府标志的马车抵达东宫门口。
守门的将士不慌不忙,例行检查后调侃道:
“胡管家,你们送药膳真是勤快啊!听说太子和太子妃身体恢复了不少,你可立了大功!”
胡义微微一笑,“您过奖了!”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里面确实是太子和太子妃,不也是我家姑爷吗?”
“都是实在的亲戚,几副药膳算得了什么?”
守门的将士没有多问,只是点了点头便放行了。
看着胡义提着大食盒离开的背影,守卫们不禁摇头感叹。